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第1张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第2张

    
    “胡焕庸线”的本义主要在地理学,即认为从黑龙江爱辉到云南腾冲,可以划一条倾斜大约45 °的线,此“线”两侧的人口密度和地形地貌等迥然不同。(见图1)在我们看来,也可将这条线移植到中国文化(文学)的版图,“线”两侧的文化(文学)形态同样具有很大差异。如是,中国文化(文学)也就不再仅限于南、北二分(这已被学界所津津乐道),东、西划分也有了学理依据,并可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文化地理学”“文学的地理学”“艺术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具宏观视野的参照框架。就目前而言,此类人文方面的“地理学”,主要还是专注于具体个案,提供相对宏观的参照框架是必要的。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第3张


图1:“胡焕庸线”示意图

    将地理学意义上的“胡焕庸线”移植到文化版图划分之所以可能,最显著的例证是汉语官话与非官话的区分:邻近在这条线的两侧及其西北方向,方言之间的交流大体无碍,此即我国的“官话”区域;而在远离这条线的东南方向则是“非官话”区,包括广东、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和苏南大部、广西部分、皖南小部分等,方言之间的壁垒就很明显,甚至在非常邻近的村落,语言交流也非常困难。总体看来,在这一版图上,“官话”显然是汉语的主导部分,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推广“普通话”时,决定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也就成了必然的理由。就此而言,汉语版图上的“胡焕庸线”是存在的,毋庸置疑。(见图2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第4张


图2:汉语官话示意图(绿色部分)

    官话与非官话这条“胡焕庸线”在汉语版图上的存在,决定了用这条线划分中国文化版图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因为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不仅如此,即便非语言文化,例如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其表意特点也是以语言为参照的;至于那些难言之意,同样以语言的沉默为表征……总之,人类文化都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存在不是人类文化,而语言便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基本的表意符号;何况汉字与汉语书写又延宕出了书像艺术(书法),意味着语言不仅是表意的工具,它本身也是意义,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汉语版图之“胡焕庸线”的存在,决定了文化版图之“胡焕庸线”存在的必然性。至于这条线是什么模样,中国东、西文化有着怎样的不同,等等,那是有待我们的“中国文化地理学”需要研究的。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第5张

    将主要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地理”,与语言、文化等精神(心理)现象勾连在一起,在学术史上可谓早已有之。最典型的莫过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 1893年)。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将“种族”“环境”和“时代”作为艺术生成和发展的三种基本动因(简称“三动因公式”),可谓这一“勾连理论”之经典。其中,“种族”是指一个民族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意义上所固有的性格、气质、观念、智力等方面的文化倾向,认为这是艺术的“内部主源”,就像植物的“种子”,决定了艺术是什么而不是什么;“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亦曰“物质环境”),包括种族生存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自然条件,属于艺术的“外部压力”,干扰或影响着艺术的不同风格;至于“时代”,在丹纳的语境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就像植物的进化,不同的时间维度决定了艺术的不同历史时期。[]
    丹纳的这些观点曾被斥之为“生物进化论”“机械唯心主义”等而遭全盘否定,现在看来,这种批评是粗暴的、简单的。其实,关于物理世界与心理(精神)世界的关联与同构,早在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那里就已得到证实,更不要说近年来最时髦的“量子纠缠”论了。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而在于存在怎样的关联,有什么规律可循,等等,才是需要学界去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特别是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汉语和文化版图上的“胡焕庸线”对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它的版图上是否同样存在“胡焕庸线”?等等,确实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
    就近年来灼手可热的“文学地理学”来看,有的注意力在区域文学,有的兴趣在文学描写的空间或景观,有的侧重于作家游历或取材……不可谓不丰富多样,但是唯独在物理与心理、语言与风格的关联等方面用功不足;而这两方面,如前所述,恰恰是“文学地理学”的由来与根本。就像某些“乡土文学”研究那样(如果说它也是一种“文学地理学”的话),假借鲁迅的名义重新拼盘,换说法而不是换问题,也没有换材料、换方法,无论打出什么样的旗号,就学术的严谨性而言都是不可取的[]
注释:
[]参见拙著《文艺学方法通论》第三篇第二章,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乡土文学”是鲁迅曾经使用过的一个术语(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7页),但是这个术语是特指,在其源出的语境不具理论的普遍性,所以后学不能在没有重新界定的前提下直接拿来并任意发挥,这些发挥实际上是将常用的材料重述一遍,意义不大。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第6张

稷下问学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赵宪章║中国文化(文学)版图之“胡焕庸线”是否存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