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第1张

        在欧洲北部,早期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在今天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和英国境内。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此后在欧洲北部也发生了文化的整体复兴,正如在意大利一样。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2张

罗伯特·康宾,《圣母领报》,以蛋彩与油彩为颜料,绘于橡木板上,正中的画板尺寸为64.1厘米×63.2厘米,两翼画板尺寸各为64.5厘米×27.3厘米。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修道院收藏中心

        在欧洲北部的坛,图尔奈的罗伯特·康宾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更为现实主义的风格。他的代表作便是《圣母领报》,因其在19世纪时属于梅洛德家族,所以也叫《梅洛德祭坛画》,也被称为《康宾祭坛画》或《圣母领报三联画》。所谓的“三联画”(triptych)是一种由三块画板连缀而成的画作,“双联画”(diptych)则是只有两块画板相连的画作,往往由铰链相连如同一本书。而当连缀的画板数量超过三幅时,它们就会被简单地统称为“多联画”(polyptych)。显然,艺术史学家不喜欢使用大数。三联画屏的两翼部分既可合上以保护内部的画面,又可打开呈一角度,使祭坛画直立起来。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3张

《圣母领报》正中画板

        《圣母领报》正中画板上描绘的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主题,然而它的表现形式却并不传统。画中的圣母马利亚与中世纪画作中的圣母不同,身后并无光环,也离开了天堂般的境界到了人间。这是已知最早的将这一场景置于家庭中的作品,背景是一个富有的佛兰德斯人家的卧室。不过房屋中的摆设却都是宗教的象征符号。比如蜡烛暗示着耶稣给世间带来的光明。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代表圣母马利亚。乘着光线透过窗户到来、直奔圣母马利亚的腹部而去的小小身影,就预示着耶稣的降生。而他带着一枚小小的十字架而来,预示着他今后将要遭受的苦刑。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4张

扬·凡·艾克与胡伯特·凡·艾克,《根特祭坛画》,约作于1425—1432年,木板油彩画,长4.6米,高3.4米。藏于根特圣巴冯教堂

        这幅巨型的《根特祭坛画》内部的繁复肖像叙述了耶稣的牺牲带给世人的救赎。较下方的画板上描绘的是《崇拜羔羊》,羔羊即耶稣的象征,而这幅祭坛画也时常被冠以《神秘羔羊》之别称。在上方的画板中,耶稣位于中央,两旁是圣母马利亚和圣约翰,他俩的两侧是正在演奏音乐的天使,天使的两侧则是亚当和夏娃。画家对光与影的熟练运用,使得亚当和夏娃的形象富有立体感。而画家将亚当和夏娃分别绘成相对帧面斜向站立的做法,以及聪明地将亚当的一足隐于画框之下,使他看似站在画框之上的处理,都更增进了画面的三维空间感。在画中,夏娃有个大肚子,然而这是当时绘画的潮流,并非暗示她已怀孕。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5张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木板油画 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扬·凡·艾克作于1434年的双人肖像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描绘了一对在新房里的夫妇。婚姻和宗教的象征被融为一体:床柱上绘有圣马格丽特(Margaret)这位守护分娩的圣人。实际上,这幅画作也是一张婚姻证明。当时,合法的婚姻需要一个证人,而通过这幅画,画家告诉观者,他本人目睹了交换新婚誓约的场景。画面的后墙上就写着“扬·凡·艾克曾在此处”,而且,画家甚至把自己画在了图中的镜子里!这就让观者感受画家如同站在你身旁一般,与你同一视角,一起望着这对新婚夫妇。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6张

汉斯·梅姆林,《圣凯瑟琳的神秘婚姻》,左图为《施洗约翰的蒙难》,右图为《福音约翰的启示录》, 藏于布鲁日圣约翰医院

        汉斯·梅姆林是一位德裔兰德斯画派的画家。他笔下的画面,精美悦人,动人心魄。他的三联画《圣凯瑟琳的神秘婚姻》中看到以上特质。梅姆林在这幅作品上标注其绘于1479年。故事里说,凯瑟琳是一位美貌的公主,因为拒绝嫁给皇帝而被囚禁。耶稣出现在她的囚室里,并做了她的丈夫。在梅姆林笔下,耶稣被画成了一个婴儿,将一枚婚戒套在了凯瑟琳的手指上。皇帝愈加愤怒,他下令将磔轮的酷刑加诸凯瑟琳——这个带有尖刺的车轮在画中位于凯瑟琳的足部,是她的象征。左图表现的是《施洗约翰的蒙难》,右图则为《福音约翰的启示录》。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7张 汉斯·梅姆林,《圣厄休拉遗物匣》,作于1489年。藏于布鲁日圣约翰医院     

        梅姆林最负盛名的作品是《圣厄休拉遗物匣》,这幅作品于1489年绘于存放圣厄休拉遗骨的圣物箱上,圣物箱的形状像缩小版的哥特式建筑。绘画的细部简直细如微芒。关于这幅画的故事是,圣厄休拉是一位公主,她是不列坦尼国王之女。她应允其父,如果所许嫁的异教王子能够前往罗马受洗为基督教徒,她就与他完婚。画家用六幅带弧顶的木板来绘制这个故事,圣物箱的两面各有三幅。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8张《圣厄休拉遗物匣》最后一幅,表现圣厄休拉之死的细节部分

        第六幅画呈现了整个故事的结局,画家对科隆大教堂的精致描绘暗示了结局发生在科隆。圣厄休拉因为拒绝了匈奴王子提出的要求,即将被杀害,但她并未显示出多少惊慌失措的神情,仅仅是通过微微摆手来表示她的拒绝之意。在梅姆林所展现的精妙场面中,哪怕是死亡都画得精致细腻。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9张

希罗尼穆斯·博斯,《干草车》,约1495—1500年木板油画,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干草车》始作于大约1495年,其主旨是一句佛兰德斯谚语:“世界是辆干草车,人人都拼命去攫取干草。”这辆“干草车”便是世俗之物的象征,博斯通过这幅画讽刺了贪欲之罪恶。在这幅画的中央,各个阶层的人们,无论贫富,都追逐着干草车,甚至宗教贵族、教皇、主教、僧侣与修女们也不能免俗。为了争夺干草,人们互相殴斗,甚至彼此残杀,有人因此被干草车的车轮碾压。事实上,他们贪婪地抢夺的干草几乎毫无价值,画家借此想表明世俗财富根本一文不值。干草车从中央画幅滚动到右幅画面,在这幅画面上,画家描绘了“地狱”,那里暗无天日,烈火熊熊。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10张

希罗尼穆斯·博斯 《人间乐园》 约1505—1510年木板油画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博斯最著名的,也是描绘人物数量最多、最复杂的画作是《人间乐园》。这幅画试图对人们的愚行进行教诲,也描绘了地狱中人们遭受的惩罚,作于约1505—1510年。《人间乐园》这幅三联画看起来意在表现创世造人(左幅)和地狱之途(右幅)。而与前者不同的仅仅是通往地狱之路的差异;在这幅画里,人们是因沉溺肉欲而非贪婪而遭受惩罚。中央画幅上绘满了诸多小人,现实中的和想象出来的动物,以及巨大的无可名状的结构。逍遥自在的人们与超大的鸟儿和果实为伴,欢喜雀跃。画幅中描绘的果实都是极软、极易变质的,比如黑莓、樱桃、草莓和蓝莓之类——而它们也正在腐烂,暗示着肉体之欢愉是短暂易朽的。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11张

《人间乐园》右侧画板底部细节,女修道院的猪院长拥抱垂死的人

        尽管今人已经无法理解博斯的诸多隐喻,但有些内涵还是清楚的:在右幅画面的右下角,一头穿着修女服装的母猪想要吻一个奄奄一息的男子,而他拒绝了。后者的裸体暗示着他行将就木。猪一般的捕食者在墨水中蘸了鹅毛笔,这种令人不适的画面隐喻着男子铺在腿上的遗嘱是在胁迫下签订的,而这份遗嘱对教会大大有利。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图片,第12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文艺复兴早期的北欧绘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