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秘诀,第1张

01
这段时间接触了不少生死之事,感触颇多;不少疑惑需要翻书本寻求答案。于是读书这个话题又开始在脑海里沉浮。
读书大概是人生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人文领域最繁杂的话题之一。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今天结合起来再说一下。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读书大概有三个目标。
读书第一个目标,摄取知识
这点最容易理解,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就是为了摄取知识;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不过最终很可能会失望。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源自于一个误区:知识从来都不能改变命运,认知才能改变命运。而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认知”二字的内涵。
读书第二个目标,提升认知能力
我来自皖北农村。那里是社会最基层,连“知识改变命运”都不怎么信奉。最初我也不知道“认知”为何物。也许是我天生喜欢读书的缘故,在高中时代就理解了知识和认知的差别:
所谓的知识,不过是别人对世界的认知。
这里的别人,既可以指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政治家(毛泽东、华盛顿)、哲学家(老子、柏拉图)、宗教人士(佛陀、基督)等,当然也可以指普通的农民、农民工、工程师、公务员、甚至官僚等。
别人的认知,即为你(我)的知识。
但这种知识,无法改变你(我)的命运。
我见过太多的人,开口就是佛陀说了啥、或孔子说了啥、或牛顿说了啥、或华盛顿说了啥,仿佛如此这般就能显示自己非常牛。
其实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一个错误:错把佛陀、孔子、牛顿或华盛顿口中的认知当成了自己的认知;完全不明白别人的认知,只能成为自己的知识。
02
而在实践中明白知识和认知的不同,起始于我在天涯论坛写《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为了写那个系列,我仔细研究了近现代史。我发现那个时代有很多“大师”热衷于搬运各种理论和知识,然后把它们当做真理往中国套。最典型的就数王明,堪称行走的活马列,然而他背诵的马列经典越多,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损害越大。原因很简单,他只有知识,没有认知。相比之下,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便是典型的认知过程。
从个体层面来说:认知,便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知识和自己的世界勾连起来,从而壮大自身。
只有经历了这个认知过程,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简单来说,别人的认知(知识)无法改变命运,但自己的认知可以改变命运。
所谓的智慧,我个人认为,便是经过顿悟的认知。
从认知到顿悟,按照辩证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说认知可以改变命运,那么顿悟就可以掌控命运。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大凡经历过顿悟的人,总是可以寻求到一席之地。
因此对我来说,读书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寻求顿悟的认知。这个目标很难,但又是必须要走的人生道路。我此生的目标,就是按照立体史观的逻辑,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繁为简,让小白也能掌握。

读书的秘诀,图片,第2张

03
弄明白知识·认知·智慧之后,再谈读书就比较简单了。
读书大概有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看文字内容,这是从获取知识的角度读书。
这个过程,我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就是从中学到大学那段。我一直在老家老屋里看各类名著。
西方的,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雨果歌德普希金泰戈尔,到柏拉图托勒密伏尔泰卢梭海德格尔,到达尔文牛顿笛卡尔爱因斯坦。
东方的,从诸子百家到民国大师们,能找到就看。当然也包括金庸古龙梁羽生们曾经风靡一时的书籍。
那是一个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时代,什么都往肚子里装。
第二层境界看作者所思所想,也就是从认知的角度读书。
说实话这一层比较难,也比较痛苦。因为读书会涉及到各类名著。
通常来说,名著都经历过时间的沉淀,都是各时代最杰出的头脑留下的精华。要想弄明白他们写作时的思维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当然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因为改变命运(认知)如同修行,要改变自身命运,本身就不是轻松的活儿。当然如果通过了考验(一不小心顿悟了),修行过程就会变得有趣起来。
三层境界看书籍的观点在历史趋势中的位置,也就是从智慧的角度读书。
这个层面没什么好阐述的。
首先你得经历过人生顿悟的过程。
如果没经历过顿悟,说了你也未必相信。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读书的秘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