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张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我们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

这是在针对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的狡辩。

毫无疑问这是个谎言,英国占据香港就是为了利益。

外交部原副部长周南更是说过,“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赚走上千亿元。”

撒切尔夫人为什么要说谎?英国又是如何从香港拿走这么多钱的?在香港回归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利益牵扯呢?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2张

针锋相对的香港谈判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而英国人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为的就是扭转贸易逆差,继续倾销鸦片,说白了就一个字,“钱”。

可真打起来后,英国人很快发现清政府羸弱不堪。

于是他们不甘心只卖东西了,还想要“占地盘”,香港岛和九龙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英国抢走的。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被他们强行租去的香港,也该还回来了。

在1982~1984年间,我国多次与英国方面展开谈判。

可撒切尔夫人,根本不愿意将香港还给中国,于是屡次胡搅蛮缠。

先是妄图以军事力量威胁我们让步。

当时英国和阿根廷刚刚展开过马岛之战。

英国虽然不复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最终还是打赢且占据了马岛。

撒切尔夫人妄图以此来威胁中国,不过邓小平同志并不在意,撒切尔夫人算盘落空。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3张

后来撒切尔夫人不甘心,又打出了“舆论牌”和“经济牌”。

英国毕竟殖民了香港将近百年,在当时对香港人民的影响很大。

撒切尔夫人妄图引导舆论。

可惜这次她打错了算盘,绝大多数香港人民是期待回归的,大陆方面也不畏惧舆论压力。

至于撒切尔夫人所说的“离开了英国,香港的经济将陷入崩溃”,纯属是无稽之谈。

在开始谈判之前,我国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对大陆的情况进行过分析。

收回香港,可能会在短期内对香港经济造成影响,但并不会动摇香港经济的“基本盘”,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4张

眼见手里的“牌”快打光了,依旧没能占得一点谈判优势,撒切尔夫人的态度转向缓和,开始打“感情牌”。

“我们在香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人民,我们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

面对撒切尔夫人所说的话,邓小平同志不为所动,坚守香港主权。

最终,这次谈判以“香港回归,实施一国两制”而告终。

谈判结束了,关于这次谈判的讨论却没有终止。

尤其是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更是引起了广泛争议。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5张

英国从香港搜刮的利益

英国在建设香港上,的确投了很多钱,后来的英国首相也说过,

“当年在香港,我们的直接投资就能达到900~1000亿英镑”。

不过要说这笔钱是纯粹为香港人民而花的,那就是胡扯了。

事实上,建设香港给英国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据外交部原副部长周南所说,

“光从投资上看,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就能赚走上千亿元。”

那么这些钱是从哪来的呢?

答案是转口贸易、金融市场和房地产。

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转口贸易是英国在香港发展的重心。

那时候的香港,虽然不是最初的那个破败的小渔村了,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化,也没什么像样的大企业。

当地生产总值更是不过只有30亿港元左右,与上海和广州比起来都不如,就更不用说那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城市了。

后来,随着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许多富商看上了香港的区位优势,到那里投资办厂。

紧接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为香港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这一时期开始,英国的发展重心就转向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了。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6张

在英国人的有意促成下,香港股市陷入到了非理性的繁荣中,而英国人则是借机收割,根本不管香港经济支柱能否支撑。

最终的结果,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三次股灾和经济萧条。

除此之外,英国资本财团还垄断了地皮生意,通过坐地膨胀和高价出售的方式,获得了丰厚的土地收入。

在这种方式的叠加下,英国人从香港掠夺走了巨额财富,每年上千亿元已经是相当保守的估计了。

至于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实在是讽刺。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7张

不过,对待香港岛,英国人的态度的确是非常复杂的。

最初英国人的目标并不是香港,而是舟山群岛和台湾。

但清政府当时不肯租赁,当地民众又对英军表现出了很强的抵触性。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8张

最后,英国选择了香港地区。

当时的香港虽然人烟稀少,但是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接近广州,比如说可以建深水港。

后来战争爆发,国内掀起南下浪潮,给香港带来了大量的内陆资本。

香港终于逐步发展成了国际大都市,英国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英国固然为香港的建设出了力,但是真正促使香港发展起来的,其实还是国人。

最后,别看撒切尔夫人在谈判桌上分毫不让,其实英国人根本没有主人翁精神,想的也不过是捞一笔就走罢了。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9张

殖民香港,疯狂吸血

英国虽然殖民了香港,但是采用的却不是传统的殖民系统与政策。

通常来说,欧洲国家为了能够永久驻扎在殖民地,会采用暴力手段和高压政策。

这种方式虽然短期有效,但长期执行很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英国人吸取了教训,所以一开始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不是主人翁,而是捞一笔就走得“过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们在殖民地所实行的社会结构和法律体系,基本都是照搬国内的,为的就是更高的执行效率。

至于殖民期间推行的大量福利政策,则是有利于殖民地的稳定,不容易引发自身暴动。

从手段上看,这种方式比较温和,可从最终结果上来看,却是非常残忍。

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对殖民地资源进行掠夺。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0张

我们上面所举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股市崩盘、金融危机以及房地产泡沫,这都是英国人“竭泽而渔”的结果。

英国人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根本不在乎香港人民过得如何。

更有甚者,他们最严苛的时候,甚至不允许香港人夜间无证出门。

就连所谓福利政策,也大多是针对英国居民的,香港人根本享受不到。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1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当时的香港,重要职务都由英国人担任,他们考虑问题时,率先想到的是英国人的利益。

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本地高级政治精英,在英国人看来是不划算的,同样也不安全。

拨出极少数的闲置岗位给香港人,进行间接管制,避免当地产生暴动就可以了,这就是当时英国人的共识。

各种管制权谋交叉,保证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利益最大化。

直到中英谈判结束,香港回归前几年,英国人才允许香港人进入政府担任重要职务。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2张

据说英国人在离开香港之前,还发放了大量的英国护照,临走了都在“使绊子”,着实让人不齿。

有人曾经做过长达160年的合并损益表,最终发现英国在香港的收入是要远远大于支出的。

这也算是对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的最有力驳斥。

在百年殖民中,英国就是趴在香港人民身上吸血的“吸血虫”。

那么问题来了,香港对英国如此重要,为什么英国人最后还是放弃了呢?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3张

香港回归,一国两制

英国放弃香港,主要是基于主权、政策以及时局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香港和马岛不一样,它的主权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

先说马岛,这个地方的主权本就是有争议的,所以英国才可以在战争后宣布主权。

可是香港不一样,英国人虽然在那里实行了殖民统治,但香港不是殖民地,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更不是永久割让。

且不说清政府当初只是把新界租给英国。

后来我国也没有承认过当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因此香港的主权和民族独立问题是无需争论的,我们在香港是恢复行使主权,而不是收回主权。

英国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邓小平同志说“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时,他们才会哑口无言。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4张

其次,我国决定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英国人不愿意放弃香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他们的影响力被我们抹去,以至于无法在香港“捞钱”。

一国两制政策的执行,在英国人看来,这在香港势必要回归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共赢”。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5张

在香港回归前后,港英政府扶持了一大批“香港民主派人士”,上马了许多大型公共工程。

这使得英国对香港保有影响力的同时,还在临走前又给英资公司大赚了一笔。

虽然很多英资公司将注册地迁到了海外,进行了伦敦和香港“双上市”,不过许多业务还留在香港的,不影响赚钱。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6张

最后,就是香港经济疲软的问题了。

上完我们就说到,英国人为了博取短期利益,过度鼓吹金融市场和房地产,最后是华人资本入场买单。

在香港回归之前,英国人的这种利润榨取模式,其实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再不走他们或将面临华人资本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陷入两难境地——留下来没多少钱好赚,走了又怕彻底没法在香港赚钱。

幸好我国及时提出,会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英国人这才松了口气。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7张

自始至终,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考虑的都是“利益”。

虽然撒切尔夫人在谈判桌上非常强势,甚至还曾提出过军事威胁,但是在香港问题上,英国其实也不想动武。

一来,英国当时经济疲惫,离不开香港经济的支撑。

二来,英国当时虽然还有不俗的海上力量,但想打赢我国非常困难。

三来,香港继续繁荣,中英才能共赢,香港经济要是凋敝了,他们打赢了也没用处。

如今,香港被誉作5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同时还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可以说是高度繁荣发达。

这也让撒切尔夫人当年所说的“香港离开英国不行”成为了又一笑谈。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第18张

国人应当牢记,香港并非因为英国而走向繁荣,这份繁荣源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

我们无需依靠他国,也能熠熠生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撒切尔夫人|殖民地|中国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