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宁贵|倪老师,第1张

葛宁贵|倪老师,第2张




倪老师




文/葛宁贵

一九七七年我上高中,本来是招生到小汀村高中的,因我想尝试一下独立生活趣味,就私下报名到离家三十余里的前童梁皇山五·七高中了。

梁皇山五.七高中建在梁皇山腹地百鸟岩后的一个叫平溪的小山岙里。七间教室是上两届同学建起来的,宿舍是一排不高的石墙小屋,隔了两层,供老师及同学们住宿。

当时校长是葛为联老师,班主任是童建任老师,还有甘中东老师、柴玉娟老师、黄为民老师及年近六旬教语文的安川老师。

葛宁贵|倪老师,第3张

倪老师毕业于浙江省立锦堂师范,因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教书,后调至浙江湘湖师范任讲师。在那理性晕眩的运动时期,倪老师因在学校管理及教案上提了许多不同意见,被划为“右派”。为了逃避“不许昂首,只能俯身”的生活,倪老师毅然打道回府,举家迁回前童梁皇村。村里都是乡里乡亲,除了各种运动来时,与“地、富、反、坏”们一起扫扫路、拨拨草,倒也平安无事。后来成立了冠峰五.七高中,便被聘为语文老师。过了几年为了照顾生病的儿子,才调入离家稍近的梁皇山五·七高中。

倪老师个不高,背微驼,花白的头发总一丝不拘地向后三七分开,衬衣领口的那个钮扣我从没看到他解开过,那时九月的天气还有点热,我们有时还穿短袖,也从没看到倪老师上课时挽起过衬衣袖口。一双洗得发白的黄跑鞋,每次上课前都用一个刷子刷过,一尘不染。意态晏晏、斯文儒雅,我们都喜欢他的课。

倪老师讲课时不蹈故常、独出机杼。记得高一语文共20篇课文(其中四篇为自学课文),第一篇是毛主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的政协会议开幕词。倪老师在课堂上用浙江官话朗诵全篇课文后,然后讲述建党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全国不过只有50多名党员,在短短28年间,就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倪老师还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至今我还能背诵课文中“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这一节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与“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两句话。

   
第二课是毛主席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与《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二首词倪老师足足上了四节课,除了讲解二首词中毛主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包含的深刻意义外,倪老师又叫我们体会这二首词中的古代典故、民间谚语的新的意义,还着重讲述中国的一种文学体裁——词。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并还延伸讲述了苏轼、辛弃疾、柳永及李清照的作品。尤其是讲到苏轼的词,倪老师也会击节称叹,忘乎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超逸豪放,也领略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昂扬振奋。

   
倪老师精通古典文学,谙熟古代汉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但与人交流及上课时,不自觉地会说出“之、乎、者、也”来,同学们背后都称他是“老夫子”“老学究”。

葛宁贵|倪老师,第4张

有天晚上我睡在大统铺上与同学们吹牛:我发现汉字“射”及 “短”两个字,在文字传承过程中可能相互搞错了!“寸”“身”应为短,“矢”“豆”应为射。邻铺的几个同学在黑暗中比划了几一下,都认为太有道理了,与我贴邻的童宏权就积极怂恿我去找倪老师,看看这个老学究是否认可。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我看见倪老师在宿舍前的蓝球场边上散步,就上去与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并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起来。倪老师听后也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金文的“射”字,又写了个小篆的“射”字,接着就同我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演化过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然后到小篆、隶书、楷书。“射”字在金文上是“左弓右手”,箭在弦上,手在发射。又指着地上小篆的“射”字说:到小篆时左弓变成“身”了,说明“身”字是由“弓”演变过来的,“寸”字,古文字是由代表手的“又”和指事符号“一”两个部分组成。又如“短”字,从“矢”从“豆”,会意字。而“矢”指“箭”,古代以弓长箭短作长短物的标准,凡有“矢”字边旁的文字都有“短、矮”之义,引申义:不长。说明此两字在文字传承过程中没有搞错,倪老师娓娓道来,一气呵成。

这时几个同学也早围在边上,静静地听着倪老师的讲解,而我却感到脸上似乎有些发烫,觉得自己管窥蠡测,还想振奇拨俗!不过倪老师还是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了我的对汉字的关注。接着倪老师又讲述了语文课的重要性,并说:语文上的积贫积弱,会使今后的生活枯燥、无味!

此后每当夕阳如火红的彩姿,从梁皇山顶倾泻下来之时,在山间小径及宿舍周围总会留下我与倪老师一老一少的身影,我总跟着倪老师的背后,聆听他的讲述。我从倪老师那里认识了“国学”之诸子百家、西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等等。也从倪老师那里了解了爱国华侨吴锦堂先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事迹及锦堂师范、湘湖师范的历史。倪老师还告诫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得考师范,远离政治,做个教书育人的老师。

葛宁贵|倪老师,第5张

因学校只负责蒸饭,小菜都是我们自行解决,我们每星期都得下山回家一次,挑上大米及腌制的小菜,老师们也一样。有一次我到梁皇村村口,恰遇倪老师也在去学校的路上,倪老师看到我,就从一个帆布包里拿出三本书送给我。两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之》上下册,一本是吕叔湘、朱德熙著的《语法修辞正误练习》,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繁体字版。叫我在课余好好读读,因《语法修辞正误练习》封面已破损不堪,后来回家时我又重新做了一个封面。

那天我们走到阿弥岭时,迎面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驼着背,挑着一担沉重的柴爿,估计是挑到前童集市出售。倪老师让我们避在路边,让老人先行。还一直目送其出了阿弥岭口,并自言自语:“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一路上表情凝重。倪老师尽管自己含垢忍重、唾面自干,儿子还患病多年,一家五口生活极不如意,却还关心着别人的生活艰辛。

我在梁皇山五.七高中念了两个多月后,得了脑膜炎,被几个同学背下山,病愈了就回小汀村里念高中了。此后也失去与倪老师的联系。

白驹过隙,流年似水。四十六年过去了,倪老师给我的书都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每每看到这几本书,我的眼前总会出现一个睿智博学、聚才气骨气灵气逸气于一身的智者在三尺讲台上微言大义,并用一口浙江官话在激情呤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陡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葛宁贵|倪老师,第6张

葛宁贵|倪老师,第7张

作者简介

葛宁贵 

葛宁贵,1963年出生,大专文化,80~90年代在机关,企业工作,闲时撰点民间故事,偶尔在报上刊些小文,后辞职经商。

葛宁贵|倪老师,第8张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曲经通幽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葛宁贵|倪老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