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1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2张


骑骡记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3张

小时候从我家到外婆家,要走一条长长的山路,这条路曲曲折折,大概有40里。靖远和景泰,中间隔着一条黄河,外婆家所在的小口村就在河沿边上。小口在河的东面,涝坝岘在河的西面,我们把去小口叫做走河东。

这条路从涝坝岘出发,经过碱滩、周家窑村、上沟、付家岘、倒红沟、中湾、杨红沟、河对坡滩、黄河、小口村。这一路路况复杂,有土路、沙河、羊肠小道、砂河、土坡、黄河,全靠两条腿一步步丈量。一路走来,有多少汗水、多少疲惫,就有多少相聚的欢乐。

这条路,曲曲折折、弯弯长长,一直印在脑子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承载了儿时多少的欢乐和思念。我去小口,一般都是过年和暑假,秋天的时候,正是上学的时候,是很少去的。所以我对这条路的记忆不是冬日的白雪就是夏日的翠绿,而秋天丰收的金黄很少看到过。

夏天,这条路上有麦子地、瓜地,有蓆子、骆驼蓬、水蓬,偶尔看到草丛里飞起的麻雀山雀,叫声刺破了原野,让人体会到一丝火力,也有看到野兔的时候,野兔上山跑得极快,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我只在心里默默念叨下:能抓到吃个兔肉多好。从涝坝岘到周家窑这一截子路,路旁没有一棵树,走起来是比较晒的,西北的太阳火辣辣的。周家窑村口有个泉眼,泉水很大,我们到这里会休息一下,然后狂饮一肚子水,喝水就用手捧着喝,不过瘾的话,就趴下来直接用嘴在泉水冒出的地方喝,形容一个人渴坏了,喝水像“牛饮”,就是这个意思。

过了周家窑,在上付家岘那个高山之前,基本上都是砂河了,砂河两旁是高高的土崖,土崖会给我们遮住些太阳。这个沟里,鸟就多了,高高的土崖上,那些洞里还住着鸽子、鹞子和大的山雀。这条路走起来很枯燥漫长。

等到走完这段路,就要爬山了。爬山的时候,眼界会越来越开阔,路也是羊肠小道,走起来有意思,所以这段路我非常喜欢,尽管费劲,但是心里很乐呵。最喜欢的就是爬到顶,能看到黄河的时候,夏天的黄河喝水浑黄,远远看去,像是一条土路,只有偶尔河水上漂过一个东西时,才提醒你这是黄河。黄河两岸绿绿的,在一些河水冲击形成的滩涂上,有人家在住,那里种了庄稼和蔬菜。

山顶上,凉风习习,一路走来满身的热气这时候荡然无存,坐在那些大石头上,极目远眺,稍事休息,后面的路,基本都是下坡路,要好走一些。休息的时候,我会到处跑一跑看一看,妈妈经常提醒我,小心一点那边的悬崖。运气好的话,能看到异常美丽的山丹丹花盛开在细细毛毛的绿草之上。

下了最高的山头,就到了中湾这个大砂河了,这里也有泉水,不过不是在地面上,而是位于一个不深的水井里。我们要喝水的时候,就要吊水,井口旁有个用羊皮做的吊桶;井旁还有几个木水槽,是羊喝水的地方,放羊人把水吊上来,倒在木槽里,羊们就会涌上来一阵狂饮。继续走啊走,一路上我还抓抓蚂蚱采采野酸枣,一路也没那么枯燥。出了杨红沟口,眼前一阵开阔,河对坡滩、小口渡口、王滩和石滩就尽收眼底了。我顿时生出一阵豪情,走路都脚下生风了。

冬天去小口走这条路,那就枯燥无味得多了。西北的冬天,萧瑟清冷,天地一片苍茫和灰黄。走在路上,静悄悄的,没有小动物没有小鸟没有花花草草,只有偶尔吹来令人簌簌发冷的北风,打在我们的腿上。要是碰上下过雪的日子,那就好玩多了,田野间一片白茫茫,赏心悦目极了。西北的雪下在地上,好久都不会化掉,走在那些小路上,我禁不住就会去踩雪,咔呲咔呲,感觉很好,可是现在我不知道小时候这个感觉是什么,在大人眼里可能这就是无聊吧。在妈妈的眼里,那就关注的是不要把鞋踩湿,雪进了鞋子化了会很冷的。

冬天日头很短,黑夜很长。每年过年去外婆家的时候,我们都要提前一天准备好各种拿的东西,第二天一大早要早早出发,要紧赶慢赶,这样才能赶在天黑前到小口王滩村。所以冬天去小口走路是很辛苦的。

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的年代里,去小口,那都是一步步走过去的。当时流行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看得出自行车还是个稀缺品,即使有了自行车,那也不能走这条路,否则有很长的一些路,估计人要扛着自行车过去。

石门小口一带有不少人和我们这几个村子的人有亲戚,我们有时候就是联络上好几家一起走河东去。人多热闹显得不那么累,运气好的时候,还有人赶着驴或者骡子去小口,用来驮粮食驮年货。

我6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家人亲戚去外婆家,这全程山路走下来,我没让人背过、也没让人拉过,更没骑过驴或者骡子,一时被传为厉害之举。

我家有个骡子,我们叫它尕骡子。夏天的时候,我经常拉着它去放牧,尕骡子比较调皮,性子烈,大多时候我惹不起它,和它没有建立很好的感情,也就是说我不能骑着它。看着别的娃娃出去放牧,坐在自家的驴背上,优哉游哉,我只有羡慕的份。尕骡子跑起来有马的风范,英姿勃发。它发起疯来六亲不认,根本不理我用缰绳拽它,根本拽不过,我要是不放手,我都会被甩起来,手被缰绳勒得生疼。有时候我用缰绳拉着它,来到树园子周围或者水地湾湾。到草比较丰盛的地方,我把它拴在树上,缰绳放开的长度,以吃不到庄稼为标准。尕骡子就会以缰绳长度为半径,在这个大圆里吃草。

去小口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是没有驴或者骡子的,所有拿的东西都要大人肩膀背着、手里提着,冬天天冷路远,非常不容易。天冷的时候,走在路上,我们会找那些长得茂盛的蓆墩子,点着之后,围一圈烤一烤、暖一暖。走路很累,特别是走到那些长长的感觉一眼望不到头的砂河里的时候,小孩们往往叫苦连天,大人们就使劲鼓励,用各种走到目的地就能获得的好处来加油打气。那些诱惑大多数都是枣包子、羊杂碎、羊头羊骨头、油饼子、软糁饭、花炮鞭炮......

去小口有驴或者骡子是非常幸福的,所有带的东西就可以让牲口驮着了。我家的尕骡子比较调皮,不太服管,我一般都不敢骑它。尕骡子好像会看眼色,大人拉它的时候就比较乖,我拉它,它就轻视我,谁让我那么小。去小口的时候,山高路远,骡子其实也不容易,驮的东西多,走的全是砂石路,一般也舍不得一直让人骑着它,农人们对牲口可是十分爱惜的,那是家里的大劳力。

有一次去小口,过了周家窑山沟的时候,到了上土坡那一段,我实在是走不动了,我妈让我拽着骡子尾巴,借点力气走路。骡子尾巴没有马尾巴长,我拽了一会,就放开了。虽然累,我也不想拽了,一直提心吊胆的。一是我觉得拽着它的尾巴,它应该很不舒服,会很疼,那时候我还想着会不会把尾巴拽掉,那就完蛋了;二是尕骡子不太乖,万一它不舒服了,给我来一蹄子,那真受不了;三是骡子尾巴上的毛很粗,有点勒手,抓不太稳。如果是个温顺的驴的话,我可能还敢多拽一会。

去小口我骑骡子的次数是屈指可数的。在影视作品中常见到的那种马鞍,我们是没有的,那个马鞍骑上去肯定很舒服。我们有那种犁地的时候骡子身上套的家什,去小口驮的东西多的时候用它;少的时候,经常是给骡子脊背上垫个棉垫子之类的固定住就可以了。

骡子驮的东西少的时候,我骑过一次。妈妈看我走得累,让我骑到骡子上。刚骑上的时候,有点害怕,骡子比驴高好多,感觉人一下子悬在了空中。妈妈给我说:你要放松一些,不要害怕,随着骡子摆动的节奏,身子不能硬杠杠地绷着,要不然费事得很。我的双手紧紧抓着绑绳,不怎么敢动,也无暇顾及道路两旁的景色。骡子走在羊肠小道上,左摇右晃的,确实有些担心。骑久了,我也很不舒服,主要是尾巴骨那里被骡子脊背给硌得生疼,还不敢挪动身子稍微换个姿势和挪动一下屁股;还有一个,就是两个腿一直一个姿势搭在那里,血流不畅,腿一会就麻了,好了之后继续麻,腿都麻过多少遍了,真的好折腾啊。我在想,草原上马背上的民族真厉害、战争年代的骑兵更厉害,经常骑马,估计都是习惯了。不过,老骑马跑天下,罗圈腿是很常见的,不信你找来影视或者其他视频看看。

一晃一晃中,我们快到山顶了,这里的路更危险了,小路更窄了,小道一旁是山,一旁是深壕,我心里那个紧张啊,但不敢声张,生怕其他人说:舒舒服服骑着骡子,你还要干啥。这条路我们平常走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滑一下子。这我骑在骡子上,又高了很多,况且骑在上面是有些晃的,那感觉就像我们看到电视上的轿子,不光上下起伏,还左右晃动。当然其厉害程度还不到《红高粱》中那种故意使坏晃轿子。

由于害怕,在羊肠小道走了一会,我就下来了,当时心里在想,骡子那个蹄子要是一滑可怎么办。实际上,这些牲口,包括骡马驴羊等,走路是非常小心谨慎的,比人可厉害多了。不信,你看那个岩羊,在近乎笔直的山崖上都可以闲庭信步。

终于到山顶了,看到了远处细细的发亮的黄河。冬日的黄河水清澈、舒缓,在黄土地上蜿蜒前行,从高山望下去“黄河像玉带一样飘洒自如”是真真切切的;也能感受到“九曲黄河万里沙”那百折千回频频回眸的风姿;如果适逢下雪,飘飘洒洒的塞北雪落满了这片黄色的热土,天地间充盈了雪白,只留下一道暗绿的流水缓缓向东,恍惚间觉得这哪里是黄河,这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啊。

该出发了,要下山了,下山的时候路有些陡,山路上经常有一些小沙子,很滑,现在想想是有些危险的,我经常担心骡子会滑倒,因为它的四个蹄子都不大,看上去滑滑的。这种路上,没有谁敢骑骡子,即使骡子愿意,人也大概率会从骡子脖子向前滑出去的。这时候,就无暇顾及美景了。导游常说的“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放在这里是很合适的。

小时候看到这些美景,估计就没往心里去,只想着赶紧到外婆家吧。幸亏那些壮美的情景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当中,尽管在当时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种多么大气磅礴的西北景色啊,就是这片热土养育了黄河两岸的英雄儿女。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才发现有很多值得记住的场景,庆幸记住了那些场景,时间是个单向线,过去了就过去了。在彼时彼景里,人很少会考虑一些事情。只有在回忆的时候,才发现小时候某一次干过的事情,可能就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干的了。比如骑驴骑骡子,小时候某一次骑过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没骑过驴,那可不就是这辈子骑的最后一次驴了吗。仔细想想,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这辈子干的最后一件啊,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4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5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6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7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8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9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10张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第11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感谢《白银经济》刊登我写的《骑骡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