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叶氏中医心病真传》(叶秀珠、梅煜川著)之高血压与高血压心脏病治疗秘诀

人民卫生出版社《叶氏中医心病真传》(叶秀珠、梅煜川著)之高血压与高血压心脏病治疗秘诀,第1张

人民卫生出版社《叶氏中医心病真传》(叶秀珠、梅煜川著)之高血压与高血压心脏病治疗秘诀,图片,第2张

叶氏中医心病真传

叶秀珠  梅煜川  著

叶氏祖传治疗秘诀

——高血压与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是西医的一个病名。我的祖先不知道这个病,但是知道“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可以导致心病,并有一套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有些方法成为现代研究的热门领域。

一、治疗秘诀

叶氏治疗心病注重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治疗眩晕所致心病,注重辨明虚实,对于气血虚则补之,对于风、痰、瘀所致则攻之。擅用虫类药、活血药。

我从小就很喜欢听我父亲讲关于我二爷爷叶佑生的故事,因为二爷爷文章好,会武功,喜好打抱不平。少年时游历于名山大川拜访高人,返回衢州承祖业后,往来于乡里坊间行医看病,抢救危急重病人。如前文提到过二爷爷在街上金针救治妇人心悸发作的故事。

听我父亲讲,我的二爷爷欣赏的医家之一是被后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不仅仅是因为他医德高尚,提出大医精诚,值得我辈效仿。更主要的是他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记录了诸多救命良方,泽被后世。我二爷爷把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放在案头,反复拜读,悉心揣摩。对孙思邈记载自己中风的事印象最为深刻。我二爷爷说,历来医家写书,少有把自己生病的事写出来的,但孙思邈在续命煮散方后记载了自己中风的病情及服药的亲身体验,这在医著中极为少见,着实体现其大家之风范。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曰:“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我二爷爷对孙思邈这种求真的精神特别佩服,想着中风是一种比较危重的急症,如果能在刚开始发作时及时应对,也不至于事后花十日十夜连着服用药物方得痊愈。我叶氏祖宗传下来的急救方法,在中风先兆或中风发作之初的治疗上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稍缓,予以汤药方治疗,往往能及时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从现代医学的认识来看,这就是在解决高血压合并心脑病变的难题啊。

说到这,我父亲往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的祖宗是很有先见的,所传下来的方法是很有前瞻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传给你的这些祖传秘方,你一定要牢牢地记在心里,用之去救人,并且还要传承下去。”我点头铭记于心。

对于眩晕所致心病的病理,我二爷爷受孙思邈的风热痰三因致眩理论的启发,结合祖传治心病的经验,从瘀进行论治。他认为,眩晕与瘀关系密切。风、火、痰、虚致病日久,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血形成。故血瘀的病理贯穿眩晕病程之始终。活血化瘀可通脉行血,使瘀血祛,新血生,更有益于填补髓海之虚。

我的父亲在给我讲高血压心脏病时,强调要注重辨明虚实,对于心气虚、心阴虚、心阳虚则补之,对于风、痰、瘀所致则攻之。因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杂夹之证。故首先要辨明虚实,治以扶正祛邪。

心气虚,症见心悸,稍微活动后加重,脉虚无力。当补益心气,叶氏用药:西洋参、太子参。若脾胃虚弱,当健脾益气,用党参、炒白术、大红枣、炒麦芽、炒谷芽;若阴气虚,加麦冬、北五味子;若阳气虚,加嫩桂枝、干姜片。

肝风内动,症见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脉弦。当镇肝息风,叶氏用药:臭梧桐叶、罗布麻叶、明天麻、广地龙、淡全蝎。其中臭梧桐叶、罗布麻叶为叶氏医家治疗高血压性疾病的特色用药。若血压呈高危象,臭梧桐叶可用到30g,加玉米须;若肝阳上亢,平肝潜阳,加双钩藤、磁石、紫葛花等;若气阴虚动风,镇肝潜阳,加煅龙骨、煅牡蛎、制鳖甲、制龟甲等;阴虚肠燥,大便难,滋阴润肠,加火麻仁、决明子、制大黄等。

痰饮壅盛,症见心悸,胸憋闷,胸痛,舌体胖苔腻,脉弦滑。当温阳行气化痰,叶氏用药:嫩桂枝、瓜蒌仁、广陈皮。若痰饮停于中焦,行气化湿和胃,用法半夏、小青皮、云茯苓、白豆蔻、阳春砂等;若痰湿阻络,祛风胜湿,加蚕羌活、川独活、关防风等;若肝胆湿热,头晕目眩,舌黄腻,脉弦数,加双钩藤、紫葛花、生鸡内金、金钱草等。

血瘀阻络,症见心悸,心痛,针刺样疼痛,唇色青紫,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当活血化瘀,叶氏药用:川红花、正川芎、紫丹参。若脑出血,活血止血,用三七粉;若血瘀较重,痰瘀互结,加淡全蝎、大蜈蚣、广地龙、烫水蛭;若脑梗死,半身不遂,宜破血攻瘀,选加桃仁、苏方木、当归尾、赤芍药、枫荷梨等。

红花行血,长于破瘀,多用破血,少用养血。苏方木行血,长于祛风,多用破血,少用和血。苏方木行血通经,兼能消肿止痛。

二、用药特色

叶氏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脏病,除了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外,擅用祛风止悸的风药,以及镇肝息风的虫类药物。

(一)祛风止悸,擅用风药

《诸病源候论》云“风邪惊悸者,是风乘于心故也”,而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气不足是惊悸的内在因素,“若虚损,则心神虚弱,致风邪乘虚干之,故惊而悸动不定也。”因此,孙思邈治疗心气不足的惊悸,经常运用风药,比如防风、嫩桂枝、川芎等。

我的父亲经过学习前人记载的经验,结合叶氏祖传下来的经验,以及在临证不断实践和完善,认为风邪干心,有内外两个途径。一方面,心气虚,外来之风邪易乘虚扰之而出现惊悸;另一方面,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木易生内风,内生之风邪扰心,亦可出现心悸,肝阳上亢,还可出现眩晕等症状。故治疗上提出,风惊悸者,非用风药不可速效也。常用的风药有:嫩桂枝、正川芎、蚕羌活、川独活、关防风。

我父亲说过,高血压心脏病引起脑梗死、脑出血,多因风性主动、善行的特性。而风药,其味辛能散能行,故能起到搜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定惊悸的作用。

诸风药各有所长,具体而言:桂枝走气分;川芎走血分;羌活走上肢;独活走下肢;防风治风通用,去上焦风邪,《本草纲目》载防风“治风去湿之仙药也”。在临证实践中,应视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风药,或单独运用,或搭配运用,不一而论。

(二)镇肝息风,擅用虫药

虫类药,为动物类药之一。清代医学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云:“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之性,本能行而又具攻性,则较之植物本不能行者,其攻更有力也。”这说明动物类药性具有行走攻窜的特点,用以搜风剔络、逐瘀通经,其功效远非植物草本类药所能比,又如叶天士说:“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

叶氏先祖认为,虫类药性善行走窜,通达经络,搜风透骨,治疗心脏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常用虫类药有:烫水蛭、大蜈蚣、广地龙、淡全蝎。临床当中,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等,均可运用虫类药。

水蛭是一味破血攻瘀之猛药,能破瘀而又不伤新血,因此我常用来代替穿山甲片。现代药理研究,水蛭有直接溶解血栓的作用,又能防止血栓形成和延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很好。蜈蚣为厥阴经药,善于祛风。

地龙,其味咸,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地龙有降压、平喘、抗凝、抗血栓、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全蝎,其味辛甘,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作用。《本草求真》:“味辛而甘。气温有毒。色青属木。故专入肝祛风。”《本草纲目》:“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现代药理研究,全蝎有抗惊厥、镇痛等作用。

我的父亲曾说,地龙、全蝎均入肝经,虫类药性善行走窜,通达经络,搜风透骨,所以临证中,不论阴虚、肝阳、血热、血虚何种原因导致肝风内动,但凡见到有动风的表现,均可用之。又说,全蝎与蜈蚣配伍,其力相得益彰。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双创编辑工作室

 致力于打造中医原创图书出版平台,

愿为每一位潜心学术追求真理的学者,

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人民卫生出版社《叶氏中医心病真传》(叶秀珠、梅煜川著)之高血压与高血压心脏病治疗秘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