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第1张

引言: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多次出现“酒”的字样。各式各样的琼浆玉露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生活,更成为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酒池肉林到鸿门宴,从煮酒论英雄到杯酒释兵权,翻开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史,酒的身影几乎出现在其中的每一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第2张

葡萄酒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又在大唐盛世达到顶峰。作为酒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葡萄酒对中国来说属于舶来品,至今仍贴有品味、情调、奢侈等标签。作为西洋文化的象征,葡萄酒在饮用方式上也与中国传统的海量豪饮格格不入。那么,葡萄酒是如何传入我国的?它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又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2,第3张

一、始于西汉:张骞出西域,将葡萄酒带回长安城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生水果之一,葡萄原产自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早在七千多年前,中华文明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埃及人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种植葡萄的技术。随着世界各地之间商品贸易的往来,葡萄的栽培技术开始传向全世界。中国古代关于种植葡萄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诗经》和《周礼》中均有提及,只不过那时的人们还把葡萄写作“蒲桃”。周朝时,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大面积的葡萄园,人们熟练掌握了葡萄的种植和贮藏技巧。但若要说首次将葡萄拿来酿酒,则要到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3,第4张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国家联手对付匈奴,派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出使的路上途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路途遥遥险阻重重,前后历经15年才重新返回故国。在大宛居住期间,张骞一行人亲眼看到当地人饮用葡萄酿成的酒,大受启发。《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于是,张骞返国时,特意从大宛带回了一些当地的葡萄种子,还招募了一些酿酒艺人,将西域的酿酒艺术带回了长安。汉武帝品尝葡萄酒之后大喜,不仅重重赏赐了张骞一行,还重用了几位酿酒师,将他们当宝一样地供着。根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武帝很快就在自己的离宫别观旁种满了葡萄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4,第5张

葡萄酒传入我国后,自新疆先后传入甘肃、陕西、东北等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越来越普及,许多人得以第一次品尝到这种来自国外的美味佳酿。但是,东汉末年中原骤起战火,自黄巾起义后的近半个世纪,豪强蜂起诸侯割据,硝烟漫天民不聊生,曾经繁荣昌盛的大汉王朝支离破碎,一度国泰民安的大好河山日渐衰微,士农工商的发展陷入倒退,自然也影响到了刚刚兴起没多久的葡萄酒业。许多葡萄园主和葡萄酒作坊相继关门歇业,葡萄酒的价格堪比洛阳纸贵,逐渐成为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的专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5,第6张

《三国志》记载,汉灵帝时,有个叫孟佗的人仕途不畅,就倾其家财巴结大贪官张让。张让其人权重一时,惯于搜刮民脂,所以对于孟佗送来的各种金银玉器,自然是看不上眼。但是,当张让看到其中的一斛葡萄酒时,顿时喜笑颜开,不久就将凉州刺史一职许给了孟佗。这个孟佗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汉朝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就是说,孟佗仅仅用二十多瓶(二十升)葡萄酒,就成功成为了一州之长尊,足见葡萄酒在当时有多么珍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6,第7张

魏晋南北朝时,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逐渐有了恢复和发展,在大量史传文献中,都不难见到关于葡萄酒的记录。最典型的莫过于魏文帝,他不仅自己爱喝葡萄酒,还多次将自己的品酒心得写进诏书里。在《诏群医》中,他就大谈自己对葡萄酒的喜爱,称此物酸甜可口,消暑解渴,还有解除宿醉的功效。光是听到葡萄酒的名字就直流口水,更不要说亲口品尝了。贵为一国之君,给予葡萄酒如此之高的评价,上行而下效,自然会在文武百官中广泛流行,进而普及到平头百姓中间。

随着战争年代渐行渐远,社会政治逐渐安定,葡萄酒的价格也慢慢地回落。三国时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机有诗《饮酒乐》传于后世,诗中描述当时的上流社会,四季三餐喝着葡萄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的样子。可见此时葡萄酒的价格,已经远不及孟佗贿官时那么夸张。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7,第8张

二、盛于大唐:从价比黄金的贵族贡品,到司空见惯的平民饮料

(一)统治者的推动:唐太宗亲自酿酒,引领宫廷市井品酒潮流

其实,在唐朝之前,虽然普罗大众都对葡萄酒非常熟悉,但真正亲身品尝过的人还是少数,日常主要喝的还是以低浓度的米酒为主,这种酒的口感与今天的啤酒相近,无论从香味还是口感上,都无法与葡萄酒媲美。但是物以稀为贵,受到产量和运输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葡萄酒始终无法成为人人皆可享用的平民酒。到了唐朝,这种情况才真正意义上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自然与当朝者的率先垂范息息相关。

大唐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民富庶、社会风气开放,九五之尊的皇帝们也对葡萄酒钟爱有加。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都是葡萄酒的忠实爱好者。《太平御览》记载,贞观13年时,唐太宗从高昌国(今吐鲁番)进口马乳葡萄的种子,到手后如获至宝,亲自在皇宫御苑中搞种植实验,种成之后又亲自参与酿制。最终酿成的葡萄酒色香味俱全,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唐太宗龙颜大悦,不仅设宴款待文武百官,让大家一起品尝自己酿的葡萄酒,还放开了前朝一贯的禁酒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8,第9张

在统治者的带动下,葡萄酒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的现象在老百姓当中悄然兴盛起来,相关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短短数十年内,葡萄酒就迅速风靡全国,对于饮用葡萄酒的风俗,老百姓也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

(二)完备的酿酒体系:官营、民营、家庭自酿

不论哪朝哪代,市场的供需关系都是守恒的,随着葡萄酒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产销体系也自然而然地完备起来。市场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三种供应渠道,分别是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其中规格最高的自然是宫廷中酿出来的酒,在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等各方面更加考究,酿出来的葡萄酒在纯度和口感上都非市井酒坊可比。

不过,官营酒坊也有等级划分,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种是顶级的御用酒,专门为皇帝及高官大员预备;第二种则是地方官酒,提供给地方小官饮宴所用。两种酒虽然都称“官酒”,在品质上也有天壤之别,御用酒的品质远远胜过地方官酒,而且普通人就算有钱也很难买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9,第10张

众所周知,唐朝的社会风气一直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著称,其包容与开放的程度,即便与今天相比,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所以,不仅男性享受到了葡萄酒的美味,广大女性也跃跃欲试。各类酒坊、酒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葡萄酒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亲民,就算是平头百姓也可在一日三餐后来上一口。当时的民营酒坊在规模上多种多样,有专门零售批发的大小作坊,也有售卖与饭庄相结合的酒肆、酒家、酒楼等。

至于家庭自酿的葡萄酒,则更是百花齐放。由于酿出来是给自家人喝,所以在用料上,也不会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酿出的成品品质也比较高。百姓普遍知晓葡萄酒的来历,所以在饮用时越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美味的葡萄酒变成了大唐国力强盛的象征,给国民带来了深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0,第11张

三、“一日须顷三百杯”:大唐盛世下的葡萄酒文化

唐朝葡萄酒的盛行,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有所反映,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莫过于“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了。又一次,李白在朝堂饮宴时喝醉了,皇帝趁着酒兴佯作不悦,下诏令李白即兴赋诗一首。此时的李白已经酩酊大醉,却还是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酒,遂作出名篇《对酒》,诗文的内容这样唱道:金酒杯里盛着蒲萄酒,骏马上的少女年方十五;青黛秀眉小红靴,五音不全娇滴滴地唱着歌;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红罗帐内我又能耐你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1,第12张

李白另有一首更为著名的《襄阳歌》,其中有这样两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似蒲萄初酦醅。”诗人以其极具浪漫色彩的想象力,将一江汉水幻想成一江的葡萄酒,立志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将其饮尽。天马行空、放浪不羁的笔墨,折射出大唐盛世的富庶强盛,也反映出唐朝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经相当普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2,第13张

要论最负盛名的葡萄酒诗,绝对绕不开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鲜艳如雪的葡萄酒,盛在白玉般剔透的夜光杯中,正当大家举杯,准备一醉方休的时候,忽闻外面琵琶奏乐催人出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这杯中之酒,还喝不喝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立志从军的那一刻,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又何妨这区区的一杯酒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3,第14张

与李白的恣意狂浪不同,王翰以其细腻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边塞疆场一派荒凉的景象,记录了保家卫国的边关将士们艰苦孤寂的生活状态。一次难得的欢聚,一场放纵的饮宴,一杯令人陶醉的葡萄美酒,就足以慰藉士兵们远离故土的乡愁,足以成为军旅生涯中难忘的欢乐时光。明知此去千般艰难险阻,明朝几人马革裹尸而还,但只要一杯葡萄酒入喉,所有的恐惧和担忧瞬间化为乌有。字里行间体现出爱国诗人的必胜信念,以及睥睨群雄的气势,将盛唐的精神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凉州词》从此成为千古绝唱,永载世界葡萄酒文化史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4,第15张

著名诗人王绩,自号“五斗先生”,也是一位无酒不欢的大文豪。唐高祖李渊钟爱他的诗文,下令每日赏赐他足足一斗的葡萄酒。如果说李白饮酒是为豪饮,那么王绩则是真正用心地品鉴葡萄酒。除了《酒经》《酒谱》等学说著作,还有一首著名的劝酒诗《题酒家壁》传世:“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诗文的大意是:朋友久别重逢共聚一堂,有的人爱喝竹叶青,有的人偏好葡萄酒。今日相聚定要一醉方休!明日分别之时,再喝同样的酒,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兴致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文章图片15,第16张

结语:

大唐盛世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达、风气开放,这些都为葡萄酒的盛行提供了必备条件。在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引领下,以及以李白、王翰为代表的文人墨客推动下,唐朝的葡萄酒业蓬勃发展,供销体系趋于完备,使这款曾经的贵族饮品,逐渐成为人人皆可享用的平民饮料,也使得葡萄酒文化成为大唐盛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资料:

1、《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王仕佐、黄平.知网

2、《中国古代的葡萄和葡萄酒》.雷夏.知网

3、《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的流变》.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知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唐盛世下葡萄酒如何流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