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会》: 奋斗在倦怠社会里的人还有救吗?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经常会听到周围人的声音,好累好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大脑每天在快速地运转,但说到底也不知道具体在思考什么。但在面对忙碌的生活和工作时,又觉得压力山大,无处释放。
德国韩裔学者韩炳哲所著的《倦怠社会》一书,所阐述的“倦怠”一词就很好地解释了现在的这个社会问题。韩炳哲是一位多产的作者,著有多部哲学著作,号称是新一代的哲学明星。
他在书里指出,如今人类不再身处病毒时代,这有赖于免疫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这一历史阶段。
从21世纪伊始,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注意力缺陷症、多动病、边缘性人格障碍和疲劳综合症主导了21世纪初的疾病形态,这些病症并非由细菌或病毒主导,而是由神经元主导,它们不是传染性疾病,而是一种梗阻病。
作者对一些哲学家、心理学家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韩炳哲认为现代这个快节奏的信息社会,是从“规训社会”转型到“功绩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在“功绩社会”里,没有人强迫你“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由“他人剥削”转变为“自我剥削”。
每个人的自由都由自身主宰,不再屈从于任何外在机构与个人。看似一切都由自己做主,其实所有人都被这个时代--“功绩社会”裹挟着向前,每个人都很难逃避。不像在工业化社会中,整体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缓慢一些。
功绩社会赋予人们更多的可能性,鼓励人们最大化的追求功绩。同时正是由于这种自由性,反过来又演变成对自我的压迫和束缚,自已变成既是“施虐者”又是“受虐者”。
最后,终于在这种自我压榨中变得忙忙碌碌却没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现在也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一天要接受的信息量相当于之前的人几十年的信息量。现代人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甄别、消化、运用。
可想而知,难度之大。因此造成了一些人的茫然、纠结和焦虑。诸如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类疾病和亚健康的出现。
工作和生活也开始变得没有边界。
如今车间、厂房和起居室已经融为一体,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构建了一座移动的劳动营。我们越是追求社会所定义的自由,就越被束缚,在过度的积极下丧失了自由。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内卷时代,大家都努力,你不努力就会出现自我否定,但是你在拼命自我成就中,就会出现筋疲力尽的自我和疲惫燃尽的心灵,造成了过劳式抑郁症。过去人们关心如何拥有美好的生活,如今人们只考虑如何存活下去。
同时他在书里面还说到了一个重要观点,现在的节日已经失去了仪式感,说白了就是没有了节日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所有的节日都是商业化,以商品为中心。节日失去了内涵和灵魂,仅只剩下了躯壳。作者认为,只有恢复了节日的真正内涵,我们才能和上帝产生神圣、奥秘、无限、崇高的联结,才能有了惊奇的能力,我们的生命才能获得应有的意义。
他最后指出,“提高和降低工作速度,并不能解决当下的时代危机,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生活形式,由此产生一个新时代,一种新的生命状态,把我们从飞转的停滞状态中解救出来。”
书里只有对目前社会现象的洞察,但并没有提供解决方案。
在书里,你会感觉作者像一个医生一样,运用心理学、哲学、病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在剖析当今的社会现象的成因。哲学家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通过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追问而让人们更加地认清自己,认清社会。
如何在当今的时代中,不要让自己轻易的迷失方向、随波逐流?
我们的先哲有话要说:“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知足常乐”…
这些哲理智慧金句,就是我们在这个“功绩社会”里,战胜精神病毒的有效良方。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