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1张

老百姓常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赋予了超出实际意义之外的文化意涵,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成形于周秦,丰富于汉朝,大量的食材与香料都是在这一时期引进的,那么汉朝人的饮食习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汉朝时期的“民以食为天”。

汉朝的两餐主食

汉朝人的饮食习惯与现在不同,并不是一日三餐。在那个时代人们习惯吃两餐,朝曰饔,夕曰飧,早饭在上午八九点钟吃,晚饭在下午五六点钟吃。皇帝与普通人不同,是一日四餐,四餐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安排。早晨是少阳的时刻,吃一餐;中午是太阳的时刻,吃一餐;黄昏是少阴的时刻,吃一餐;晚上是太阴的时刻,还会吃一餐,这不仅是为了让胃口得到满足,而是为了调和天地阴阳。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2张麦子

汉朝以前,北方黄土地带的主食是黍与稷。现在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北方人普遍食用麦子是汉朝以后的事情,而且食用方式也与后世大不相同。

当时的人们都是先把麦子的外壳打下来,再用水蒸或煮,但就算是蒸熟或煮熟的麦子也还是难以咀嚼。麦子不像大米,煮熟了就会变得松软,吃起来不费什么力气。当时北方人的牙口普遍不好,年龄稍大或营养不足,牙齿就会脱落,原因就是人们经常咀嚼麦子。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3张去皮后的麦粒

在北方,麦子是最普遍、最容易制作的一种主食。麦子经过蒸煮然后晾干,就变成了糒或糇,指的是干粮,这样的食物是在外出时吃的,那个年代很少有餐馆提供食物,所以外出时大部分人都要自带食物。在制作糒或糇时通常会添加一些干果或蜂蜜,以增加口感,便于下咽,用水泡软即可食用。

汉朝的粥与饼

如果在煮麦子时多加水,就会变成麦粥。麦粥远没有麦饭那么普及,因为做麦粥消耗的燃料更多,那个时候取得燃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加珍惜。

汉朝人很少喝麦粥,但经常喝豆粥,原因是把豆子煮烂要比把麦子煮烂更容易。人们常用的做法是将豆子煮至稀烂,加入少许米可以使豆粥更加浓稠,成为豆羹。羹顾名思义就是肉汤,豆羹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为放入米可以熬出更浓的汤汁,所以汉朝大部分的羹都是用米汤做的,米汤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白羹。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4张米汤

除了麦饭和麦粥之外还有麦。制作麦饼就比较麻烦了,必须先将麦子磨成粉。当时面粉并不是很普及,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将麦子磨成粉,另外汉朝人不懂发酵,做成的面饼会很难咀嚼。麦饼的制作方法是不经过发酵直接蒸熟,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是把麦饼放入水中煮熟,叫做汤饼。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5张胡饼

《续汉书》中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东汉末年,皇帝喜欢吃的胡饼出现了。胡饼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经烘烤而成,类似现在的馕,与我们对饼的认识更接近。东汉末年至三国两晋,胡饼属于稀罕的东西,普通百姓所能食用的仍是蒸或煮的麦饼。西晋束皙曾作《饼赋》,其中描写的依然是汤饼:“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意思是冬日的清晨最适合吃汤饼,软如春日里的棉絮,白如秋日里的白绢,香气四溢,让路人垂涎三尺。可以看出,胡饼并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吃到的食物。

汉朝的食材与调味

胡饼的名称中带有“胡”字,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异国风味,凡是带有“胡”和“番”的名称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汉朝饮食文化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从国外引进了大量食材和烹饪方法。

汉朝是引入外来食材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传入中原的食物有胡瓜和胡萝卜,这两种现在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在当时是非常宝贵的。胡瓜的表皮是黄色的,种子很多且味甜,是汉朝皇室贵戚喜爱的一种食品。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6张番石榴

西域传入的食物主要有菠菜和石榴。石榴里面结有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没有多少果肉,大家都喜欢吃这种酸甜的种子。番石榴的外观呈青色,果肉较厚,人们常以其果肉为食。葡萄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入的,为了饲养马匹汉朝人和西域人都学会了种植苜蓿,当时苜蓿是用来喂马的,而不是给人吃的。

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大蒜,它改变了中国人的调味方式。古代史料中关于调味的记载并不多,到了汉朝之后调味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大蒜引入后,与已有的葱、姜等混合,成为一组独特的调味料,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成为中国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7张大蒜

除了大蒜,还有一种如今已经很少用到的香料叫做“苏”,类似紫苏,有一种特别浓郁的香味。另一种调味料是从汉朝开始逐渐流行起来的豆豉,包括黄豆豉、黑豆豉等,均用盐腌制而成,《汉书》中记载了“豆豉大王”樊少翁、王孙大卿的事,他们就是靠卖豆豉发家致富的。豆豉能提供必要的咸味,还能增添一种让人胃口大开的味道,在当时比较简单的调味方式中,豆豉的刺激性可以说是相当强烈了。

汉朝的肉类与蔬菜

有些汉朝的食材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芹菜也叫水芹,最初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野菜,到了汉朝已开始普遍种植,但与现在的西芹是两回事,此外,芥菜、竹笋、菱角、莲藕、葫芦也是常见的食材。

当时一些食材的名称很奇怪,例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汶山土地肥沃,有一种叫做“蹲鸱”的东西,“鸱”是猫头鹰,用“蹲鸱”形容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又矮又圆,就像一只蜷缩起来的猫头鹰。这是什么呢?就是现在的芋头,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提供热量。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8张芋头

当时北方的冬季几乎没有什么蔬菜,只有冬葵例外。冬葵是北方人最爱的蔬菜,但不知为何,冬葵在中国人的饮食中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原因。现在熟悉的是秋葵,从名称上来看,这两种蔬菜应该是相似的。还有一种叫“鸡头米”的植物,叶子上长有果实,表面生有细小的尖刺,有点象板栗,但是个头要小一些,果实内有珠玉般的小球。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9张鸡头米

汉朝的肉食以猪肉和鸡肉为主,这也不足为奇。有些惊讶的是狗肉很常见,史书中有很多相关记载,仅次于猪肉和鸡肉,西汉名将樊哙就曾以屠狗为业。此外,在中国传统的“六畜”中,猪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猪肉在汉朝人生活中的地位远超其他肉类,以猪肉为核心的饮食文化从汉朝就已经形成了。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10张猪肉部位示意图

考古发现的居延汉简中记载了关于猪肉买卖的相关信息,而且分类十分细致:“头,六十。肝,五十。肺,六十。乳,二十。蹄,二十。舌,二十。胃,一百。髋,三十。心,三十。肠,四十。”,这是一张猪肉的价格单,竹简上还有关于牛和鸡的价格,都只列出了一项,但猪肉被仔细地进行区分,可见猪肝、猪肺、猪蹄、猪肚等在当时就有了独特的吃法。

汉朝的酒水与饮料

当时的人们自然是要喝酒的,但不能不提到一种特殊的饮料,那就是浆。浆是指米浆,用米煮成,色泽呈白色,有时会加入一些麦子。米浆有点甜,也许里面加了蜂蜜,这是当时最常见的饮料,还不到饭点的时候如果饿了,便会喝些米浆,“饮浆者”、“卖浆者”在史书上经常出现,那时也有饮茶的习惯,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精致的茶文化。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11张米浆

水果通常是用来解渴的,也是穷人的口粮,当时的水果和现在的完全不同。那时人们对水果的形容是硬、涩、干,没有现代水果那样软、滑、甜,而且水分丰富。由于水果的味道并不好,因此只有穷人或者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吃。

汉朝的烹饪方法

汉朝烹饪用的灶具是四四方方的,有两眼和三眼的,下面放柴火。木柴、青草和干牛粪都是用来生火的燃料。

烹饪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最简单的就是“脍”,即生吃;“炙”指的是放在火上烤;还有“炮”,著名的叫花鸡就是将鸡裹上泥,放入火中烤熟,剥去泥后食用,称为“炮”;“濯”原意为水洗,后用此字用作烹饪方法,即把食物放在水中煮。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12张叫花鸡

汉朝保存食物的方式有“脯”,把肉用盐腌制或浸泡在盐水中之后晾干,“腊”则是用糖腌制之后晾干,而“醢”则是将肉剁碎,然后腌制成肉酱。

《孔子家语》记载:“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在这里并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意思是让鱼发酵后保存,制作时会有一股浓浓的腥臭味,另一种做法是“菹”,是用来腌制蔬菜的。

汉朝的餐具与意义

到了汉朝,人们吃饭的时候都会用筷子,还会搭配汤匙。人们通常用的餐具是陶器,但是富人和王公贵族的选择是更轻便、更奢华的漆器。漆器是用特殊的漆涂在木材表面制成,不但能防水,而且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装饰。漆器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身份象征,汉朝留存下来的文物中,有许多精美的漆器。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13张汉朝漆器

在中国文化中,餐具一类的器皿有着特殊的地位。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陶器已逐渐成为个人或家族的重要财产,并被广泛地放置于墓葬中,同时还可作为祭器使用。祭祀活动不仅包括饮食,还包括财富的展示,所以在祭祀仪式中人们很自然地会使用到可以储存和烹饪食物的器皿。

到了商朝,器皿具有了更加神圣的含义。将坚硬的谷物放进器皿中加热就可以食用,这种变化在古人看来很神奇,所以连带着赋予了器皿特殊的意义,商朝用珍贵的青铜铸成的青铜器,既是烹饪和祭祀使用的工具,也是连接真实世界和超越现实的祖先世界的重要纽带,所以中国人都有“民以食为天”的理念,这种思想伴随着青铜器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第14张商朝青铜器

器皿是如此的重要,所以炊具和食器的形制会被永久保存下来,保存一种炊具其实就是在保存这种炊具的烹饪方式,于是烹饪的方法也就越来越多元化,这也是中国人重视食物、重视烹饪的原因之一。

中国文字中有许多与器皿有关的词语,每种器皿都用不同的文字来称呼,例如鼎、觚、觥、簋、罍、盉等,器皿的形制与作用也伴随着文字而世代相传,融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从而创造出悠久灿烂的中国饮食文化。

大家对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共同探讨与补充。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国人为何会说民以食为天?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汉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