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随笔丨​文象棋: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

文人随笔丨​文象棋: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第1张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文人随笔丨​文象棋: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第2张

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

文象棋

       看过许多书写母亲的文章,母亲的形象总是那么伟大、完美、优秀、高尚。但我的母亲并不是那种类型,她很平凡,很普通,是一个从未进过学校门的文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母亲1922年出生在莲洲乡社边村的一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八个。六岁到我家做童养媳,祖父为其取名:香媛。后因祖父过早逝世,祖母养不起把她送回社边娘家,18岁跟父亲结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亲要出去做篾赚钱维持生活,我们所受的教育基本都来自母亲,时隔一个甲子,但母亲的音容形像一直刻在心间,时不时的显现出来。

       母亲很勤劳,一年365天除非是过年过节很少休息。她对我们要求也很严,要我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劳动。家里饲养了一头母猪,母猪的饲料是要求我来承担的,我只有利用放学以后和星期六、日的时间去拔猪草。除此外,其它家务也要去做,比如割青草放在牛牢里做肥料,星期日上山砍柴,跟自家菜园的蔬菜淋水等等。家务事做多了有时也感到烦了、累了,也就偷偷地躲起来。母亲总是温和地对我说:“人都是病死的,不是做事做死的。累(劳)得累(劳)得,累(劳动)了才有所得呀”。这些简朴平常的言教蕴含着母亲对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理解,也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母亲没读过书,但她懂得的道理往往比读了书的人还多。我六岁的时候,母亲要去参加生产队劳动,于是把我送到学校去读书。刚去那一年成绩一般,于是我就问她:“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呢?”母亲告诉我说“读书跟做其它事一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一遍不熟二遍,二遍不熟三遍,多读多写成绩自然就会好起来。”那时年纪小对母亲的话领会不深,只按照她的“多读多写”去做。果然,从第二年起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而且养成了一个“多读多写”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伴我一生,受益非浅。

      我初中时遇上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我被迫辍学回家。回家后感到前途无望,郁忧成疾,经常一个人到处乱跑甚至晚上都不回家。有一次母亲在年间水库的堤坝下找到我,母亲泪流满面地安慰我:“你不用担心,没有书读就不读了,你父亲八岁就没有了你爷爷,没有读书,做篾工不也能过日子吗,世界上有好多路走,一拉虫里自有木叶承。”这番充满温情和哲理的教诲把我从迷茫和郁忧中拉了回来。之后,我慢慢地参加各项家庭劳动,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一拉(只)虫里(子)自有木叶承”这句充满哲理的方言,影响了我的一生,形成了我乐观处事,顺其自然的思想基础,也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变得豁达坚强。

       小学时候,同班同学年龄都比我大几岁,经常欺侮我。有一次放学路上,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同学打了我,哥哥听说后二话不说,立即找到他也把他打了一顿。双方因为小孩的事眼看就要发生打架甚至结下仇恨。母亲知道后,带着哥哥和我亲自上门向对方赔礼道歉。不温不火,宽容大度,对方也被母亲的诚意感动,双方握手言和,一场由小孩打架引起的家庭纠纷很快得到平息。母亲回家后教导我说:“你要晓得和比你大的同学玩得好,多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他们就会保护你。”我按照母亲的方法去做,我是学习委员,在背书、做作业上对几个年龄大的同学网开一面,而他们在去河里拔猪草,上山砍柴等家务上也帮助我。这样我有一班铁哥儿保护,再也没有受到过同学欺侮的事了,这些发小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好朋友。

文人随笔丨​文象棋: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第3张

       母亲宽容大气,谦让温和,用乡下的话说就是能受得气,吃得亏,我从懂事起没有看到过她跟谁争吵过。有一年四月份,碗豆熟了,我放学后摘了一篮子碗豆准备晚上一家人的菜。临近黄昏,邻居几个人突然闯进我家,指责我偷了他家的碗豆。我有口难辩,怎么也说不清楚,眼看一场争斗就要开始。刚好母亲散工回家,看到这个阵势,只见她不慌不忙,沉着冷静,首先对邻居好言抚慰,并表态说:“如果是我家小孩偷了你家的碗豆,那是我家的错,我向你们赔礼道歉,碗豆全部归还你们。”接着母亲把我拉到房里,严厉地责问我是不是偷了邻居的碗豆?我如实回答说:“没有。”母亲想了想,问我:“你摘的碗豆呢?”我走到房里把篮子给她。母亲看了一下以后,想出了一个证明我清白的证据,温和的对邻居说:“我家的碗豆比你家的先下种,碗豆成熟得早,我们摘的都是饱满而外壳都已经变黄的碗豆准备炒菜吃,而你家的碗豆还没有成熟变黄。”母亲把篮子里的碗豆倒出来给邻居验示。在有力的证据下,现场的气氛得以缓和。接着母亲又大气的说:“虽然你家的碗豆不是我家小孩偷的,但你家的碗豆被别人偷了,今天我把我家摘的分一半给你们,晚上两家都炒着吃。”对方推辞不收,母亲硬是把我摘的碗豆一分为二送给了邻居,一场纷争在母亲的机智、宽容、和善的处理下化解了。

       1981年农村分田到户,我的小家分了四亩田。那一年的清明节,种谷已长出很深的芽要出田了,但秧田还没有整好,我又不会耙田,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不能下田,请又请不到人,我心急如焚束手无策。母亲看到这情况,走过来跟我说:“耙田这种活你虽然没做过,但也不是很难,月里(与我同龄的邻居)都能做好的事,难道你还学不会吗?叫你爸跟你一起去,他在田埂上教你,你下田操作,肯定能把秧田整好。”母亲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想:“是呀,这种农活虽然没有做过,但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别人能做的事我一定能学会。”我马上背上农具牵着牛下田实际操作,在父亲的指点下,我顺利地把秧田整好了。从此,所有的农活我都是自己下田操作,从来没请过人帮忙。母亲的一席话让我从一个从未做过农活的门外汉成为一个犁耙铲锹样样在行的编外农民。

       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生活中难免引起一些争执。母亲总是温和地跟我们说:“大要量,小要让,大家互相谦让,和睦相处才能共同进步。”在母亲的教导下,家庭氛围非常融洽,兄弟之间也十分团结。1987年母亲66岁时突患重病医治无效,临终时把我们兄弟三人叫到床边,把我们三人的手叠在一起,叮嘱说:“兄弟是前世修来的缘份,你们要团结,要珍惜,要互相帮助,今世是兄弟,下世就不是兄弟了。”当时她最放心不下的是三弟,因为三弟还没有成家,她紧紧拉着我的手特别叮嘱我一定要帮助三弟,在我泪流满面的应答中撒手而去。母亲的临终嘱咐象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我的心上,在母亲过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兄弟遵照母嘱,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关系密切。我也一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大哥和三弟他们,也算是对母亲殷殷之托的一种回报,对她在天之灵的一种安慰吧。

      母亲虽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但她清贫中的正气,艰难中的勤劳,待人时的和霭,处事中的宽容,那方言中蕴含的哲理,言教中透出的温情,犹如一缕缕温暖的春风,在我人生的路上给我力量,给我勇气,给我智慧,伴我前行!

文人随笔丨​文象棋: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第4张

作者:江西/象棋

编辑:文四海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文人随笔丨​文象棋:润物无声 母亲音像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