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丨多数人好奇,少数人行动

夜思丨多数人好奇,少数人行动,第1张

夜思丨多数人好奇,少数人行动,第2张


01
昨天听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他分享的第3个故事很触动我。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母亲带孩子拜见圣雄甘地,目的是希望甘地能帮忙劝劝她儿子,不要每天吃那么多的糖。
没想到甘地直接拒绝了,告诉对方下个月再来吧。这位母亲很着急,说自己花了三天时间才赶到这里,很不容易,希望甘地能够当场就给孩子一些指引。甘地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孩子又来了,这个时候甘地才当面劝孩子,一定听医生的话,要少吃一点糖。小男孩点点头,表示自己会遵守这个约定。
孩子的母亲很奇怪,这么简单的劝诫,为什么一个月之前不说呢?何必麻烦自己再跑一趟呢?
甘地说,一个月前他也有吃太多糖的习惯。
这个小故事真是直击人心。讲一个道理太简单,一句话就说完了,但是自己是否真正相信并且做到,却很耗费毅力,很考验时间。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也没有做到,就不要轻易拿这个标准去要求别人。

02
以前带团队的时候,我经常鼓励同事,每天写一段工作总结,不用多,500字即可,下班前10分钟就能完成,按照一年250个上班日计算,能坚持写200天的话,一年就能写10万字。听着激动,想想感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夜思丨多数人好奇,少数人行动,第3张
实际上,就连我自己也没有完成这样的写作任务,虽然我写了一些公众号文章,但是这样的小段启发式总结,我没有做到每天或者每个工作日都写一篇。
因此,除非从今年开始,我自己能做到一年写满200天,否则就不能以此为标准,去要求(或者建议)别人尝试完成这个目标。
即使一件事情再有意义,但只要我们自己没有做到,就不要把它当成建议丢给别人。一切先从自己做起。

03
罗振宇老师在跨年演讲中透露,他过去一直坚持每天在罗辑思维的公众号写一篇启发文章,内容不多,时间不长,刚刚60秒而已。对于60秒这件事,他有自己严格的标准,那就是必须刚刚60秒就结束,不能通过压缩、剪辑等方式凑成60秒。如果录制的时间多了或者少了,那就重新来。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有一篇文章他重复录制了50多次,才刚刚掐准了60秒。
这样的死磕精神,似乎都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但我想,也正是这样执着的精神,让他建立了一条深深的护城河,因为极少有人能够把一件看上去很枯燥、很辛苦(实际上也非常辛苦)的事情坚持10年之久。
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因此也想自己试试看,能不能在降低难度的标准下,每天写200字左右的思考,内容不限,不论是关于工作、生活的思考,还是读书、观影的感受,只要是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都可以。
于是前几天,我拉了一些有意向的微信好友,组了一个微信群,张罗每天写启发日志的事情,群里有30多人,但这三四天能坚持每天写的人,不到5人。
多数人会好奇,但只有少数人会行动。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会聚集很多人,但走着走着,人就散了。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坚持不下去了,或者被别的事情吸引走,都是离开的理由。
也许短期内,我们看不出每天写点反思、总结、见闻的好处在哪里,但时间一长,我们就能在回顾这些文字的时候,发现自己成长变化的脉络。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励或者号召你也去尝试做这件事情。一件事情哪怕再正确,但只要不是你出发的理由,就不必投身其中。你要做的是,尽快早点找到那个让你心动,并能持续行动的事情。
夜思丨多数人好奇,少数人行动,第4张
得到App出品的日历,2023年1月1日这一天写的一句话是:“不确定为什么要去,正是出发的理由。”(来自罗振宇《阅读的方法》)
在不确定的时代,为自己做一件确定性的小事,这就是行动的理由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夜思丨多数人好奇,少数人行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