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法说第三,第1张

丹法说第三,Image,第2张

圆明园四十景咏涵虚朗鉴

本文是《参同契》发挥篇中的第三篇,运用河图、卦序、五行的动态变化,构建出《参同契》道思维。
《参同契》的内养讲“三光陆沉”,三光为日月星的引申意义。陆沉为次序而没亡。沉于虚空,是洞虚的概念。洞虚的来源,也许是因为古人的天圆地方观念,没亡于虚空中,有神鬼难测之妙。但以现在的眼光看,“神鬼可测”。无视,无听,无言。然后还有一个“近而易求”的过程。《列子》上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易无形乎?易变为一,一变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着究,乃复变为二者,形变之始也”。“易”为变易的意思,很符合内养过程。由“洞虚”而“易”,由易而后达到“一九始终”的状态。
以乾坤德洞虚,坎离为药物,乾、坤、震、兑、巽、艮就是火候的状态。从二物合,玄关立,乾卦成看,乾有动静专直之分。乾动为震,乾静为专。这很符合玄关一窍的体用。
御政要革故鼎新,引申到内养,则要乾坤洞虚。屯蒙之类的,就看成是升降,自然升降。自然本身有风调雨顺、四季乖张。不以好坏论,都是自然的状态。有好坏,就有刑德。
从丹法而论,有药物就有坎离,就需看火候变化。没有药物,乾坤德洞虚就是了。
从洞虚入手,看你的有无,看你的动静。而有无动静,不是靠后天的意识得来,是从虚从空中得来。乾是专直,坤是孕养,孕是受,养是滋,孕是坤静,养是坤动。阴阳——有无——动静——顺逆,构成了最基础的理论框架。阴阳相食,有无也相食,动静也相食,一九始终也相食。
从大易到历律,从黄老到御政内养,再到炉火。确实为后世丹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理、法、行、诀,参同的理,悟真的理,是各家共同遵守的。
“铅”、“汞”两个字,从原理上都可以解析出来。比如指铅汞为神气,铅是精与气,神分魂与魄。丹经不写铅汞,写神气。神气相包,凝神入气,理上是符合的。而铅汞之前,还有个“一炁”的概念。“一炁”就是水基,那么一就是一炁,二就是神气,三就是精气神。一炁动,分神气,气也分动静,气静为气,气动为精。这样由动静分出精气神。说丹法是三,三就是精气神。说丹法是二,二就是神气。说丹法是一,一就是一炁。相互转化,相互为因。一二三是顺,三二一是逆。一炁动化神气,气动化精气,精气神再动,就落入后天,化生万物。三是个节点,精动神知而立应,精复为气,神气相包,神气皆静复为一炁。
又如“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以动静论同样可以解析出来。动机可见而无定位,当然不可用。静中混沌相包,虽不见而可用。正所谓:“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理法诀行一致的就是好丹法,不在一法一术。借顾伯述先生所言:“不立一法,不破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于法自在”。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丹法说第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