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龙将军忆长征: 打前站、“乱弹琴”、搞收容、快点走、茅台酒

张云龙将军忆长征: 打前站、“乱弹琴”、搞收容、快点走、茅台酒,第1张

张云龙将军忆长征: 打前站、“乱弹琴”、搞收容、快点走、茅台酒,图片,第2张张云龙将军

长  征  散  记

张云龙

我在1934年的六七月间,从中央红军公略学校(为纪念黄公略同志,以他的姓名命名的红军步兵学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政治指导员,不久又被组织上选调到国家保卫局学习了一个来月。刚刚毕业,分配到彭德怀同志任军团长、杨尚昆同志任政治委员的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工作,正好就赶上了部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10月中旬过的于都河(属江西省于都县境),当时我们只知道第五次反“围剿”,仗没有打好,不得不转移到外线去作战,力图把白军引出苏区,我们再转回苏区;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两万多里,纵横11个省的战略大转移——长征——从此开始了!

打前站

长征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的任务是打前站。前站人员随前卫部队活动,比大队人马先走一步。还有侦察人员,又比我们前站人员先走一步。保卫部门派出的侦察人员,大都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要懂得一点,装扮什么就得像什么,既有“阔老板”,也有小市民和乞丐。

记得打前站的有七八十人之多,除了我们保卫局的人,还有宣传队(属政治部)的人,也有副官处(属司令部)的人。

打前站的任务有以下几项:

1、尽快修复被敌破坏的桥梁和道路,以保障大队人马及时通过。

2、广泛了解沿途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社会情况,以使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顺利进行。

3、深入调查地主民团等反动武装的实力,以相机诱俘或全歼之。

4、特别要搞清楚土豪劣绅、官僚军阀等地头蛇们的资产、钱粮等,以便确定筹征对象。长征中,红军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供应,一切军需都要依靠向敌人夺取或向土豪筹征。这是全体前站人员都十分明确的重要任务。

当然,我们前站人员各自的任务又有所侧重,分工是具体而明确的:宣传队的同志,主要负责沿途写标语、散传单,既向群众宣传我党反对卖国投降、红军北上抗日的政策主张,以扩大影响、唤起民众;又向红军指战员作宣传鼓动工作,振奋斗志、提高士气。有些常见的大标语,道路上和墙壁上处处可见,现在我还记得:

“红军是穷苦人民自己的队伍!”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坚决反对蒋介石卖国投降不抵抗!”

“红军北上抗日救中国!坚持革命到底不掉队!”

副官处的同志,主要负责划分部队到达后的驻扎区域,分配司、政、后机关和首长的住处,以保证部队一到,各得其所;首长一到,就能办公。

我们保卫局的同志,主要负责对“社情”和“敌情”的综合分析,并作出结论,定下筹征的对象和打击的对象,以备大队一到就召开群众大会,实行“开仓济贫”、“分发浮财”、“打土豪筹款”等。所谓筹款的“款”,既包括现钞、金银、粮食、布匹等,也包括鸦片烟土这种现在纯属查禁的毒品。当时,鸦片烟土可以公开地在市场上以物易物,犹如货币具有相当价值。

打前站的工作,在红军区域里比较好办,进入白区以后就越来越难办了。但是,我们前站人员那时候是分工不分家的,随时商量,主动协作,再难办的事情也会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地办好它,圆满完成前站任务。

彭德怀军团长强调:什么人的“仓”可以“开”,什么人的“仓”不可以“开”;什么人家的“浮财”可以“分”,什么人家的“浮财”不可以“分”,事先必须调查清楚,经政治机关批准,统筹安排,决不允许随随便便,更不允许胡来、弄错了。打击的对象(开仓、筹款、没收财物的对象),必须是那种“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军阀、官僚等;他们的“仓”可以开,他们的“浮财”可以分,他们的资产可以没收,以作军需、军饷,或分配给贫困的农民。

在有的新区,我们开仓济贫时,群众有顾虑,不敢来,分给他的浮财,也不敢要。我们只好送上门去,并对他们进一步做宣传工作,以苏区的工农群众翻身当家作主的事例,破除他们对“命运”和“神鬼”的迷信。彭德怀军团长常常叮嘱我们:不要嫌麻烦、图省事,分光了、送完了,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分送的对象,也必须事先调查清楚,别弄错了。应该是“济贫”、“济急”嘛!

当时的政策,有一条严格规定,叫作“保护工商业”。土豪、劣绅、军阀、官僚们办的工商业,亦在保护之列。这些人,家里的东西可以充公;店里的东西却不准动一针一线,以使其照常营业,方便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我们工农红军历来的规矩,执行政策规定是不折不扣的,任何人不得违犯。不管是谁,一旦违犯了政策规定,就要受到严肃批评,以至受到纪律处分。

“乱弹琴!”

彭老总治军之严,在长征中就已经很出名了。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感受是很深的。他对部属的爱护,集中地表现在要求严格。

军团首长对群众纪律极为关注。长征途中,彭老总常常亲临部队离开的地方,检查铺草放好了没有,门板上好了没有,屋里屋外打扫干净了没有,以及有无违犯群众纪律的问题等等。他的检查评语很简明扼要,或是“好得很!”或是“乱弹琴!”如果他说“好得很!”就表明他是高兴的,也是他对执行群众纪律好的部队的一种热情的表扬;如果他说“乱弹琴!”则表明他是很生气的,也是他对执行群众纪律不好的部队的一种严厉的批评。

有一次,彭军团长检查群众纪律时,发现了一头刚杀死的大猪,没有退毛,也没有剥皮,却被胡乱地挖去了不少猪肉,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猪头和连带着的一张猪皮,以及地上的一摊猪血。经查明,这是部队从地主家征得的一头肥猪,原打算杀了改善生活的。但因情况有变,行动提前,时间紧,没有来得及按照正常程序——放血、充气、去毛、退皮——只是匆匆忙忙捅了一刀子,就又仓促挖了许多肉,放在大行军锅里,连同青稞、野菜等一起猛火烧开了,还是半生不熟的,就给每人分了一茶缸,大家边往嘴里塞,边赶路离开了。杀猪的现场没顾得上收拾、处理。彭老总一见非常生气:“这象个什么样子嘛!乱弹琴!”记得,专为此事向全军团发了通报,进行批评教育。以后再未发生过此类事。

还有一次,部队路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时,当地老百姓住的都是茅竹房,由于天气较冷,部队住进后用炭火取暖,堆在老乡堂屋地上的炭火已烧尽成灰,以为无火了,不料经风一吹,死灰复燃,酿成大祸,竟把苗族兄弟居住的传统竹茅屋烧坏了不少。鉴于给群众造成了损失,在苗族地区影响很坏,彭老总严令查实了直接责任者,在当地公开宣判枪毙了。

我们进入云南,把敌人远远地甩掉了,真是畅行无阻,如入无人之境。大家轻松愉快之余,不免有些大意,夜里行军走山路为图方便,竟点起火把。先是一处亮起火把,继之多处亮起火把。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只见一条巨大的火龙,蜿蜓曲折地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问,景象倒是颇为壮观呢!……只听彭军团长一声大吼:“乱弹琴!”在寂静的黑夜里,犹如惊雷轰鸣,回响在山谷之中,随着指战员们悄声迅即传开的“快灭火!”所有的火把由近及远渐次熄灭了,是被彭老总的吼声给震灭了。

军团长熟知自己的部属,指战员们也熟知自己的军团长。完全用不着发出详细的书面指示,也完全用不着下达具体的口头命令,只要一声吼,只用“好得很”或“乱弹琴”三个字,指战员们只要是一听到彭老总的声音,其意图就会不言自明,就能心领神会,立刻坚决贯彻执行。

搞收容

搞收容比打前站要困难得多。离开苏区越远,困难就越多。

收容队由担架人员、医务人员和警卫人员组成。任务是收容掉队人员,医治伤病,保护其不再受伤害,不落入敌手,争取尽快赶上大部队。遇上敌人决不纠缠,赶队伍要紧。

对于特别严重的伤病同志,为了避免其伤病恶化,使其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养护、治疗,经过对当地情况的充分调查了解,和对老乡及伤病员同志本人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沿途分别安置到可靠的农家暂住、治疗,给本人一些银元,也给老乡一些银元,事先谈妥:过些日子,部队回来时,只要伤病有好转,可以走几步路,就马上接回部队。

后来,部队杀回马枪,二次打遵义时,我们果然把留下在老乡家里养伤的许多同志一一接了回来。大家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对他们来说,伤病人痊愈,得以归队,自然是不胜欣喜的;对老乡们来说,把这些重伤员养得满面红光,亲手交回给红军大队,毕竟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对我们来说,当时把他们留下,实属无奈,别无他法,心里是很不情愿的甚至有一种没有完成“收容”任务的歉疚之感。因为事实上,红军打仗转移,每次每地留下的伤病同志,很难一个不少,如数归队。其中,有被老乡招倒插门女婿的;有被地方党的武装游击队留下不让归队的;也有惨遭敌人杀害的。所以,当时红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叫作“不怕倒下(指牺牲),就怕留下”。而这一次留下来的同志,时隔不过几个月,动弹不得的重伤病员们竟迅速地康复了,自己的同志和战友,失而复得,我们当然是大喜过望,高兴得不禁跳了起来!

当时,连日行军,天天赶路,脚上起泡,腿肿得象橡皮腿,这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困难。真正的困难是粮食没有了——身上背的已经吃光,行军途中又得不到补充。国民党白军对我们围追堵截不放松,地主民团见我们枪少(收容队只有一个排的兵力有武器),企图趁机欺侮,常常跟在后边打黑枪。我们不敢远离部队而在一地久留筹粮。况且,在一地久留,也无把握定能筹得到粮。收容队同打前站相反,总是跟在大队的后边。大队过后,有粮也早已筹得差不多了。给老乡留下的口粮,我们又不忍心(也不允许)再去筹。于是,裤腰带紧了再紧。当时,大家只有一个心思:赶快追上大队,千万不能掉队!可是,终因缺粮、断粮,还是有人掉队。特别是在连续急行军之后,掉队的同志几乎天天都有。当然,从我们收容到的同志看,主要是因伤病而掉队的。但是,伤病不能及时治愈,也多是由于缺粮、断粮、营养极其不良所致。因此,搞粮食就成了最迫切、最紧急的事情了。

原先,我们收容队是靠上级发吃的,每到一地,按收容到的人数,分配一点;后来,是等上级下命令搞吃的;再后来,就既“靠”不住了,也“等”不来了。

每到宿营时,甚至每到途中休息时,大家都会立即询问能停留多长时间,以便根据停留时间的长短,作出决定去远处或去近处筹粮食找吃的。这件工作,用不着动员,人人均会自觉自愿、尽心尽力地主动去做的。

有一次,部队在山区整天行军,粒米未进。抬担架的同志实在难以支持了。于是,不得不决定:休息一小时,搞顿饭,吃了再走!

我们收容队的同志们,一半留下保护伤病员,以防敌人袭击,一半沿山沟去筹粮。

我负责领队筹粮。走出去老远了,才发现山坡上有几间茅草屋,屋外挂着一排一排的玉米棒子。此外,再无别的粮食,也找不到一个人(老乡们显然是躲起来了)。我们从每户各取了一些玉米棒子,计算了斤两,给每户主人留下了一张字据:

“老乡:实在对不起!我们为了赶路北上抗日,从您家挂在屋外的玉米棒子中取走了×串,来不及当面致谢,特留下银元两块。谢谢!”下面署上“中国工农红军”以及部队代号,再写上年、月、日。

然后,用石头把字据压在门前十分显眼而又不会被风刮走、不会被雨淋着的地方。这样,就手续完备了。

我们把玉米棒子弄回来,给伤病人员和收容人员每人发两个,剩下的留作储备以应急需。

架起了干枯的树枝,点上火;在快活的火苗上,分班分组用脸盆和茶缸烧着开水,烤着玉米棒子。玉米棒子经火一烤,真是奇香异常!那种甜滋滋的、香喷喷的鲜美的味道,还没有到嘴,就从鼻子里径直钻进了心里。我们每人虽然只吃了一个玉米棒子(还有不少同志舍不得吃光,只吃了一半,另一半珍藏起来了),只是喝了一碗白开水,但却人人吃得又香又甜,个个喝的有滋有味,无不感到这是一顿极其丰盛的美餐。长征结束,胜利到达陕北和全国解放后,部队住进营房。差不多每年,我都忘不了在玉米收获季节吃一次烤玉米棒子。可是,无论怎样精工细做,再也没有达到过长征途中的那次“色香味俱佳”的高水平。

审案子

1935年春天,部队北进到云南扎西,完成了军团机关和直属队的彻底精简,全军团由第四、第五、第六共3个师,整编为扎扎实实的四个团——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和第十三团。各师的建制一律撤销,从师、团、营、连逐级下放。原任红四师师长的彭雪枫同志,改任整编后的红十三团团长,把我分配在这个团担任副特派员。团里有两个副特派员,一个管军队,一个管地方(因新区我们无政权,故需指派专人负责处理地方上的有关事宜),我是分工专管地方工作的。

那个时候的特派员,权力极大。平时,负有“监军”之职;战时,负有“督战”之责。特派员听取各级干部的汇报,凡有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叛变投敌等表现或嫌疑的人,一经察觉、核实,即可当机立断地作出极端处置。特派员对此拥有全权。从苏联红军初创时期生搬硬套地学来的这一套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可以说是弊多于利的。所以,后来就取消了。

我当时还有一项具体任务,就是审案子。部队每到一地抓到的自己难以处理的可疑分子,统统送到团部看押,由我负责审理。

这项任务,最好当天完成。不然,行起军来,还得派人看押;住下来又得给他找住处,吃饭也少不了给他分一份;而且,到了新的地方,部队很可能再送来新的可疑分子,问题又是一大堆,实在是麻烦得很哩!

可疑分子中有男有女,全是被当作敌探、土豪、劣绅、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党部要员及其亲属而抓来的。把这些人抓起来,除了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考虑以外,很重要的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要向他们筹粮、筹款、筹布匹。但因证据不足,又不甘心轻易放掉,就统统押送团部交给我了。

我首先把他们集合起来,宣传政策,说明利害;再分别要他说明自己的身份,并要他们相互揭发检举;然后,一一分别审问。

如果弄清楚了,确实属于无辜的人,就立即道歉释放;属于敌探和地方军阀、国民党党部要员等有进一步审问价值者,就一律没收其财物,指派专人押送,交上级机关;属于土豪、劣绅等,就酌情向其筹粮、筹款、筹布匹之后,教训一番,取保释放。有一次,查出一个血债累累的恶霸地主,民愤极大,就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判就地正法了。对此,群众扬眉吐气,觉悟大为提高,不仅敢于领取分给他们的“浮财”,而且主动要求参军,主动要求当向导带路。有一位老大爷说;红军的话是真的,穷人受苦受难不是天生的,是地主老财欺压的……记得,老百姓和红军一起到这个恶霸地主的家去搬粮食,搬了两天也没搬完;还抄出了枪支弹药、金银首饰、烟土、大洋等;至于女人的衣服,更是五花八门,各色各样,数不胜数。老百姓挑选剩下的衣服,就分给部队,或作为内衣穿,或撕成布条打草鞋穿。长征中,我们穿的草鞋,名为“草鞋”,其实没有一双是用草打的。因为草不结实,所以全是用布打的。

“快点走!”

我和一个保卫队员,由于行军到了目的地就忙于审案,常常不得休息,以致有时精疲力尽,极想睡觉,哪怕能睡上一小会也心满意足了!

有一次,我们把看押的人刚处理完,正想躺下眯一会儿,不料部队又出发上路了。我们当然必须跟上队伍一起走,可是眼皮不听指挥,实在睁不开,象有万能胶给粘住了似的。但脑子似乎还是很清楚的,有一个明确而顽强的观念:别停步,别掉队,赶快走,到了目的地好好睡一觉!事实上,没有等到目的地就边走边睡了!以致我和一位保卫队员先后跌倒在老乡正在烧炭的炭窑上,还迷迷糊糊,感到热呼呼的挺舒服,不想睁眼。幸好雷雨大作,才唤醒了我们。我同与我结伴而行的保卫队员手持武器凑到一起,几乎是异口声地象是问别人又象问自己:“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只剩下我们两个人?队伍呢?”

我们两个人从睡意朦胧中完全清醒之后,心里都特别着急,深悔不已。

雷雨不停,没有星辰,也没有钟表,何以确定我们所处的方位?已经到了什么时辰?

根据炭窑的位置,我们断定,大队人马是顺着窑侧的小路,越过炭窑,向前开进了。我们决定立即追赶队伍!

归队心切,我们的汗水同雨水一起,沿着耳朵、鼻子和下巴不停地往下滴,谁也不在意;只顾气喘嘘嘘地赶路。终于,天将亮时,我们在一个岔路拐弯处追上了队伍。

老远,就听到一个洪亮而有力的声音:“快点走!不要影响后边的同志!”

我们跑到跟前才知道,因为通过一个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狭小的陡坡,雨天路滑,几乎每个人都坐了“滑梯”,以致后边积滞了不少队伍,就地坐待,边休息,边等候。也有不少人在雨中打瞌睡呢!

透过蒙蒙细雨,我们看到站在高处挥着手臂督促部队“快跟上!别影响后边队伍”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大家已熟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只见周副主席齐胸的大胡子更浓密了,被雨水洗过的面颊更清瘦了,两眼更为明亮,精神更为抖擞,身躯显得更加高大,声音显得更加威严……

事隔20年后的五十年代,我们部队从朝鲜战场凯旋回国,担负唐山地区警备任务时,曾暂时占用了唐山市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一些房子。周总理视察唐山工作,同我们几个军的负责同志谈话同时,特别督促我们:“尽快把地方上的房子让出来。”他强调指出:“毛主席历来教育我们不得与民争利!”“你们有部队嘛!要自己动手,赶快把营房盖起来……”

当时,在唐山市交际处柔和的灯光下,周总理一字一句、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快点盖!不要影响地方上用房。”不禁使我顿时想起了长征途中在阴雨里,周总理对已经通过了狭小陡坡的部队高喊:“快点走!不要影响后边的队伍!……”

今天,重温周恩来同志对我们军队建设的关怀和教导,倍感亲切和重要。特别是他强调毛主席的指示“军队不得与民争利”,更是我们军队同志应该永远牢记不忘,必须身体力行的。

茅台酒

遵义会议后,我们终于结束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单纯防御的军事上的错误指挥,恢复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指挥,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方针,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扎西整编后,机关精干了,部队加强了,斗志昂扬,士气高涨。在经贵阳、昆明附近,跨过金沙江、大渡河,奔向川西的懋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前,为了避开强敌,寻歼弱敌,我们曾经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绕了几个大圈子。就是在绕圈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大量歼灭了国民党中央军和湘、川、黔、滇等地方军阀部队,而且还有幸饱尝了举世闻名的贵州特产——茅台美酒、云南特产——宣威火腿。

因为当时的茅台酿酒公司和宣威火腿公司,均属官僚资本,都是“没收充公”和“开仓济贫”的对象,所以,部从和老百姓都受益不小。

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当时曾就此事大肆诬蔑我们,黄炎培老先生却仗义执言,为此还曾写过一首《茅台诗》,诗曰:

相传有客过茅台,

酿酒池中洗脚来。

是真是假吾不管,

天寒且饮二三杯。

陈毅同志于1952年,在南京以茅台酒为黄炎培先生设宴时,席间也即兴赋诗,和了两首《茅台诗》,诗曰:

金陵重逢饮茅台,

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意传韵事,

雪压江南饮一杯。

金陵重逢饮茅台,

为有嘉宾冒雪来。

服务人民数十载,

共庆胜利饮一杯。

黄炎培先生兴味盎然,又即席和了一首:

万人血泪雨花台,

沧海桑田客去来,

消灭江山龙虎气,

为民服务共一杯。

黄老先生诗中所说的“相传有客过茅台”的“客”,就有我们红三军团。我记得,部队还没有进茅台镇,远远的就先闻到了酒香,越走酒香越浓;待到进了茅台镇,就更是酒香四溢,嗅之欲醉了。当时,也颇有不少人,喝了个酩酊大醉,但是,我倒不记得曾经看到过什么“酿酒池”。我们在茅台镇所看到的,乃是排列得就象受阅方队那样整整齐齐的、一片一片的、很高很大的酿酒缸,每个缸都有一两抱粗,半人来高,口小肚子大。没有人在什么酿酒池中洗脚。不过,我们确实是用茅台酒擦过受了伤的脚。现在看来,自然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在当时,倒是茅台酒的一项极大的功劳,红军医务人员的一种“重大的发明”呢!开始时,红军指战员们自然是舍不得用茅台酒洗伤口、消毒、擦脚;但是医务人员强调:这是出于革命人道主义的考虑,也是为了胜利的需要。

于是,卫生员们久已空空如也的药用酒精盛具,统统装满了清香浓郁的茅台名酒;指战员们军用水壶,也统统装满了茅台酒。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以茅台酒代药用酒精,在救死扶伤、祛寒治病中大显神威。应该说,茅台酒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对茅台酒来说,这也算是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可以称之为茅台酒的“光辉的战斗历程”吧。(选自《长征中的闽西儿女》)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张云龙将军忆长征: 打前站、“乱弹琴”、搞收容、快点走、茅台酒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