构图的元素及关系,第1张

一个作品需要有视觉凝聚点,有了凝聚点视觉才会停留,无法凝聚视觉的画面如同一块大花布,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使人产生本能的排斥感,全盘拒绝画面包含的全部信息,然后迅速离开。凝聚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是多个凝聚点它们之间一定要有关联,形成一个组合,互相呼应,而不简单是凝聚点的堆砌,否则便又是主次不分了。那么什么样的元素会产生视觉凝聚呢? 

首先是视觉反差,反差是造成视觉凝聚的最重要手段。所谓反差就是差别,人的视觉会主动关注高反差的元素,因为人的大脑总想要去了解究竟。

  图13-1,作者:范朝亮,2017年摄于肯1.明暗反差

 黑暗背景中的明亮元素会引起注意,人的眼光会首先落在画面中最亮的元素上。明亮背景中的黑暗元素也同样有凝聚视觉的效果。这样的元素一定要是主要看点,否则它便是影响注意力的元凶。 

2.色彩反差

 冷色背景中的暖色元素,或者暖色背景中的冷色元素会引人注目。色彩轮盘(图13-3)上相对色彩的配搭能起到高反差的效果,比如绿叶中的一朵红花,蓝调场景中的一盏黄灯。色彩的饱和度也可以形成反差。饱和度高的色彩具有更强的视觉比重,饱和度低的色彩更适合做背景。如果整个画面都布满了饱和度高的色彩,视觉反而无所适从。 

3.细节反差

 人的视觉习惯在细节丰富的区域停留,因为大脑习惯地想去了解这是怎么回事。比如平静的水面上有一艘小船,人的注意力立刻就会被船吸引。用光学镜头的大光圈浅景深,或者后期的手段产生背景虚化,为的是让实实在在的模特或者花草产生视觉凝聚。我一再重复,画面的细节不是越多越好,要利用细节的差异来造成视觉凝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一个高细节元素要有其他低细节元素的衬托,一个元素凝聚视觉是因为其他元素不抢着视觉焦点。整个画面都充斥着细节的话反而没有重点。 

4.留白

 空白也是构图的重要元素,也是一种细节反差。一个人的神经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于兴奋状态,需要休息。视觉也一样,有休息才有凝聚。不要担心作品之中会省略太多而利用每一块空间去表现,不然观者会感觉像是在和一个推销员交流,喋喋不休。 

5.大小反差

 人的大脑对不一样的东西总要寻个究竟,这只肯尼亚的大象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这群摄影师(图13-7),生怕孩子被人拐了去,而小象却是一副悠闲自得的神情,毫无恐惧之感。大小与神态的对比让观者的视觉来回比较,几个来回就达到了留住视觉的目的。尺寸的对比形成反差,反差又突出差别,差别产生兴趣。不要总是担心生物在画面里太小,观者会错把他们当蚂蚁。人或者动物再小观者都会知道尺寸,不会误判,反而会因为尺寸的对比对自然环境的浩瀚产生震撼之感。 

6.纹理反差

 一块石头在沙滩上会引人注目,躺在山沟里就只是一个“噪点”。纹理质地与周围环境不同的元素会让人想一探究竟。一个时尚的模特在一个废弃的仓库中,或者一双破旧的皮靴在一堆新鞋中会产生对比,对比则产生兴趣。爱尔兰摄影师路受卡将模特的脸藏在菜叶之中,产生强力的反差(图13-9)。

7.熟悉与新奇

 熟悉会产生共鸣。人或者动物出现在平常的画面中就一定会是视觉凝聚点,因为最熟悉。我在《理性的灵动》一书中曾以专门的章节讨论人性的共鸣。熟悉而产生故事,故事会让人回味。

 四光圈摄影师北京张子常常成功地在风光摄影中融入人的元素。智利巴塔哥利亚山区的湖边,一个人物的出现立刻便成了画面的焦点(图13-10)。尽管这个人很远,在画面中小到不能再小,但是人永远占据最高的视觉比重。处理得恰当,风光里的人物会强化场景的磅礴气势;处理得不恰当,人物的出现会改变整个摄影作品的性质,喧宾夺主。一张精彩的风光摄影里一旦人物的视觉比重过大,无论背后的景色多么壮阔,它都像照相馆里的背景布一样成为陪衬,将一张风光摄影变成人像摄影。所以国外很多风光摄影比赛完全不允许画面中有人的元素出现。 

 8.视觉的流动

 画面中的所有元素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有主角与配角之分,所有角色都绝不是可有可无。配角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产生视觉流动,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角,同时强化主角所处的环境。视觉的流动给画面增加活力,为观者增添兴趣感,而线条则是最直截了当的视觉引导,人的视线一旦落在线条上便会习惯性地随着线条流动。

 视觉的流动就像这条阿根廷山区的小溪,弯弯曲曲,绕过一块块岩石(图13-11)。每一次改变方向,都会做短暂的停顿,像是要研究一下那一块视觉元素,但是终究不可阻挡地流向远方。线条使用恰当,可以强化画面的主题,起到凝聚视觉的效果。但是配角要安分守己,不能喧宾夺主。线条的流向要有目的,就是为了烘托主题元素,否则便是扰乱视听了。等到配角都各就各位,这台戏还是要主角来唱。这条溪流的尽头是浓烈的秋色、高耸的山峰,和鲜明的光色,是整幅图片最为精彩之处。 

线条与主体需要呼应,视觉流动是为了让视觉流向主体,否则流出画面反而是画蛇添足。湖面漂浮的矿物质形成一道道线条,我看见一群火烈鸟用弧线状的队形飞来,于是等到鸟的弧线与水上的弧线互相吻合的瞬间才按下快门,使之成为完美的整体。

引导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画中生物的视线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甚至是物体倾斜的方向都会引导观者视线的走向。这是严冬里密歇根湖边的两棵树,我选择低机位仰视,居中构图,让树在相对简单、低细节的天空背景前显得更加突出(图13-14)。我选择这个角度还因为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棵树都在向对方倾斜。人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沿倾斜方向移动,这样视觉就会在两棵树之间不断来回移动。它们为什么相互倾斜?是在抱团取暖吗?于是两棵冰冷的树便有了人性化温暖的感觉。 

画框是凝聚视觉的手段,反差是凝聚视觉的手段,线条也是凝聚视觉的手段。把所有的招数全用上,就不愁视觉会逃之夭夭了。还是在严冬的密歇根湖边,我还是选择清晨日出前低反差的蓝色时光,让灯塔橘红色的光芒因为色彩反差而成为视觉焦点(图13-15)。为了强化视觉凝聚,我又选择居中构图,让树上的冰凌形成引导线指向灯塔,同时我又让另一组冰凌和树干为灯塔加上画框。有了反差、引导线和画框这三道保险,观者的眼光还会轻易离开吗?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构图的元素及关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