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

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第1张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重修文氏族谱序 

文仁刚

       戊戌年孟冬,受族人几经电话邀约,恳请为重修《文氏族谱》作序,初闻诚惶诚恐。文氏人口众多,家族繁茂,名流辈出,岂敢涂鸦文墨妄议古人?定会让后人病垢。慎思再三,辞之又辞,但拗不过其诚其恳,只好穷尽其才,搜肠刮肚,觅天下相关文献,听族人之口述,谬《序》于后,遗贤达见笑,盼圣人補之。

      “家”是华夏儿女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姓”是标志家庭系统的称号。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是姓的衍生,源于父系氏族制,它是贵族的标志,也是家族系统的称号。从战国时起姓与氏已无区别,它仅是个人及所生家族的符号,姓氏便合而为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由于各民族间的不断交流融合、社会制度的变革、战乱、避仇、赐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姓氏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姓源浩繁庞杂。有一姓多源,多姓同源的情况。据窦学田编著《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我国有56个民族,12000多个姓氏。而文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0位,占全国人口约0.17%。今忠孝、双胜、联胜文氏家族欲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探寻文姓源来何时何地?有何伟人胜迹?如何移居变迁?此举值得称颂。但要做好这件有益子孙的大事,形成血浓于水的寻根情结,实属繁琐不易。

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第2张

(2017年12月绵阳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圆谱颁发)

       “文”姓起源很早,古代姓氏书上早有记载。根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文氏篇》载,文姓出自姬姓,以始祖谥号为姓。从黄帝、尧、禹时期,文氏血脉一直源源不断,并且逐渐壮大。他们长期住居在黄河中下游,擅长农耕,部族安定富足,得到尧帝嘉奖,封为邰地(今陕山武功西南)侯,称为“后稷”。其后裔古公为避战乱,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定居岐山(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下的“周原”。古公妻太姜生下幼子季历,季历生子姬昌。姬昌枭勇能战,积善行德,异族归顺,疆域辽阔,商王赐他弓箭斧铖,封西伯候,即西方诸候之长,受命专管西部征伐。西伯候姬昌晚年,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忠良谦卑终身不称王。其子武王(周武王)伐商称帝,始追谥姬昌为文(按谥规定:经伟天地为文)王。

       为了纪念先祖姬昌,裔孙以他的谥号“文”为姓,形成文姓。这是文姓的主支,诸多姓氏书籍及文姓家谱均持此说。

        文姓自产生就有少数民族融入,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历史发展到现在,本是汉族的文姓,成为拥有多民族的姓氏。除汉族外,还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壮族、回族、锡伯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等族文氏。也有其他族改为文姓的。据《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七记载:文静玉,字湘霞,清,江苏苏州人。因仰慕文徵明的玄孙女文俶(明代女画家)的才华品德,后改姓文。著有《小停云馆诗钞》。

       时至西汉,庐江郡舒县(今安微省舒城河棚镇文家冲)文氏一支根脉因做官入蜀定居。西汉景帝末年,文翁(前156———前101),字翁仲,任蜀地(今四川)郡守,当时蜀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落,他兴学重教,宽厚仁慈,民殷物阜,后卒于蜀。文姓便在蜀地繁衍成望族。《齐东野语》载:“蜀中多文姓,多茂族,汉文翁之后。”文翁裔孙分布于今四川的梓、汉、绵、邛诸州和温江等地。

五代后唐时期,蜀地文氏东迁,光大了赣苏文氏。文翁后裔文时,字春元,成都人,作战勇武有力,随唐庄宗征南唐,攻下洪州(今南昌),留镇江西。后唐被后晋灭掉,文时不愿归附后晋,隐居永新(今属江西),子孙在此繁衍成大族。文时在文姓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百家姓书库·文氏篇》(第59页)云:“庐陵文天祥,苏州文徵明即是文时由蜀东迀繁衍而成。不仅如此,以庐陵和苏州为中心,文氏在江西和苏州衍生出,了众多支系。同时,在“江西填湖广”(今湖北、湖南)和“湖广填四川”的两次大移民运动中,江西西迁入蜀的文氏也是文时的子孙。”由此可见,文姓几度入蜀几次东征,最终四川文姓与全国文姓深度交融不断壮大。

       行至北宋时代,文姓史上有一位元老重臣文彦博,他本姓敬,为避翼祖讳,改姓为文。《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中的“文姓部杂录”有“敬氏避讳,各用其一偏,或为文氏,或为苟氏。”尽管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这支文姓在宋朝繁衍成大族确是事实。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世称石室先生,梓潼永泰人(今四川盐亭县)。他的文艺修养深得文彦博、司马光等人称赞,文彦博多次向朝廷举荐其才,宋神宗初年奉诏任湖州知府,未至任而卒。苏轼称文同的诗、楚辞、草书、绘画为四绝,他尤其擅长画竹,有成语“成竹在胸”源于此。他著有《丹渊集》40卷,《拾遗》二卷。

       时光流至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一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履善,自号文山。著有《文山全集》,名篇《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中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他大义凛然,终不屈而被杀。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历史进入明代,文姓家族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四绝”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同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从于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历经不断迀徙和人脉交融,从艾叶编著的《百家姓书库·文氏篇》考,足见文彦博、文天祥、文微明均与我辈有血脉渊源。

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第3张

(老谱谱序、作者万谷阳,苏州人,明代崇祯举人)

       悠悠天地,亘亘长河。文氏家族从洪荒中走来,沫浴战乱,几经迀徙,行至明弘(洪)熙年间(1425年),文天富升任为兵部左侍郎,祖籍湖北孝感麻城人。"他立朝刚直,恒为异己所嫉,适遇京师天旱,公直言谏君,欲动人主施恻忍,而字句间触其讳。幸人主谅其无他,谪贬四川潼川州长丰井(今三台忠孝乡)盐课司,官署即黄家弯对面罗氏之屋侧世传文家坝公堂”(据明崇祯三台县举人万谷阳著述和三台文史研究员左启考语)。万谷阳还说,文天富来忠孝后“夫人新故。乡之德叟,霍觉清公,年八十,无子,仅有一女,贤淑,愿与妻之,招婿。乡人为公媒。”,公(文天富)因念“不娶,奈无嗣。”;与媒者约婚姻之事:“吾听尔言,然欲易姓,其待所出乎?文、霍迭姓可也”。“公(文天富)七十五而终,葬于凤凰之阳(今三台芦溪镇永江凤凰山下),其妻霍氏夫人葬于忠孝场西北半山南。至今墓存碑在,碑文云“明故始祖赐进士第兵部左侍郎文公讳天富夫人霍氏之墓”。

      文天富生有二子,“践所约姓霍,长子名恩文,次子名思坤”。至十世祖霍玉琪止,改霍姓;自十一世祖起,复还文姓。”万谷阳说:“文、霍两姓苗裔,出庠生、廪生、贡生数十人,举人二名,进士一人。从明至清,人才辈出”。当今忠孝、双胜、联胜、芦溪、游仙等地文姓都是公(文天富)的后裔,其后又分布于全国各地。

       忠孝乡文氏始祖(文天富)贬谪此地后,他整饬盐业,发展盐业,当地有盐井近四千眼,为朝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盐贡、赋税。他大兴路桥,其子孙先后在洪水泛滥的魏城河上,修建雕龙刻龟的精美石桥七八座,现存有“广济桥”(合江桥)等。还主持修建了大佛寺。那时忠孝农耕丰茂,百姓安乐。他身处偏僻乡野,“谪潼(今三台县)而终潼”,忠职守责,心忧朝政,其心“忠也”。“娶霍为霍”,子孙霍文迭姓,敬亲孝老,热爱地方百姓,其情“孝也”!因此,明朝皇帝重其才德,赐其贬谪之地为——“忠孝”!

       其后,又有乡志记载:忠孝一李姓人家,家境殷实,府邸众多,长子李全忠,次子李全孝。因其好逸务劳,不思正业,挥霍祖业过半,母屡教无悔,愤而舍府地为庵堂,削发修行。尔后,子被感化,奉母还家,精心赡养,终成孝子,并在当地传为佳话。于是“李家庵堂”取名为———“忠孝庵”。

       清乾隆八年,以“忠孝庵”所在地为场地,进行物物交换,商品买卖,并正式取名为———“忠孝场”。

      忠孝乡文姓族人十分众多,人们奉文天富为文姓族人的一世祖,先祖根脉由忠孝发散到了双胜、联胜、芦溪、游仙……以及塔山的霍姓等族。

       水有源头,树有根本,人有宗枝。我辈源起黄河中下游,是周文王的后裔;传承了文翁、文时、文同、文天祥、文徵明的血脉;根植了文天富始祖的基因。本应善继善述先人之志事,追寻我等何时来?何地来?何人来?是我们的道德和义务。为使后代子孙缅杯文氏祖宗之志事,教人以务本守序,继承和发扬忠孝节义家风,所以族人集体议定续修世谱。由于族系枝脉繁多,如将全族各房系全部续修,我辈己力不从心。因此,仅对文天富入川后的房系,依据现有谱籍所载书录进行整理、增补、修正。先祖谱籍因遵循古代礼教,未将姑祖辈列入谱内,使姑祖辈生平失考。今虑及现代婚姻、家庭、生育政策方面的变化,续谱男女均书录谱籍。

      新谱中,未对今日之名流、贤达作介绍、记叙、评议,其目的是在时过境迁后,让儿孙评说。新谱还增加了大量图片、对联和部份族人头像,以便直观了解族系人物。对叙述中的重复、遗漏部分作了必要的校正。对难认的繁体字一律只用简体,加点断句,以便后人阅读。

       这次重修《文氏族普》,历时约三年。其中文大永、文小华、文成国、文仁法等家族成员,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踏霜雪搜集古籍、族姓、图文;他们顶烈日到实地求考证;他们忍饥饿进县城跑印刷;他们舍小我顾大家积书款、筹活动,费尽苦心,族人十分感动。

       希望后代子孙谨遵祖训,弘扬家风,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为祖国建功立业,为族人争光!并依谱籍要求,详加记载,传之历代,此乃我辈续修世谱之所愿也!

      戊戍年孟冬月(2018年11月23日)

       注:史料来源于

      (1)《百家姓书库·文氏篇》主编:艾叶(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三台县文史研究员左启的《忠孝传家 文霍迭姓》《永丰寺志》。

      (3)明 万谷阳撰写的《文氏谱序》。

      (4)网络“百度”搜索资料。

        作者:文仁刚,三台县忠孝乡建兴村人,四川教育学院历史系毕业,大学学历。曾作教师、记者和金融工作。分别在三台、梓潼、涪城作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总经理,现为中国人寿绵阳市公司调研员。爱好文学和书法。分别在《四川日报》《绵阳日报》《三台报》《生命绿州》《琴泉》《红色场馆》等报刊发表文章约30万字,有书法见诸报端。

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第4张

附录

三台县忠孝乡: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

       在距离三台县城50公里的东北角有一个叫忠孝的地方,因场镇在忠孝场而得名,是中国境内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这里有2014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四川省美德少年”的孝心少年杜敏,有2014年在浙江舟山三次托举跳海女子,为救出他人而献出宝贵生命,入选2014“中国好人榜”的英雄熊斌。

       忠孝乡境内断山林立,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幽幽魏城河蜿蜒曲折,从万千峰峦间匆匆流过,滋润着忠孝这片古老的土地。

       忠孝场因“忠孝庵”取名,“忠孝庵”最初是李姓人家的住宅,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了,李家有双胞胎儿子,一名全忠,一名全孝,希望儿子成为忠孝之人。兄弟俩长大后,面对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唠叨,经常顶撞父母。母亲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家,削发为尼。经父亲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兄弟俩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母亲负荆请罪,并请母亲回家,但母亲不愿改变初衷。兄弟俩只好把准备结婚用的房屋,给母亲作为吃斋念佛的庵堂,取名“忠孝庵”。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渐繁荣,在“忠孝庵”附近,逐渐形成了场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场镇正式形成,因“忠孝庵”而取名忠孝场。清末民初,这里属于属井木乡管辖,民国24年(1935年)设为忠孝联保,民国29年,忠孝乡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民国37年忠孝乡与双龙乡(今双胜乡)合并建仁和乡。关于仁和乡的建立,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忠孝乡与双龙乡合并后,为设立乡公所地点和取乡名发生了纠纷。忠孝与双龙两乡的权要人物和乡绅都想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立乡公所,双方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大有大动干戈之势。民国三台县政府知道后,派出特派员出面调停。最后商议妥当,乡名改为仁和,乡公所设在两乡临界的石桩井徐家祠堂。而实际上两乡仍设乡公所,都没有派人去徐家祠堂办公,仁和乡只有虚名而已。

       1951年5月,撤销仁和乡,恢复忠孝乡、双龙乡。1958年10月1日,忠孝乡更名为忠孝公社。1967年更名为东升公社。1981年复名忠孝公社,1984年改为忠孝乡。1992年9月并入塔山镇为办事处。1995年划出单设忠孝乡。

      忠孝乡辖河江、千佛、东坪、四通、五爱、庞岩、石鼓、建兴、大田、隆垭10个村,1个场镇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其中河江村、东坪村201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忠孝乡总人口多年来保持在1万人左右,忠孝乡2017年被命名为绵阳市文明乡镇。

       忠孝乡是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乡镇,“忠孝文化”底蕴深厚,自唐朝以来不断涌现孝子、孝媳等,民风淳朴,待人和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纪念李母而形成的“娘娘会”,有娘娘出巡,三牲祭天等传统节目,每次庙会都会表演戏剧“打三鞭”,“忠”和“孝”的德行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忠孝人的行为和生活。为了弘扬忠孝文化忠孝乡举办忠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通过国学讲堂,文艺表演,大鼓社、舞狮团、舞龙团、腰鼓队、旱船、秧歌等民俗活动,表彰孝亲敬老之星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忠孝文化。忠孝文化旅游节上还可以品尝特色小吃有红薯粉、羊肉汤锅、牛肉饺子、醋水牛肉等。

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第5张

忠孝永丰志

三台县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左 启撰文 

       县志记载,三台县忠孝乡永丰寺“建自唐宋”[一],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明洪武初年,乡绅李兴宗“施白陆地为常住”[二],永丰寺趋于富有,香火渐繁。

      明天顺八年,重修永丰寺。适值英宗皇帝朱祁镇之“钦差”,户部主事汪回显[三],“奉命往四川理盐法”[四],莅临潼川州长风井盐课司巡察。地方士绅因礼请其出任永丰寺重建工程之“监修”[五]。汪回显官至广州知府,为官勤勉干练,政声卓异,深得英宗器重和百姓爱戴。永丰寺主体建筑背山面水。山门、乐楼、钟鼓楼、灵官殿、观音殿、大雄殿、财神殿、文昌殿、东岳殿、冥府十殿等众多建筑,一一精心布置,次第择吉落成。规模之巨大,建筑之宏丽,造像之精湛,花木之繁茂,远近罕有其匹。释迦牟尼佛像,描金绘彩,庄严慈祥。佛像中空,后腰有口。乡之德叟文大永回忆儿时亲历,六七书童聚于腹腔,尚能嬉戏自如。东岳大帝金身,横眉怒目,威风凛凛。胆小之人,多不敢近视。传说蓝池庙岱庙殿之老神像,即仿此而建。惜今无一幸存。

      永丰寺地区,盛产井盐。其地有长丰、天城二井,远近驰名[六]。明朝时,朝廷于此设“潼川州长丰井盐课司”,以课收盐税。长丰井后称长丰厂,下设塔子山、毛家沟、槐树场、忠孝场、马康桥和柳池井等六大“公垣”。民国初统计,共有灶户三百四十家,活井二千一百六十二眼,病井九百八十七眼[七]。忠孝乡文氏家族一世祖文天富,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明仁宗洪熙元年进士[八],官拜兵部侍郎,因直言谏君获罪,贬官潼川州长丰井盐课司[九]。文公夫人新故,为延续香火,乃入赘乡绅霍觉清之门,其子因依约姓霍,传至十一代,始还本性。文天富“谪潼而终潼,忠也”,不但尽忠职守,而且葬骨于谪贬之区[十];“娶霍而为霍,孝也”,子孙霍文叠姓,尽孝宗族[十一]。后世以“忠孝”名场名乡,实源于此。

      明万历乙未年,永丰寺西“创建时代无考”的大佛寺,由乡绅倡首,进行重修。“石成佛像,高二丈余”[十二]。

       明朝末年,经历长期战乱。永丰寺和大佛寺,渐趋“荒芜”。

      清初,“湖广填川”移民,纷至沓来,永丰寺渐复元气。有乡绅捐资,于大佛寺、永丰寺之间,濒河倡修忠孝庵。忠寺庵后来居上,香火繁盛。清乾隆八年,以忠孝庵“兴场”,正式取名“忠孝场”[十三]。乡志记载:忠孝庵原属李氏府第。李家殷实,有公子二人,长名全忠,次名全孝。因好逸恶劳,不务正业,耗损祖业过半。其母屡责不听,因舍府第为庵堂,剃发修行。其子后被感化,奉母还家,精心赡养,终成孝子。清同治八年,忠孝场乐楼落成,乡贤李连溪所题楹联“奸邪观结局,忠孝看团圆”,相传即为此事而作[十四]。

      清乾隆十五年,潼川知府费元龙,于三台草堂寺侧创建文峰书院。城乡各地,群起效仿。忠孝场士绅于永丰寺创修“忠孝书院”[十五]。民国时,废除书院,改称小学。

      一九五零年冬,永丰寺大雄殿毁于火灾。

      一九五八年春,拆除永丰寺山门、乐楼,木材用于乡场新修忠孝小学。“文革”初期,“破四旧,立四新”,永丰寺包括忠孝庵和大佛寺之建筑和泥石佛像等,几乎无一幸免。

      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忠孝乡党委书记李辉等,以筹办忠孝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永丰寺宝贵遗产。一年一度弘扬忠孝美德之永丰寺“娘娘会”,重放异彩。二零一四年,“娘娘会”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忠孝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刘长富,成员刘兴林、江怀清、李洪斌、李应清、赵顺清、熊坤友。保护管理委员会筹措资金,又得三台企业家黄小东、张林先、刘小军、文智等慷慨捐助,塑造十三米高慈孝娘娘神像,重修山门、大雄殿、观音殿、财神殿和忠孝书院。二零一五年重阳节,忠孝乡党委政府在永丰寺举办首届新孝子、孝媳评选表彰活动。二零一六年重阳节,三台县委县政府,在永丰寺隆重举办全县孝亲敬老表彰大会,从此形成年会定制。二零一八年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岳庙诵经会传承人韩玉华携该遗产由三台县城迁入忠孝乡,落户永丰寺。一座初具规模之忠孝文化圣殿,昂首挺胸赫然屹立于建设全面小康之太平盛世。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六日 

注:[一]、[三]、《民国三台县志》卷二。洪武初,一三六八年。天顺八年,一四六四年。明代户部,下设清吏司,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主事若干人,主管一省田土、户口、贡赋、盐茶等事。[二]、百陆地:即白业山地。佛家谓善法鲜净,名之为白。因果俱白,名白白业。常住,恒久不变。特指僧道田园建筑等。[四]、《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五]、《明太宗实录》卷一二七。[六]、《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二。[七]、[八]、[九]、[十一]、《民国三台县志》卷九。洪熙元年,一四二五年。[十二]、《民国三台县志》卷二:“凤凰山在县北百里干江坝西,高冈逶迤,左右支山相顾,状如凤凰展翅,故名。侧有大柏,下株下曲,乡人呼为凤凰架。兵部左侍郎文天富葬此”。《民国三台县志》卷四。万历乙未,一五九五年。[十三]、《民国三台县志》卷一。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十四]、《忠孝乡志》(1983年油印本)。[十五]、《民国三台县志》卷十八。

编辑:文四海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文氏源流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文氏族谱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