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评优时
在我们这里,老师们能获得的荣誉大概有这样几种:
综合称号:主要指各级政府表彰的先进教师。
专业称号:指的是教学能手、骨干、新秀等。
业务成绩:主要指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比赛、公开示范课、教学质量奖等。
其中教学质量奖是临沂市独创的,初衷是为了表彰虽然素质普通,没有机会参加各种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但成绩优异的一线教师。
一般老师能获得的荣誉基本上是县级优秀教师和县级教学质量奖两种,2018年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教学质量奖不评了。但由于之前评过很多年,所以职评时依然以这两种证书为主流,也是老师们比较看重的。
教学质量奖取消以后,老师们获奖的几率大大减少。尤其是学区小学,十几个人一年就眼巴巴地盯着那一个县级先进。现在中小学都放开了高级教师的评审,再加上乡镇工作满10年可以评中级、满20年可以评高级,每年职评时有资格参评的老师多达数十人。这就使得各校评优时压力很大,问题重重。
为有效缓解这种状况,扩大奖励覆盖面,激励老师工作积极性,可以考虑以乡镇或学校的名义开展评优工作。今年学校启动了“十佳教师”的评选,并规定在职评时可以赋分,分值还不低。效果挺好,老师们非常重视,学校也专门举行了隆重的总结表彰仪式。
2021年刚进入12月份,教学质量奖又毫无征兆的复评了,数量可观,学校分得30多个名额。
犹如巨石入水,激起的何止千层浪。
有嫌名额少的、有反映量化考核办法不合理的、有争争吵吵的、有找领导的、有钻营取巧的…
我说的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纸上谈兵而已,没有任何指向性。
一、树立正确的评优观
从学校层面讲。评优的目的是树立正能量,评出积极性,让工作出色的老师有获得感、幸福感,感召广大教师教好书、育好人。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如何实现呢——公开公平公正,无私者无畏!
从教师层面讲。今年没评上,只要工作认真、成效显著,以后总会评上。所以要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要向优秀教师表示祝贺,并以之为榜样,多想办法多反思,尽量弥补差距。倘若心态失衡,只会越陷越深。心乱了,什么都乱了。
二、在阳光下晒一晒
我们常说的“好奇害死猫”,源于一句西方的谚语:The Curiosity Will kill A Cat。讲的是一只可怜的猫咪,好奇心太强,想知道餐桌上的罐子里到底是什么,结果掉进了滚烫的汤里,一命呜呼。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个好奇心过盛的人。否则会招致灾祸。
但换个角度来看。“好奇害死猫”,其实人也有责任,如果能满足猫的好奇心,让它看清楚,意外可能就不会发生。
以刚刚结束的职评为例,方案公开、标准公开,让参评人员知晓,让所有老师表决;农村学校每级职称分若干类,每人每年只能报一项,谁报什么汇总后公示,无异议后不得更改;每一项分数都公示,有问题随时提,有疑必查,有错必纠;谁有什么证件,为什么得这些分,一目了然。
老师们的知情权得到充分尊重,好奇心得到满足,就像学校强调的:我们不是在评先进(职称),而是在算先进(职称),老师们自己算和学校算,结果是一样的,他们还会闹、还会投诉吗?
三、让制度说了算
有的学校没有量化考核制度,有的学校有也不用,所以也就没有考核结果,这种情况可能学区小学更加严重。评优时怎么办呢?轮着来,或者让近期用的着的老师先来,听上去非常人性化。
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以前没有那么凸显,那时候学区小学公办老师少,职称就到“小学高级”,即现在的“一级教师”。所以竞争压力很小,临时聘任的老师更愿意拿镇(校)级的荣誉,因为有奖品(金),县级的他(她)们用不上。
现在还有学校这么干,那就纯粹是找心操、找愁犯(zhao si)了。一水的公办老师,评完二级评一级,评完一级评高级,现在都可以评“正高级职称”了。一群“饿狼”,来了一两片肉,你再让大家排排队,再提先让“头狼”吃,可能吗?又到一年评优时,现在每年都会听到一些校长发牢骚,谁都不让,争着抢着要,不如没有。
我想问的是:制度呢?分数呢?
每个学期开学前,最重要的是带领老师学“量化考核制度”。制度尽量权威,是教代会批准通过的,中心学校有的学区小学就没有必要再弄一个,如果有冲突,你很难说的清楚。
学期中要有考核的意识,比如备课作业,一查一总结,成绩及时公示。这个学期查了几次,这几次的平均分就是老师们的备课作业分。多次考核也是为了让结果尽量客观,让老师们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
学期结束时,考核成绩一定要和老师们见面,请老师们监督。假期就算“异议期”,老师们有问题,及时复核、说明情况。假期结束,成绩正式生效,谁是今年的先进一目了然,还用争吗?还用抢吗?争抢有用吗?
有的学校评优当天,才拿出一个考核结果。这样的结果比没有结果更恶劣,有点耍流氓的意思,不出问题才怪!
四、让老师看到希望
这里的老师指的是敬业、认真的老师。一个视工作如儿戏、经常迟到早退、成绩倒数、满意度差的老师,是不配获得尊重的。
一个勤恳的老师如果连续三年得不到一个荣誉,而且仍然看不到希望,那么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一种是初心不改、再接再厉,第二种人骨子里就是认真的人——凭良心做事。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学校关注和研究的。如果是方法的问题,就要进行帮扶,让优秀的老师一对一辅导;如果是基础的问题,那在量化时就应该考虑进步的权重;如果是制度的问题,那就有必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比如分学科评、分年级评。针对这种情况,在征求老师们同意的前提下,每年拿出一个名额,给这些老师一个安慰和鼓励。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拿不准,就是有英语老师反映,一个人代好几个班,精力分散,成绩有好有坏,综合起来就不如只代一个班的语文、数学老师有优势。但在以前的学校,英语老师获奖率却是很高的,有几位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另外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探讨,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极其优秀,每次考评都在前面,几乎年年都能获得先进,对其他老师来讲,是道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坎。首先应该向这样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他(她)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其次我觉得阳光雨露应该普照大地,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以考虑先进每两年拿一次,等等后面的老师。
最后想说的是,评优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问心无愧就够了!问心无愧的评选,问心无愧的工作。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多了去了,不妨豁达一点,开心一点。有许多贡献是无法用分数衡量的,没得奖,我们也做好老师。
让评优不只是评优!是号角,是激励,是鞭策,是关怀,是平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