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第1张

□郭宏达

唐宋白鹿

白鹿洞书院肇始于唐,办国学于五代,定名于北宋赐敕,宏大于南宋朱熹之复兴。

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省北部清奇峻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一山谷盆地中。四山环合,林谷幽邃,山清水秀,一水中通,水声潺潺,怡情养性。这里曾被称为“小琅环”之地,“琅环”之地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白鹿洞辖区近3000亩原始生态森林与庐山17万亩原始生态林融为一体,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植着众多的名贵树木,千年古松、樟树遮蔽云日,气势雄伟;桂花盛开,飘香十里;方竹幽幽,清香四溢。各种动物穿梭林中,怡然自得,慢悠悠;各类小鸟琴瑟和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白鹿洞宛如天成,这真是“天开白鹿洞”。

李渤读书白鹿洞与“白鹿传说”

陈舜俞《庐山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05),洛阳人李渤与兄李涉隐居读书白鹿洞,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出入相随,常帮渤到山外购物,疑是“神鹿”。又因此地林谷幽邃,四山环合,俯视似洞,“洞”以“白鹿”为名。

长庆年间(821—824),李渤为江州(今九江,距离白鹿洞约35公里)刺史,为纪念他青少年时期在白鹿洞读书,遂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一些读书人效法李渤之举,来此隐居读书、讲学。白鹿洞成为一处游学之地。五代时期,颜真卿后裔族人弟子在此读书30多年。

五代创办“庐山国学”

五代时期,南唐朝廷在白鹿洞创办“庐山国学”,或曰“白鹿国学”,并派国子监九经李善道、朱弼主持讲学于白鹿洞,“庐山国学”与京陵“国子监”齐名,开启了白鹿洞书院古代高等教育,千年学府自此开始。“白鹿国学”维持了36年,为南唐朝廷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经济、文学人才,也使得南唐朝廷与北宋抗衡延续了几十年。

北宋敕赐文脉盛

北宋初年,江州地方人士在南唐“庐山国学”旧址白鹿洞建起了学馆,称之为书堂或书院。太平兴国二年(977),江州知州周述将白鹿洞书院办学情况向宋廷作了报告,并请求皇帝给予赐额、赐名、赐书。

宋太宗赵光义批准了他的请求,下令将国子监刻印本《九经》(《九经》是五代中期冯道等人主持刻印的《诗》《书》《易》《礼记》《仪礼》《周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书目)等书敕赐给白鹿洞书院“驿送至洞”,便于生徒阅读。白鹿洞书院由于得到宋皇帝的青睐,加以地方官吏的重视褒表,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

南宋淳熙六年(1179)三月,朱熹知南康军,他接二连三地张榜、行牒,广为询问白鹿洞书院等遗迹实情,“以凭稽考,别行处置”。是年秋天,朱熹亲临勘查自皇祐末毁于兵火、鞠为茂草的白鹿洞书院遗址,命有司修葺。

一方面,朱熹看到这个地方四面山水清秀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水之胜”,是讲学著书的好地方;另一方面,朱熹深感庐山一带“老佛之居以百十数,中间虽有废坏,今日鲜不修葺,独此一洞,乃前贤旧隐,儒家精舍,又蒙圣朝恩赐褒显,惠养一方之士,德意甚厚,顾乃废坏不修,至于如此,长民之吏不得不任其责也”,因此他认为白鹿洞书院应该尽快修复,命有司修葺。随后朱熹为兴复白鹿洞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朱熹曾赋《白鹿洞故址爱其幽邃议复兴感叹而作》一诗,抒写了当时自己的感想。他还上状尚书省及礼部,恳请备案行文,以图久远。

淳熙七年(1180)三月十八日,书院初成,朱熹率师生友朋祭祀先圣、先师后登堂讲《中庸》首章。毁弃了一百多年的学堂得以重建,朱熹兴至赋诗,题为《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又作《白鹿洞赋》,以记兴建始末。

聘师招生 设立课程

朱熹为复兴白鹿洞书院做了许多事。白鹿洞书院毁于北宋,至南宋淳熙年间,荒废125年,仅剩瓦砾楱荆,茂草荒丘。时南康军也遇旱灾,经济相当困难,就在这种困难下,朱熹仍在白鹿洞书院建起屋舍20余间。朱熹还与他的僚属、继任者商定书院进一步修复事宜(如礼圣殿、孔予哲像)。

朱熹聘师招生,自撰《洞学榜》。朱熹兴复书院后,曾几度延请掌教、职事,均未到任,朱熹自任洞主,自为导师,亲临执教,同时讲学的有黄榦、刘清之等人。他曾发榜招生讲学,生徒有记载,初20多人,后渐多。

朱熹征集藏书供师生研读。时白鹿洞书院刚修复,原书籍毁于兵火。要办学必有书籍,朱熹曾发文江南东西路各地衙门征求图书,他在《洞学榜》中宣称:“承本路诸司及四方贤上大夫发列书籍,收藏应付学者看读。”朱熹本人亲自书写或照帖摹拓,书跋并刻之于石碑。

朱熹祭祀先圣先师,以示重道尊师,亲撰《白鹿洞成告先圣文》和《白鹿洞成告先师文》。朱熹在总结前人办学所定规制及禅林清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列“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而“揭之楣问”,“以示学者”,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这份揭示后被南宋理宗皇帝抄录示太学,后御行全国学校遵守。七百多年间,《揭示》成为办学的圭臬,并传至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朱熹设立课程,确定以四书、五经为基本课程。白鹿洞书院还有《讲堂策问》《大学或问》等讲义传世,他把《大学》《中庸》自《礼记》中辑出,与《论语》《孟子》汇成《四书》,作为白鹿洞书院开设的主要课程。

朱熹认为,维持书院的“久远之计”是要重视学田建设。他制定购置田亩计划,筹集购置田地资金,边筹边买,因不久离任(改任提举浙东),买田一事未能彻底。朱熹在任时已购得田326.6亩,山地167.4亩,山塘6口。他还奏请朝廷赐额,呈《乞赐白鹿洞书院敕额》,终获批准。他向朝廷上《申修状》,报告除办好官学外,为什么要修复白鹿洞书院。

朱熹邀请吕祖谦作《白鹿洞书堂记》。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王应麟《玉海》、马端临《文献通考》均采吕祖谦《白鹿洞书堂记》。

形成完善的教学制度

朱熹立师讲学,除自己亲临授课外,还延请雅儒名师讲学。淳熙八年(1181),朱熹请陆九渊讲《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并将其讲稿记下以便刻石久存。

朱熹集我国古代书院、学校教学经验,在白鹿洞书院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后又由门人子弟的努力不断发展,形成完善的书院教学组织形式。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的教学制度,实行以主讲之学者(山长或洞主)掌教,主持书院教学活动,副讲协助主讲工作,在德、行、道、艺各方面对生徒指导。如:

升堂讲学。这一形式在白鹿洞书院前身南唐“庐山国学”时已采用,现在白鹿洞几种志书中尚保存朱熹升堂讲学的讲义。朱熹邀请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陆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发论,朱熹离去后,黄榦等继任者继续采取这种方式。

认真读书,自行理会。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学生刻苦钻研、自行领会的方式,阅读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及程朱理学大师的诠释。朱熹还重视对生徒读书方法指导,其门人后学者将其言论概括为“朱子读书法”。 他们引用朱熹的原话:“朱子曰:为学之道,莫先穷于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还将朱子读书法定作“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项。

互相切磋,质疑问难。朱熹提倡诘难,他说“往诘难,其辩愈详,其义愈精”。书院生徒之间的互相切磋,师生经常质疑问难,师师之间相问是书院师生群居的一种“日课”。此外,讲会又是切磋的重要方式,除讲会外不定期还有文会、诗会。

展礼。展礼是儒家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书院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方面,白鹿洞书院展礼主要场所有礼圣殿、宗儒祠、先贤祠、忠节祠、紫阳祠等。此外,师生之间,生徒之间,迎客送客,升堂讲说,课试均有礼仪,均需展礼。祭祀是展礼重要组成部分。朱熹主洞期间有春秋两大祭祀。

优游于山水间。朱熹闲暇时,常小住白鹿洞,常率学子优游书院山水间,寓教育于优游中。山涧溪边自然风物及草木都是启迪智慧、教人育人的生动教材。

朱陆白鹿洞之会

南宋淳熙八年(1181)三月,陆九渊率弟子朱克家、陆麟之、周清叟、熊鉴、路谦亨、胥训实自金溪出发,带着吕祖谦为陆九龄写好的铭文,前往南康拜访朱熹,请朱熹为其兄书写墓志铭。

朱熹在南康接待了陆九渊,并陪同陆九渊一起泛舟鄱阳湖,游山玩水,看湖光山色,其乐融融。朱熹还开起了玩笑:“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朱熹对陆九渊的到访十分欢迎,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欣然接受邀请,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留下了“千年一辩”。

陆九渊就《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发论,听讲者有的感动得掉下眼泪,有的微微出汗,有的轻微哭泣。朱熹认为陆九渊讲得很好,真是“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并对自己过去没有讲得这么深刻感到惭愧。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堂讲义》。朱熹为这份讲义写了跋。这篇讲义后来成为理学家们遵奉的纲领性文件。

朱熹主动邀请陆九渊来到他经营的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他的态度是柔和的,是包容的;而陆九渊选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寻找到了“道问学”与“尊德性”两种方法共同的理论支点。这与朱陆二人于1175年“鹅湖之会”的争论显然不同了。朱熹、陆九渊白鹿洞之会,留下了成为美谈的“千年一辩”,显示了朱陆二人摒弃门户之见的胸怀、气度与包容,展示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发出莫大声光。

《白鹿洞书堂讲义》是研究书院教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上大放异彩,极大地丰富了白鹿洞书院的文化内涵。以志辩义利,是教育引导人的方法。象山先生的“义利之辩”与《白鹿洞书院学规》中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契合的。白鹿会讲彰显了中国书院会讲巨大的生命力。

朱熹知南康军,因“长民之吏不得不任其责也”的责任驱使和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在艰难困苦中,修复了白鹿洞后,自任洞主,呕心沥血地经营着白鹿洞书院,制定洞规讲义,答问戒喻,灼灼在人耳目,被天下人奉为圭臬,由此成就了白鹿洞书院享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是教育薪传的一座丰碑,矗立在中国书院文化中,白鹿洞书院又成为朱熹教育思想发扬光大的道场,正如胡适说:“白鹿洞代表宋学700年来的大趋势。”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