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

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第1张

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第2张

— 主讲人 —

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图片,第3张

张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著有《元代宰相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简史》(及插图本)等。张帆老师自199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多年讲授“中国古代史”等课程,受到北大学子的广泛欢迎。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中国古代关于“史”的意义,概有二说:一说以“史”为记事之义;一说以“史”为掌官书的职名。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叙述前迹,褒贬得中,足为后人借鉴,乃可称史。换言之,史的本质是“中正不阿”,史的功用是“有裨治道”,这就是中国古代对于史的观点。西晋目录学家荀勖撰«中经新簿»,分书籍为甲、乙、丙、丁四部,史始独立为丙部,而隋唐诸志则列史为乙部。因此史学在古时又称为“乙部”或“乙部之学”,其地位仅次于经。

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图片,第4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所说的“历史”,概由“历代之史”简约而来,始自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狭义的历史,则仅指社会历史,即人类社会已发生的事件、经历的过程,以及对这些事件和过程的记述。研究历史的学问,称为“历史学”,亦称“史学”,其总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基础层次,主要是史料方面,包括史料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金石学、甲骨学、档案学等;

(二)撰述层次,指完成对历史过程、本质、规律的叙述、编纂和揭示,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国别史、区域史,以及与史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和分支学科等;

 (三)指导层次,主要是史学理论,包括历史理论和史学方法等,这对第一、二个层次的史学起着指导作用。此外,研究历史学本身发展历史的史学史,也属于史学研究范围,而且备受史学研究者本身的重视。

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图片,第5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史的目的,唐代刘知幾说:“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叙沿革,明罪恶,旌怪异。”近人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较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概括而言,历史就是“叙述进化之现象”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直播预告|《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