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正当张伯苓犹豫不

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正当张伯苓犹豫不,第1张

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正当张伯苓犹豫不决时,一封无名氏的来信,让他毅然留了下来。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曾是周总理的恩师。他年轻时就立志教育救国。1904年,在天津创立了南开中学。
 
1913年,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当时的校长就是张伯苓先生。中学时期的周恩来家境比较贫苦,但是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校长张伯苓十分喜爱周恩来,对他十分的照顾。
 
在张伯苓的授意下,学校免除了周恩来上学期间的学杂费,同时还让周恩来协助老师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发给周恩来一些报酬作为周恩来的伙食费。不仅如此,张伯苓还经常邀请周恩来到家里为他做天津的名吃“贴饼子,熬小鱼”。
 
在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张伯苓对周恩来的照顾让周恩来铭记在心。周恩来对这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校长充满了感激敬重之情。
 
1914年,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周恩来创办并主持出版了杂志《敬业》,周恩来用笔名“飞飞”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先进的思想,流畅的文笔很快被学校的师生们关注。同时,校长张伯苓对这个晚辈的进步也十分的欣慰,周恩来的笔名“飞飞”也被张伯苓一直记在心间。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了1934年,在国家遭受危难之际,张伯苓抗日态度十分的坚决,在社会各界呼吁“团结一致对外”。因为张伯苓校长的鼓舞,南开的学生也纷纷举起“勿忘国耻”的旗帜纷纷走上街道游行示威。
 
张伯苓的行为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记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军队不顾社会舆论向南开大学开炮。一瞬间,南开大学被日寇的炮火夷为平地。张伯苓看着自己几十年的心血被日寇破坏,悲痛万分。即使如此,他在对学生演讲的过程总依然高喊“敌人所不能毁灭的,是南开的精神”。
 
这次事故之后,张伯苓重整精神,在重庆将南开大学重新创办起来。继续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1944年4月17日是南开创办40周年的校庆,这天同时又是张伯苓的寿诞之日。许多从南开毕业的学生纷纷从世界各地前往南开为张伯苓庆祝,其中就包括中国共产党政治部长周恩来与国民党政治部副部长张厉生。
 
校庆开始之际,两人搀扶张伯苓上台讲话,一众师生无不被老校长的爱国情怀感动的热泪盈眶。抗战胜利后,张伯苓返回天津,不久,南开大学改为国立大学,张伯苓任校长,他慷慨激昂:“我要为南开再努力干15年。”
 
1948年,国名党当局邀请张伯苓出任考试院院长。张伯苓本想推脱,但是想到南开大学的经费迟迟未见拨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向政府索要经费,就答应了下来。
 
但是,张伯苓仅在南京工作了短短一个月就匆匆辞职而去,因为他看到了国名党官方腐败程度已经深入骨髓,他不想再去趟这趟浑水。这件事情过后,张伯苓对国名党心灰意冷,就回到重庆定居下来。
 
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频频告捷。国名党已经是强弩之末,开始想着前往台湾躲避。在此期间,国名党当局找到张伯苓,希望他能与国民党一同前往台湾。
 
面对不停骚扰的国民党当局,张伯苓一家犹豫不决。就在这个时候,张伯苓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上面写着“老同学飞飞写,校长不要动”。张伯苓看到飞飞二字一下安心了,因为他知道这是周恩来对他的关怀。
 
张伯苓随后断然拒绝了国民党当局的要求,毅然决然的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后来,留在大陆的张伯苓向周恩来写信,希望回到故土天津。在周恩来细心的安排下,派专机将老校长从重庆接回了天津。
 
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在天津病逝,周总理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张家进行吊唁,向张伯苓的遗体默哀致敬。1986年,中国教育委员会在南开大学为张伯苓敬塑铜像,纪念这位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1989年10月16日,张伯苓铜像迁入南开大学校园,张伯苓及其夫人的骨灰移葬于铜像后侧,张伯苓终于与他心心念念的南开融为一体。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正当张伯苓犹豫不,第2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正当张伯苓犹豫不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