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第1张

当人们提起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这是一次历时之久、规模之大空前绝后的反封建斗争,而结果便是明太祖朱元璋胜利,建立了明朝。

然而事实上,在元朝末年,还有另外两股农民起义军势力与朱元璋旗鼓相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1,第2张

在这三股势力之中,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最为富有,势力之大甚至就连朱元璋曾经都试图与他交好,主动写信给他希望互相之间和平共处。

然而张士诚最终在最辉煌的时候一落千丈,还是输给了朱元璋,得到了个上吊自杀的悲惨下场。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张士诚盛极而衰呢?

“十八扁担”起义反元

张士诚出生于公元1321年的盐城,原名叫九四。

张士诚的家庭并不好,他与三个弟弟在很小的时候就靠合力撑船运盐来勉强维持家庭的生存。

到了张士诚长大一点后,他深感依靠出卖苦力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机,于是他联合起了几位胆大的同乡做起了违背法律的贩卖私盐生意

他们通过给官府运送盐时私藏一小部分卖给当地商户,虽然担惊受怕而且赚的不多,但是日子过的比之前单纯依靠苦力的时候好了一些。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2,第3张

或许是出生穷苦人家,从小多得邻里照看的缘故,长大后的张士诚侠义心肠,每每见到有乡亲生活困难的时候,他都会慷慨解囊。

哪怕自己也是饿着肚子,张士诚都会尽量先满足乡亲们的要求,只要自己家里人不会饿死就行。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张士诚“负气任侠”的名声在当地逐渐传播起来,在百姓中有了较高的威望。

元朝末期,朝廷腐败,官员们绞尽脑汁用各种理由借口来剥削百姓,苛捐杂税之重令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元末农民起义浩浩荡荡的发生了,席卷了全国。

张士诚也忍受不了朝廷官员的腐败,往往张士诚与同伴们辛辛苦苦工作之后理应得到报酬,却被管理的官员们克扣。

当起义军在各地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暴政消息传来,张士诚平日里的积怨也爆发了。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3,第4张

公元1353年,张士诚连同他的三个弟弟,秘密联络上了十四个平日里信得过的胆子较大的同伴们,筹备起了武装起义。

一个夜里,以张士诚为首的十八名热血青年,为了当地乡亲们,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毅然决然的潜入了平时祸害一方的元朝官员家中,用扁担将其打死。

随后又冲入当地富人家中,将粮食与财产分发给邻里乡亲们。

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这样,在百姓们的支持与推举之下,以张士诚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正式走上了反元之路。

全国各地百姓们早就对元朝官员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疯狂压榨汉人的行为深恶痛绝,而张士诚的义薄云天之名早就被附近百姓所熟知。

知道张士诚举起了反元的大旗后,很多不满元朝统治的热血青年们从各地赶来参加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很快就集结成为了一万多人的队伍。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4,第5张

同年,张士诚攻破了高邮,在部下的拥戴之下自立为王,立国号“大周”,自称“诚王”。

张士诚的鼎盛

公元1354年,也就是张士诚称王的第二年,他的高调引起了元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元朝丞相脱脱亲率百万大军前来围剿张士诚。

在元朝大军还未进攻高邮之时,脱脱便下定决心破城后屠城,想要拿张士诚开刀杀鸡儆猴,警示其他农民起义军。

而元朝大军百倍于高邮城中张士诚的兵力,在这种上天无门,下地无路、近乎绝望的情况之下,张士诚团结城内百姓,严防死守。

在高邮城内万众一心的前提之下,张士诚表现出了惊人的指挥本领,竟然成功的死守了高邮一个多月!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5,第6张

而此时的元朝大军将士们面对高邮城铁桶般的防御大感无奈,早就疲于进攻,而恰好此时朝廷内发生重大变故,脱脱被政敌借指挥不力的罪名进攻,连官职都被罢免,并被赐下了一杯毒酒。

元朝大军一时群龙无首,张士诚看准时机,带领起义军们主动出击,一举将无心应战的元军击溃!

这一战打击了元朝军队的锐气,打出了张士诚“诚王”的威名,令张士诚的势力逐步走向了巅峰。

之后的几年,张士诚带领着将士们一路征战,最后攻下了平江(现在的苏州)、湖州、松江、常州等城市。张士诚迁都到平江后,以平江为中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张士诚攻下的这些城市,水草丰茂,经济发达。

而这些都为军队的补给带来巨大的好处,张士诚被称为最富有的起义军首领,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就连同年攻占集庆(现在的南京)的朱元璋,也迫于张士诚势力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主动亲自写信,向张士诚表达善意,愿互不侵犯,共修盛世。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6,第7张

只不过张士诚扣住了朱元璋派遣的使者,并且派兵进攻朱元璋的地盘。

张士诚盛极而衰及其原因

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攻无不破的张士诚军队,却在最鼎盛的时期盛极而衰,不但连吃败仗,甚至到了最后求死不能,被朱元璋的军队活捉,直到在押送他的船上才被他找到机会,乘人不备上吊自杀。

元朝末期三大起义军分别以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为首,三足鼎立。

虽然这三方势力有着共同的反元目标,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争夺权利而各自为敌。

朱元璋率先派人与张士诚商讨合力消灭陈友谅的势力,但是张士诚却并未答应,同时也拒绝了陈友谅与之合作讨伐朱元璋的提议。

三足鼎立变成了朱元璋与陈友谅互相征战,张士诚坐山观虎斗的局面。

而最终,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攻下了武昌。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7,第8张

此时朱元璋的军队士气正盛,势如破竹,而朱元璋也没有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在一回到集庆大本营之后,便着手准备进攻张士诚。

朱元璋心机极深,打仗时谋划极多,他命令将领率领二十万精兵强将集结进攻张士诚,却并不先攻击平江,反而先攻击湖州

原来,朱元璋这是用阳谋逼迫张士诚的军队赶往救援,使其疲乏,而此时朱元璋的军队以逸待劳,自然令张士诚大败。

经过几次战役的失败,张士诚大势已去,最终在被押送回集庆的船上上吊自杀。

探究张士诚盛极而衰,最终失败的原因,其实不外乎两个字——志短。

张士诚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平江后,势力达到了巅峰。当时张士诚势大,没有人愿意去招惹他,张士诚与他的军队们便在平江度过了较长的和平时间。

正是在这段没有战事的时间当中,张士诚与手下将士们出生贫寒的弊端便出现了。

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平江范繁华经济令张士诚纸醉金迷,渐渐的不愿意再过问政事,专心享乐。而有了张士诚的带头奢侈,上行下效,张士诚的部下们也变得骄傲自满、贪财好色起来。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8,第9张

因此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互相征战的几年间,除非不到万不得已需要征战的时候,张士诚丝毫都没有异动。

而将领们即使是领命要打仗,也都认为张士诚念旧情,索要大量奖赏才肯出征,而且战斗之时也不愿以身涉险,打了败仗也不会被张士诚处罚。

就这样,张士诚的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而一个政权失去了能够支撑他们存在的武力,那么必然走向衰败。

张士诚之所以会放松自己,贪图享乐,其实就是因为他志短,志不在天下。

当初起义的时候,张士诚是为了让邻里乡亲们不再受到元朝腐败官员的压迫,过上好日子。

可谁知起义军最后却越走越庞大、越走越远,此时的起义军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十八扁担”,张士诚承载的是身后所有人的期望。

在攻占了平江后,张士诚见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繁华,仿佛当年所追求的一切幸福都已经到了手中,因此他开始选择了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使将领们打了败仗,丢失了地盘,张士诚也记挂着旧情,不予处罚。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文章图片9,第10张

纵观张士诚的一生,也颇有传奇色彩。贫穷出生却富有侠义心肠,带领百姓起义反抗朝廷取得了成果,却由鼎盛时期急剧下降,盛极而衰,最后失败与同为农民起义军的朱元璋手中。

张士诚是一个好人,他掌权之时虽贪图享乐却从不鱼肉百姓,甚至一心为百姓着想,得到了他们的一致称颂。

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首领,掌握着一方政权却志不在天下,不思进取,自以为能够偏居一偶,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中享受,最后却迎来了自己的毁灭。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历史杂谈—元末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何盛极而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