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沔罢官,第1张

 

 

最近,读《宋史翼》。开卷第一传,为《张沔传》。其中记载这样一件事:

    宰相李迪荐其才,除侍御史。沔居台数月,吕夷简复入相,因论故事,三院由中丞荐,

不当以执政用。仁宗然其言,出沔知信州。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史实,宜乎陆心源选以录入。对此事,现存较为原始的记载当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3于明道二年十二月的记载:

   丁未,出侍御史张沔知信州、殿中侍御史韩渎知岳州。先是,宰相李迪除二人为台官。

言者谓台官必由中旨,乃祖宗法也。既数月,吕夷简复入,因议其事于上前。上曰:祖宗

法不可坏也。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迪等皆惶恐,遂出沔、渎。仍诏自

今台官有阙,非中丞、知杂保荐者,毋得除授。

这件事有着复杂的背景。

先说李迪为何要越位拔擢张沔。

宰相李迪是二度入相。在真宗朝后期,作为寇准的同党,李迪在与权相丁谓的斗争中败北。后来王曾斗智,扳倒了不可一世的丁谓,李迪于是才有了翻身之日,重入朝廷担任宰相。李迪是在平反寇准冤案的势头上,由宰相王曾援引入朝的。

李迪跟丁谓实际上的同党刘太后的关系颇有龃龉。早在当年真宗立皇后时,李迪便提出过反对意见。《宋史》卷310《李迪传》载:“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衘之。”后来,一直耿耿于怀的刘太后居然对来朝的李迪说:“你一直反对我摄政,你看我把小皇帝辅导得怎么样(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因此说,李迪与刘太后一直不和。刘太后驾崩,在一片攻击刘太后的喧嚣中,李迪重登相位。而据《宋史翼》在此事之前的记载,张沔也是刘太后的反对派:

    章皇后称制,沔上书劾枢密使张耆骄僭乱法,请出耆补外。事虽不行,士论壮之。

张耆是刘太后的宠臣。《宋史》卷291《张耆传》载:“章献太后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弹劾刘太后宠臣,无疑是打刘太后的脸,这让李迪很开心。明道二年,摄政的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宰相李迪于是便立即提拔了他的同道张沔。

上面所述,还是人皆可见的表面因素。内在的原因还有。张沔是已经故去的著名文人杨亿的亲属,《宋史翼》本传记载:“同里杨亿以文章名一世,沔外姻也。因从亿游,亿甚重之。”杨亿在真宗后期的政治斗争中,是寇准、李迪集团的中坚人物。杀丁谓,废刘后、请真宗退位、拥戴太子即位的一系列诏令,都是寇准私下嘱托杨亿在深夜秘密起草的,并打算在政变后让杨亿出任参知政事。后来政变失败,杨亿忧畏而死。由于有这样的背景,李迪自然要援引杨亿的亲属,何况张沔的政治立场又与他相同。

谏官与御史,在宋代合称台谏,负有监察与进谏之责。一般官员不能随便越职言事,但台谏则不受此限,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在帝政时代,台谏可以称之为介于皇帝与宰相之间的第三势力。因此,在政治斗争中,台谏的作用非同小可。谁争取到了台谏的支持,谁就等于为自己的集团增添了攻击的重武器。李迪以后的宋代历史尤为证明了这一点。而李迪严酷的斗争经历也让他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明知故犯,想把台谏任命权拿到手里的本心。任命台谏,自然是任命与自己政治立场相同的亲信。于是,张沔首当其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李迪拔擢张沔,有上述私心,但亦不能不说没有出以公心的成分。刘敞《公是集》卷53《故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载:“(张沔)擢御史台推直官,转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尝奉使决大狱,朝中称其平。丞相李文忠公善之,拜侍御史。”提拔张沔担任侍御史,主要还是根据张沔的政绩与人望。这样的提拔,既可以人无间言,又符合李迪的政治利益。

我们再看后来入相的吕夷简为何反对。

从秦始皇时代的三公九卿制开始,在帝政时代,监察都是政府以外的独立系统。唯有如此,方可发挥监察作用。这是监察制度建立的初衷。宋代的御史台官任命,要有御史台的官员推荐,即需要以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为首的官员提名,皇帝以中旨的形式认可,宰相等政府首脑原则上不得参与监察官员的选拔,以免监督失效。然而,包括李迪作为宰相任命台官,宋代政府在这方面的越位太多,皇帝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较真。

那么吕夷简反对的原因呢?

他的理由是要遵循故事,维护原则。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让刚刚亲政的仁宗无法不赞同。并且,不许宰相任命监察官员,权力回收,无疑也是强化了皇权。这也为毫无威信的年轻皇帝所乐见。

然而在冠冕堂皇理由的背后,吕夷简是有他自己的算盘的。

刘太后三月驾崩,已经担任了四年宰相的吕夷简也在四月免职,同日,资格更老的李迪再次被任命为宰相。对此,吕夷简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半年后吕夷简重返相位。这两个同朝宰相之间的关系,便有些微妙。

李迪性格耿直,当年与权相丁谓争执,曾拿起手板追打丁谓。这次在劫后余生之后,《长编》卷116记载,“迪再入相,自以受不世之遇,尽心辅佐,知无不为”。

当吕夷简半年后重新成为宰相,与李迪共同主政,毫无心计的李迪相当高兴,他说“吾自以为宋璟,而以夷简为姚崇”,想共同干出一番事业。但吕夷简却并非做如是想。《长编》同卷载:“及吕夷简继入中书,事颇专制,心忌迪,潜短之于上。迪性直而疏,不悟也。”

吕夷简向李迪下手,不仅是向仁宗打小报告,还在不动声色地剪除李迪的羽翼。《长编》卷114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迪与吕夷简同相,迪直而疎,夷简巧而密。迪尝有所规画,夷简觉非迪所能。乃问其所亲曰:复古门下谁适与谋?对以李无他客,独柬之虑事过其父远甚。夷简因谓迪曰:柬之才可用,当付以事。迪谦不敢当。夷简曰:进用才能,自夷简事,公弗预知。即具奏得请,迪父子皆喜,不悟夷简阴夺其谋主也。柬之既受命,居半岁,迪果罢相。”吕夷简觉得有些政见规划不可能是性格粗放的李迪所能想出来的,于是就暗中调查有谁为李迪出主意。后来得知李迪并无门客,但他的儿子李柬之比较细密,许多主意都出自他。吕夷简就假意讨好李迪父子,让李柬之参加一个象征性的考试,给了个进士资格,然后任命到外地去做官了。李迪身边缺了出谋划策的人,半年后,就因亲属连累被罢免了宰相。

被罢相后的李迪,才醒悟到一切都是吕夷简在背后搞鬼,于是他又像真宗后期与丁谓斗争时那样,做困兽斗,告发吕夷简私交亲王,为门下的僧人补官。结果一经调查,事情是李迪在中书时经办,吕夷简则有不在现场的记录。于是,李迪等于诬告不实,罢相之后,继续遭到贬官。其实,李迪说的,部分的确是事实,《长编》卷116辨析了事实:“然补惠清,实夷简意,迪但行文书。顾谓夷简独私荆王,盖迪偶忘之。”可见,李迪最终还是让工于心计的吕夷简耍了。

以遵循故事、维护祖宗法的借口,把张沔等人从御史台清除出去,不过是吕夷简剪除李迪羽翼全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比《长编》的记载更为原始的史料,是前面提到的刘敞所作的张沔墓志。墓志中如是记载此事:

        丞相李文忠公善之,拜侍御史。数月,吕文靖复入相。二人者不相能,争于上前。

    以谓故事三院由中丞荐,不当以执政用。出公知信州。

   不过,从吕夷简的处事风格与上述的一系列行为看,吕夷简不可能直接与李迪面对面在仁宗前争论,对他的这位政界前辈,只能是背后使绊子,做小动作。刘敞的墓志如此记载,不过是刻意凸显吕、李矛盾,藉以强调墓主张沔的从中受害。墓志虽为相当原始的史料,载笔者的立场与考量,也往往使记载的事实变形,研究者须有分析地利用碑刻史料。

   细细辨析,张沔罢官的背后,居然有如许之多的因素在。如同物理学解释力的现象,多是合力作用的结果。政治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结果,亦多出合力。因素与背景均需多角审视,方可摆脱片面偏颇。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张沔罢官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