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峰 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哲学辩证法教育思想--推荐人:胡阳新

张江峰 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哲学辩证法教育思想--推荐人:胡阳新,第1张

此文发《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6.3.

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哲学辩证法教育思想--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张江峰  邮编:445000

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务、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一堂生动、形象、有趣味的政治课也就是教师运用虚实、曲直、疏密、情理等哲学辩证艺术所导演的艺术作品。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哲学辩证艺术是出色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一、 讲述中的虚实相映

书画、摄影艺术在构图上讲究虚实相映。政治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时而吐言如堤决,洋洋洒洒,时而则惜言如金,作片刻的沉默;教室里,学生或紧锁眉峰冷静冷静思索,或寂静无声洗耳恭听,或情不自禁仰天大笑,这便是讲述中的“虚实”效应。“实”是指教师语言的频度,信息传达的密度、强度以及课堂练习题目的量度;而“虚”则是指其间的“留空”。教师大凡“重实轻虚”,总担心讲少了,学生便不能理解,总想讲透练足,结果往往陷入“马拉松导游”。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满堂灌”的教风。把握课堂“留空”艺术,才能在讲述中达到“虚实相映”的效果。

1.串讲中“留空”政治课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板书中有意留出一片空白,结论语中有意留下一个悬念都是串讲中的“留空”艺术。途中“留空”不仅可给学生消化、品尝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梳理、整合信息的思维空间。

2.阅读后“留空”政治课内容蕴涵的哲理性强,教师应事先设计好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思路的演示过程;设计、把握好让学生考虑和回答问题的思路,分析出教材编写的思路和问题的延伸思路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阅读后“留空”,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

3.提问后“留空”回答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当问题抛出后,应静候片刻,使学生大脑思维有活动余地。况且,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不同,反应速度有快慢,提问后马上叫人回答,不仅会阻滞学生思维,而且会使其他学生处于“自卫状态”。

二、 提问中的曲直相济

自古文章“崇曲忌直”,政治课提问更是如此。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设问的方式。直截了当、半日刀直入的提问叫直问,它适宜于感知教材和梳理思路。而曲问则是从侧面或反面迂回地提出问题。比如讲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时,可采用诱导式的曲问:既然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低,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还要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他们是否太傻了呢?如引设问,便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可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念,易点燃思维的火花。显然,曲问更能增加学生思维的密度。曲问时须把握三点:

1.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以直觉形象为基础,以表象为支柱,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其接受的知识信息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师输出的信息。其中必然要产生耗损和变异,搀入学生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意识等主观因素,即经过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筛选、过滤、改变、消化而形成新的信息。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提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2.把握好曲问的梯度 问题涉及的知识跳跃不宜过大,应有一定的梯度才能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故曲问应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实质。

3.把握好曲问的广度 减少问题的梯度来增加广度,变更设问角度,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设问的广度,也可通过降低难度增加广度。

三、 演绎中的疏密相间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书画艺术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政治课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生理和心理运动是呈曲线状进行的,大脑优势兴奋中心也是随时间的推进而呈曲线变化的。即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不是长期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生理和心理运动曲线和剌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故教师课堂演绎时必须疏密相间,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1.重点内容浓墨重彩,一般内容轻描淡写 密则容量大,速度慢;疏则强度小,速度快。如讲“一国两制”国策时,学生非常关注在米字旗曾经飘扬过的地方实行一国两制,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香港的繁荣稳定能否得以保持。针对这一焦点,可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等相关知识,从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多角度地进行剖析,而对一些非重点、了解性内容则轻描淡写,一语带过。

2.演绎过程波澜起伏,节奏感强 起始阶段,用精练风趣的语言激发情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过渡阶段,集中火力加大密度,推向高潮;高潮阶段,调用一切手段加大强度以冲击学生大脑,使之接受和内化观点;高潮过后,放松情绪以松弛紧张的神经。

四、 论证时情理要融

教学活动并非纯理性的信息传输活动,其中必然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所谓“情理相融”就是既要讲透知识,又渗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变化,以促进师生感情共鸣,思维同步。这种寓情于理的讲解艺术是政治课堂产生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以情感人是政治教师必须把握的艺术决窍。

1.感情自然 情感表达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必须是至诚至性,语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都要恰到好处。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流得以自然贯通。

2.感情丰富 论证时情感饱满激昂,语言充满激情,设喻令人回味,哲理发人深思,即进入角色后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感受。

3.感情凝聚 情感表达要集中,善于选择情感处于饱和状态的瞬间加以表现,激发其兴趣,触动其心灵,使之产生爆炸力。

五、教学中的论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1.论题明确,细节具体 即对论题细节的剖析要有具体性。无论是理论的引证还是实例的剖析,都要紧紧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尤其要注重用典型例子说明某一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可感知的立体画面。

2.论据充分,特征鲜明 即善于把自己典型的生活体验,带有鲜明个性情感色彩的经历、经验、认知等融会贯通,现身说教。这种带有鲜明个性的论证不仅可增强教师人格影响的力度,还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即理论的阐述符合逻辑,生活哲理的揭示符合现实,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教师对生活感受评价的方向一致。

政治教师只有灵活地运用教学中的辩证艺术,遵循“注意”、“兴奋”延展律,把握课堂节奏的变化,做到或讲解、或设疑、或议论、或练习、或展开、或收拢,有张有弛,张弛相间,形成一个生动的整体,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张江峰 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哲学辩证法教育思想--推荐人:胡阳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