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第1张

说明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一书,是以陈莺为第一作者,由陈莺、陈逸民和姚创立三人合作的一本科普类文物书籍,出版多年后,深受读者的欢迎,今天起,我们全文连载本书,以供还没有购买本书的读者阅读。

今天发表第六章(2)

1、 良渚玉器的受沁程度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历来有北红山南良渚之说,这两种史前文化的玉器,不仅在造型、纹饰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由于两者的玉质及其所在地域的气候、地质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受沁情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红山玉器的受沁要好于良渚玉器。良渚玉器因为处于江南地区,潮湿的气候环境和较高的地下水位,以及良渚玉质的硬度和密度的差异,使得不少良渚玉器受沁或者受沁严重,几乎没有发现不受沁的良渚玉器,而红山玉器的受沁程度要比良渚玉器好得多,甚至还能发现几乎没有受沁的红山玉器。如6-9所示的红山玉龟,出土于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其晶莹程度犹如刚刚加工完毕。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2张

6-9  几乎没有受沁的红山玉器

对于良渚玉器的受沁程度,读者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管在学术界,也有的专家对良渚玉器某些器型的受沁程度有自己的看法,林华东先生认为“良渚文化玉璧······色泽以青居多,至于象牙白或鸡骨白者基本不见。”[1]这些论述只是把良渚玉器的受沁程度说了一个大概,如果要全面理解良渚玉器的受沁情况,有必要较多观赏出土和传世的良渚玉器。比如,良渚玉璧中就有不少受沁后呈白色的,下面所发的五张良渚玉璧图片,分别陈列于青浦博物馆(6-10和图6-11)、苏州博物馆(6-12)和浙江博物馆(6-13和图6-14),它们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白色,至于把这些白色称之为象牙白还是鸡骨白,那就见仁见智了。举出这些玉璧受沁的例子无非是要说明,良渚玉器的受沁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的玉器。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3张

6-10青浦博物馆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4张

6-11青浦博物馆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5张

6-12苏州博物馆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6张

6-13浙江博物馆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7张

6-14浙江博物馆

蒋卫东先生根据闻广先生对古玉受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良渚玉器的受沁程度分失透变色失光朽坏四种情况[2]。根据我们对各博物馆所藏良渚玉器的研究,蒋卫东先生所述的四种情况基本符合出土良渚玉器的受沁概貌。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8张

6-15透明玉质开始透

所谓失透,就是玉器的颜色由半透明变为不透明,这是良渚玉器在受沁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变化,其受沁后开始失透的照片如6-15所示。这件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玉琮,其透明的玉质开始出现变化,部分玉质明显失透。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9张

6-16玉质变色

如果良渚玉器的地下埋藏环境即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的含氧量、土壤的潮湿程度不同,或者玉器本身的材质都较差,那么其出土的状况可能比6-15的失透还要不理想,就会产生如6-16的状况,即发生玉质的失光现象。这件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的玉琮,如图所示,小部分还勉强能看出玉质原色,而大部分的玉质已变色,成为乳白色。

玉器在更为恶劣的环境下埋入墓葬,它的出土状况也就更为不堪,如6-17所示,这件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7号墓地出土的良渚玉琮,其表面光泽已经丧失,变得十分粗糙,这样的良渚玉器其受沁情况就可能破坏玉器表面原有的纹饰。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10张

6-17表面光泽丧失变粗糙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图片,第11张

6-18玉质朽坏

6-18的良渚玉带钩,其表面纹饰受到明显的破坏,兽面纹上除了表示眼瞳的两个圆孔还能勉强显示外,其他部分已经很难琢磨。玉质朽坏到如此程度,除了恶劣的埋藏环境外,玉材本身的纤维结构不够緻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样朽触的良渚玉器,除了学术研究价值外,因缺乏必要的审美价值,作为个人收藏爱好者来说,一般不会重金收藏。甚至还有这样的传说,有个收藏爱好者把严重朽坏的某件良渚玉器入水煮了半个多小时,等到想捞出来观看时,玉器已经不见踪影,而只剩下一锅混浊的白浆水。

了解良渚玉器的不同受沁程度,不仅对于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有很大的帮助,它从总体上告诉我们,良渚玉器的受沁程度比其他新石器时期的玉器更为厉害,因此完全不受沁的良渚玉器几乎不存在;同时,它也会提升读者的审美意识,并不是所有良渚玉器的真品都是值得收藏的。

那么良渚玉器为什么会受沁呢?

[1] 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1月第一版,P395

[2] 蒋卫东,《神圣与精致》,西冷印社出版社,2010P83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良渚玉器的沁色(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