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1张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2张
古玉交流、鉴定微信:GUYULINXUN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3张

接上篇继续以故宫博物院馆藏高清器图片讲解如何观察沁色。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4张

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什么看图片明明是白玉偏黄,甚至可以认为是黄玉,但却标注为青玉兽首带钩。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但凡博物馆及拍卖行图录的高清玉器图片,多是以拍出玉器最美的效果为第一宗旨,故大家所看到的高清画册中的玉器颜色多是经过优化的。就如同网红直播的时候一定要开美颜是同一个道理。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5张

沁色深浅不一,在沁色与玉色之间的过渡自然明显。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6张

沁色遍布裂隙深处,并伴有少量钙化现象。但裂隙两侧未见有大量沁色堆积,这点至关重要,人为染色多在裂隙表面两侧堆积,少量渗入裂隙之中。简单来说,真古玉裂隙中的沁色要重于裂隙外部,而假古玉则相反。这点需要进行大量对比分析,无论是博物馆馆藏真古玉还是古玩市场上大量充斥的假古玉。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7张

绿色标注部分明显可以看出颜色在表面,通常这种现象多为假古玉的染色特征,既然是人为染色特征为什么还会出现在真古玉上呢?这个问题解答起来很简单,又很复杂。

首先,我们要知道真古玉的沁色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要知道假古玉上的人为染色是如何做到的。当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后,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真古玉的沁色多是在墓室中,经过几百上千年甚至几千年,随着墓室环境的变化,玉质产生疏松,再经过以水裹挟着致色物质的浸泡,慢慢形成了后世出土后我们看到的五彩斑斓的沁色。清代人多以古玉沁色作为衡量古玉价值的主要标准,这点可以参考清人刘大同所著《古玉辨》一书。此书我在公众号内以连载的形式将其逐一讲解,有兴趣者可以爬楼翻看一下。

假古玉的沁色,是以现代技术,或火烧、或化学制剂侵蚀后,再以染料进行染色。其主要特征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将作假的古玉染色,有时也会使用高温高压的技术,将染料强行以最短的时间挤压进玉器的裂隙之中,达到伪作古玉沁色之目的。

现在真古玉的沁色和假古玉的染色的主要特征都已经知道了,那么怎么进行分辨呢?

还是以绿色标注的位置来说,虽然玉质表面有明显的颜色堆积,但其旁边的位置有明显的沁色过渡和钙化,这就说明此处沁色的形成时间晚于红色标注的部位。为什么同一块古玉的沁色的形成还分早晚呢?因为玉质疏密有别,通常沁色一定会从玉质相对疏松的位置开始沁入,这就是民间常说的:“看古玉沁色,先找沁门”。没有门窗的房子,是没办法进去的。苍蝇也不会叮无缝的蛋。这点一定要切记!!!

红色部分的沁色已经顺着玉质裂隙深深的沁入到了玉质内部,沁色侵入位置已经出现钙化现象。通过反射光可以看到玉器表面的玉色未变,所有的沁色都是从玉质内部映射出来的。这点目前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我还未见到能做到如此程度的假古玉沁色。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8张

蓝色部分标注的沁色就是在玉质裂隙的内部,这样的古玉即使怎么盘,沁色也不会有改变的,而且还会随着盘摩的时间增加,玉质越发油润,光线照射上面,里面的沁色凸显,其美不胜收。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9张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第10张

关于古玉裂隙沁色部分大致就分享到这里了,具体细节会在直播时详细讲解,不过因为前几天直播时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被封禁,虽然我已经申诉,还需要等待结果。大概五天后就可以解封,到时候我会在直播间里再次详细为诸位讲解古玉裂隙沁色的鉴别方法。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关于古玉沁色鉴别的一点心得(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