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

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第1张

本文的话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这次要介绍的区划是清代海阳县的“于社”。

当时,海阳县实行“乡社”制度,县下设乡,乡下有社,以社辖村。“于山社”具体属于“行村乡”管辖。

根据光绪版《海阳县续志》的记载,清末该县共有45个社,而在这些社当中,“于山社”属于设立相对较晚的一个。

该社具体是哪一年设立?史无明载。不过,在康熙版《莱阳县志》、乾隆版《海阳县志》的乡社名录当中,行村乡的辖下均不见“于山社”。由此推测,“于山社”应在是乾隆之后、光绪之前出现的。

这里虽然写作“于山”,但通过它的谐音,海阳当地的朋友应该很快就能联想到“榆山”。那么,这个“于山社”跟“榆山”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的话,它对应的又是哪座榆山呢?(注:在海阳地界上有一南一北两座榆山,北榆山在徐家店镇,邻近栖霞;南榆山则在发城镇和小纪镇的交界处。)

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第2张

(▲南榆山风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曾发生过一场闻名胶东的榆山大战斗)

实际上,如果对海阳地理有了解的话,即便不详细查询史志资料,也能推断出个大概。行村地处海阳南部。这个“于山社”既然归行村乡管辖,那多半就是指的南榆山了。而通过《海阳县续志》中辖区村庄名单对比,就可以佐证这一推论。

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第3张

(▲“于山社”辖下的部分村庄位置示意)

根据记载,于山社共管辖10个村庄,分别是:泉水头集、劈头山村、岠峰头、鲁疃、东土堆头、土堆头、于山夼、卧龙、 岚子前、贾格庄。

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第4张

其中,泉水头集就是现在的泉水头村,岠峰头现在写作“驹凤头”,土堆头现在写作“西土堆头”,于山夼现在写作“榆山夼”,卧龙现在叫作“北卧龙”,贾格庄现在写作“夹格庄”,鲁疃和东土堆头名字前后未变,岚子前现在属莱阳管辖。劈头山村具体对应哪个村庄,笔者暂时无法确定。就名字读音而言,跟现在海阳市小纪镇的“北斗山”有些相似,但北斗山村并不与上述村庄连在一起。倘若该村就是劈头山的话,那么就形同于山社的一块“飞地”了。

对照地图不难看出,这些村庄总体都在南榆山的附近,于山夼、土堆头、鲁疃等村庄,更是紧贴在南榆山的脚下。而从“于山夼”和“榆山夼”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佐证了“于山社”是因“南榆山”得名这一点。

在“于山社”管辖的十个村庄当中,泉水头(有时有简称为“泉水”)是地位相对突出的一个。该村很早就形成集市(农历逢四九),堪称附近十里八村的一个货物集散地。在建国后,海阳县也曾在此设立过一个泉水头乡(公社),后来才合并到了小纪镇。

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第5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清代海阳县有个“于山社”,“于山”指的是现在的南榆山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