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商埠码头精神:开放包容

兰溪商埠码头精神:开放包容,第1张

  兰溪是浙中最大商埠之一城紧靠兰江,兰江从城池的西面自南向北流去。江边码头众多,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之一“坊隅”中提及:由南门马头下,过新马头、水门马头、至西门马头(均十坊)为西南溪下街,又为官马头”。“河埠”条中记载了如下码头名称:“保安埠、水阙口马头、破马头、台基马头、赵家马头、驿前马头、范家马头、庄家马头、王公桥马头、小马头、白酒巷马头、南门马头(以上均在四坊,东通南街)。新马头(十坊)、水门马头(九坊)、西门马头(五坊)、柳家马头、朱家马头、瀫西药业公所埠、张家马头(俱六坊,东通北前街)。望江楼马头、江西会馆马头、周王庙马头、王家马头、陈家堰埠、桃源渡马头(均八坊,通北溪下市街)”。关于 “码头”叫法, 则称“兰溪俗通呼曰马头”。

  兰溪三十六码头,表示数量多,不一定是准确数,光绪县志有详细记载,但还有许多码头不在县志记载里面。为什么兰溪码头多?因为是兰溪水运发达,三江之汇,占地理之先机。
  兰溪码头的历史可远推到唐建县的时候咸亨五年(674年),因水设县,交通优势凸显。兰溪真正的水运辉煌开始于南宋 ,我们现在讲兰溪宋韵文化丰富多彩,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兰溪水运,水运带来800年兰溪好运,这是周围县市所不能企及的,应该长久仰望的记忆。
  码头的功能是交通,也就是运输人和物。码头进进出出、上上落落,人们看到的不光是船只来来往往,帆起桨动,更重要的是码头的吞吐,给兰溪带来不可估量的人流、物流和财富流。这些巨大的能量流,促使兰溪在历史上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产生长远的历史影响和强大的周边辐射力。

众所周知,兰溪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的基础载体也是码头(当然陆路交通不可否认)。移民带来城市的新鲜活力和迸发动力。兰溪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城市,这也拜码头水运和移民所赐。福建(闽商)、江南(皖赣苏)商客移民兰溪,尤其是徽商大量迁入,可以说兰溪的繁荣,徽商有三分之一的功劳。移入家族很多,移出的家族走向天下,也很多,文人、客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有。贝氏、吴孺子、方太古、范璐、祝石、李渔等等,他们的离乡出发点也在码头。
  不光国人,还有许多外国人、使臣,比如:元至元年间(1264--1294),砀山人曹伯启任兰溪县主簿,有海外藩属进贡奇珍动物,乘船路过兰溪,曹伯启亲眼目睹这一幕,并且写下一组诗,记述此事。还有马可波罗、卫匡国、闵明我、流球国使者、越南使者、英国马嘎尔尼等等都从这里经过。康熙二十七年(1688),琉球国派遣梁成楫、阮维新、蔡文溥三名留学生入国子监读书。康熙三十年(1691),这三名官生肄业即将归国,琉球国派使者北上迎接,使者乘船行至兰溪,病故,并葬在兰溪城北邑厉坛今一里坛。成为埋葬在兰溪的唯一外国使臣。这些都和码头有关。南宋以前,兰江水运没有完全开拓,往来官、商、使者大多数从江西鄱阳湖北上,过长江进入中原。南宋以后,定都杭州,兰江水运体现出来。明清两代,琉球使者基本经过兰江北上,都在码头换船。越南使者也一部分在兰溪码头中转北上,英国马嘎尔尼在兰溪码头换船南下。

水运、码头带来诗词大繁荣,文人墨客描写兰江的作品很多。“兰溪櫂歌”有很多首,戴叔伦、汪广洋、汪启淑等作品脍炙人口,还有一些作者写过櫂歌。櫂歌也就是“船歌”,船离不开码头,可以这样说:兰溪櫂歌就是诗人们站在兰溪码头上即兴抒情的歌。诗路兰溪,码头是重要节点和出发点。
  码头上的民间故事也有很多,朱家码头、柳家码头、水门码头、西门码头、王家码头都有许许多多故事。

鉴古知今,商埠码头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开放包容。看世界、看未来,走出去,迎进来这样一种气魄和勇气,曾经使兰溪辉煌了1300年,如今面对新时代兰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使命,重振兰江母亲河哺育出来的这种精神,显得尤为迫切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兰溪商埠码头精神:开放包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