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故事),第1张

懒汉(故事)
杨登堂/收集

我们彝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只要自己勤劳,是绝对不会饿死人的事发生,对懒人非常的痛恨,在我们地区就流传着那么一个关于懒汉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我们彝族居住的偏僻的大山里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人家户不多,总人口很少,村民们靠刀耕火种过日子,虽然人们很艰苦,人们吃苦耐劳,但是日子依然过得非常清贫,全村都是大财主家的佃户。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的人们大都勤俭节约能吃苦可耐劳,很艰苦地度过着每天每夜。
俗话说:“只有饿死的鬼,没有苦死的人”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有一家人特别困难,这家人,说是一家人,就是两父子,父亲60左右,儿子30来岁,父亲是个石匠,随时帮忙别人修理石磨维持生计,儿子30多岁了特别懒惰,终日卧床,就像冬眠的蛇,一动不动,吃喝都要父亲送到床前,否则他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动弹,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是懒汉,他也就叫他懒汉,已经没有人能记住他真实名字。懒汉家里因其父母勤俭节约,用毕生的积蓄置办下一些房产和田地,所以懒汉家的日子还不算太艰难。后来懒汉的母亲因得了疟疾离世,只剩下父亲和儿子二人,家就只有父亲给村里人修理石磨勉强度日。本来村子里几户人家都很困难,修磨的人也不多了,日子越过越艰难。
有一年春节过后,父亲想这样下去家里已经没有可以用的钱物可以开销了,再说也为了适当锻炼一下儿子,让他稍稍动动,于是决定外出到其他村帮别人修理石磨挣点工钱补贴家用。临走的时候怕儿子受饿,帮儿子在大铁锅里炕上一个磨盘大小的大粑粑,中间用菜刀划了个洞,父亲临走时给他做早饭,吃过饭,然后将炕好的粑粑套在儿子的脖子上。让儿子在自己不在家的时日能吃到食物,出门在外的父亲按平日儿子的饭量计算好了将粑粑吃完的大概日子,以半个月来计划,因怕儿子吃完粑后懒得做其他食物而挨饿。在计算好的时日内,只修了三四家的磨就匆匆结完账回家了。到门口就看见院内的一棵冬桃熟了,父亲欣慰的想:就算提前吃完了套在脖子上的粑粑,应该也会晓得摘冬桃吃。这样想着就进了院子,进入院子,远远看见儿子在床上,父亲就一面和儿子说着话一面走过去,见其没有应声就走上去细看,哪想儿子已经咽气了,摸摸肚子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套在脖子上的粑粑只吃了前半圈,后半圈竟然还在脖子底下枕着都懒得转过来咬一口,看看剩余的半个粑粑,再看看已经死硬的儿子。父亲欲哭无泪。喃喃自语地说,平时不教育,这是自己应得的恶报。无奈之下,只好请亲友将儿子草草安埋了事。而后,父亲收拾了自己的石匠家私,流浪他乡,成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他乡流浪汉。
懒汉变成饿死鬼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作者杨登堂授权代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懒汉(故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