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不留神,便成了好龙叶公

(转载) 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不留神,便成了好龙叶公,第1张

温润 书香字暖    2022-12-28 

(转载) 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不留神,便成了好龙叶公,图片,第2张

这天打扫居室卫生,望着书橱里的书,心里忽然一动。

让心一动,或者确切地说令原本平静的内心起了波澜的是,书橱天天就在这里,我却已经淡忘了它,对它视若无睹,成年累月没有打开过,成了一个摆设。

意识到这里,有些发愣,然后,下意识地拉开书橱门,随手取了一本拿来手上。书整整齐齐,没有一点折痕,也没有阅看的痕迹,但封面的纸张泛起了深深浅浅的黄,说明它有了年头。翻看书的出版时间,见至今已近三十年的光景,想来买它也不会太晚。这就是说,它到我这里安家落户也二十多年了。

再拿一本,依然封面齐整,书名陌生。翻开,隔二片三地看看,有的篇章的字句下竟然有我划的标记线。一时错愕——这书看过的呀,怎么没一点印象。再看看书橱里上下左右站立排列的书,应该都是几经挑选购买而来,不少还跟我几次搬家相随。这般不舍不弃的情分,如同自己刻意遴选来的朋友。可从啥时候起,对它们变得这般冷漠,不闻不问了? 

这不由让我回顾审视起与书的交往。

最早知道什么叫作书,是初进学堂老师发下来的课本。但那种对书的认知,木然而隔膜,只知道那是上学不能少的功课,里面埋伏着老师严肃的脸和高高低低的分数,生硬而冰冷。真正对书引起兴趣,读的快乐,情感沉浸其中,是在上了两年学,识了几个字之后。一天,在邻居家偶然看到一本书,比上学的课本略大,封皮是灰白的纸张,书名《红旗飘飘》用红色的字书写,书里都是从枪林弹雨走过来的人的往事回忆。这对正是崇拜英雄年纪的人来说,陡然生出的诱惑是那样强烈。烟熏火燎的锅屋,一男童依靠土炕头,借着摇摇晃晃的昏黄煤油灯光,顾不得吃饭,不肯睡觉,被大人训斥“看书都看傻了”的画面,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清晰地浮现眼前。

这本看罢,随后又借来一本磨损的没有封皮,多少年后才知是《迎春花》的书,看的更是津津有味,情感思绪被书中人深深吸引。自此,知道了书里隐藏着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对书的追寻中,先是四下去借,及至有了能力,便不时买些喜欢的书。买来的书,不用操心啥时送还,有了踏实的感觉,却也少了抓紧去看的紧迫。初始,会匆匆浏览一下,但热度保持不了几天,便不再操它的心,直至哪天整理家务时将其放进书橱,束之高阁。

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当初没有书缺少书的时候,读书梦是那样强烈,可是,等有了书,书多了,却少了读的兴致,与书离得越来越远。

何以如此?

想来,柴米油盐的日子,除了那些靠学问吃饭的会始终埋头书纸堆里,就一般人而言,在读书得了一点识文断字能力后,自觉也好,不情愿也罢,便要为个人的世俗追求,为家人的生计,奔波于红尘之中,读书的情致被琐碎的生活日常消磨一空。这似乎验证了有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好像是真理:古典名著在上学时期看也就看了,一旦走向社会,很少有人能够从头到尾地去看完其中一部。

也或许,书多了,于人读书不是什么好事,它会让人不懂得珍惜,甚至麻木。得不到书,或者书少,方能吊足人们读书的胃口。高玉宝当年上不了学,才会大喊“我要读书”;书店或图书馆的员工坐拥书城,喜欢读书的又能有多些呢?

虽说读书的兴致渐失,却也很少会有人说不爱书,不喜欢读书的。在人们潜意识里,读书永远都是高雅的修为,所以方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而不读书似乎是粗俗的象征,也就有了“人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三斗”之见。不知是否受此认知氛围影响,现今人们居住条件好了,在对住室布局中,大都会安排一个书房的地方。只是,这书房的利用率能有多高?他人不好妄猜,而今于我,倒演变成了一个装饰。

读书很高雅,读来也不易。所以,从古到今,对于读书,赞美的很多,劝进的也不少。

什么“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不过,生活中耳闻目睹,往往“诲人不倦”的多,“学而不厌”的少。

这样乱想一通,似乎是为自己冷落了书开脱。但实在地说,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不留神,便成了好龙叶公。

(转载) 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不留神,便成了好龙叶公,图片,第3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转载) 人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不留神,便成了好龙叶公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