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寻常的事情做得不寻常

把寻常的事情做得不寻常,第1张

有一位同事,妥妥的运动达人,每天坚持长跑,每周六完成一次半马,毅力非普通人可比。几年的工夫,体重从二百多降到140以下,像换了一个人。

把寻常的事情做得不寻常,第2张

在这方面,我就是普通人了。假期早上、每天晚饭后,也会从电视前、书桌旁走出去,名曰锻炼,其实就是走一走、转一转,连续跑执拗地不超一千米,几乎不怎么出汗。我运动的高光时刻是在上初三时,学校开运动会,赌气参加了5000米跑,毫无基础的我被第一名套了两圈,下来之后腿疼了好几天。不经常健身的后果就是“脸又大了”,不可避免地带来亚健康的状态。这也怨不得别人,看似寻常的事情我做得远不如同事那般不寻常。

上周五到三年级一班上课,发现书橱上整齐地摆了一些书,有两种应该是人手一册的,其中一本是秦文君的《难兄难弟》,旁边放着相应的读书小报。学校图书馆配备图书有条规矩——复本不超过5本,出发点应该是让学校图书种类更全,也防止学校订购时图省事、捡便宜。如果站在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看,人手一本还是必要的,大家读同样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共鸣,是读书交流的前提。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过,我随机让几个同学介绍一下《难兄难弟》这本书,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给我推荐他们心目中最有意思的章节,有“姑妈减肥术”、“小狗宝贝蛋”、“剃头大师”、“蟋蟀大仙”、“苍蝇博士”等等,光听名字就很有趣。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我也会随机问一些问题。

“朱多星,书里有一头调皮的小猪吗?”

“是个人,小沙的表哥!”学生哄堂大笑。

“为什么把苍蝇叫做'博士’?这也太离谱了吧!”

“这只苍蝇太厉害了,把姑夫整得很惨,却又收拾不了它!”

……

学生的推荐打动了我,忍不住拿过来一本,发现上面有许多学生圈画的痕迹,还有一些随记:这段写得很有趣、从这里可以看出苍蝇很灵敏……再拿几本,也是如此,虽然质量有差别,但能看出来老师是有任务和要求的。

《难兄难弟》讲述了“我”(朱多星)和表弟小沙的捣蛋故事,书中有许多章节。每个章节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篇幅不长,两页纸左右,语言风趣幽默,吸引读者一篇篇地往下读。与刷小视频有一拼,容易上瘾,经常不知不觉看上一个多小时,但读书更有意义,对眼睛的伤害也小,前几天我找了个借口把短视频APP删了——程序老也关不了,一直响。应该是个误伤,也许手机太旧了。

由此我想,要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首先得让他们爱上阅读,所以选对书很关键。怎么选呢?老师先读或者先让自己孩子读,既能贴合儿童年龄特点又比较有意思的书应该就是学生喜欢的书。我曾经给学生讲过“读书可以积累好词好句,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启智可以明德”之类的话,现在想想,明显有点想当然和小家子气了,先不要想那么远,先不要做那么多,喜欢就好,先把书拿起来、先留一个好印象再说。

看似寻常的读书,也被老师做得不寻常起来,给我上了一课。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缺的从来不是惊喜而是发现,上周四到学区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两个学区的线上教学教研活动丰富多彩,问了一下旁边的老师,“我们布置的每周线上学习任务学生都掌握了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算了一笔账,每天掌握一首诗,线上教学期间就是30多首,算上遗忘及复习巩固,坚持一年学生额外背诵100首诗难度不大,坚持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其中一个学区的业务检查记录是我见过这个层面的学校中最实用的,基本情况(含表扬)与存在问题的比例大概是32,写的密密麻麻的,建议到班、具体详细,如语文学科有的年级“实践作业缺一次;田字格、小语文建议加强书写训练,卷面再工整些”,有的年级“批改不细致,有错批,学生订正不及时”。我问校长是怎么做到的,校长说也有老师不理解,也需要经常沟通协调,酸甜苦辣咸都有,慢慢来呗。寻常的事情,或琐碎或枯燥或煎熬,就像过日子一样,“勤细实”才能做得不寻常。

人寻常一点没什么不好,事不寻常一些或许更好。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把寻常的事情做得不寻常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