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云阳50:云安的地标“斜张桥”(下)

叙说云阳50:云安的地标“斜张桥”(下),第1张

云安的地标“斜张桥”(下)

王明

(紧接“斜张”[上])

尤记得云安人的德性,凡得意之事几乎都要拿到“斜张桥”去晒一下。

特别是节假日,“斜张桥”上的人流如织,摩肩接踵,那种川流不息的场景完全不是为了什么事情要到汤溪河的对岸去办,而人们就是凭当时的或悲或喜的心情,也许什么都没有,只凭“心瘾儿”要到桥上去走一遭,从南到北,从此到彼,从这头到那头。形成云安的习俗,也可以说成云安地域的文化。

尤其是到了传统的春节,外地探亲的人回来了,周边乡村过节串门的人下来了,在这放假清闲的日子,新年伊始的男男女女,穿戴的干干净净,打扮的漂漂亮亮,出落的清清爽爽,不到“斜张桥”上去走一转,那如何表现节日快乐的心景呢?

特别是春心萌动的大孩子,紧盯人的时候,双眼如流星放射出光芒一样地钩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专拣那衣着新奇,长相俊俏模样好看的人的地方拱。

人们在节日的气氛里,看与被看的双方,眼波流转,少女虽有几分羞涩,但并不觉风骚的少年唐突;只是妖艳儿的媳妇儿们无不流露出几分得意儿来。

此时的“斜张桥”就是云安场的大舞台,熟悉的相互问侯拜年的嬉闹声玩笑声和着远近的炮仗声喧染着云安人特有的性格。

叙说云阳50:云安的地标“斜张桥”(下),图片,第2张

如果要诗意化“斜张桥”,用“彩虹卧波”“纽带连岸”就显得有点儿华而不实。不符合云安人朴实的性格。

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日常生活中把“斜张桥”喻为一根扁担,一头担物质,一头担着精神,倒是实在。

具象的是:桥的南边是云安盐厂制盐车间的灶房,那里的工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的辛劳着;桥的北边是云安二校,那里的老师如园丁般精心地哺育云安的少年儿童。

站在“斜张桥”的北端仰看,盐厂塔灶的一根根烟囱吐出的浓烟,烟柱直接高高的云层,如是晚霞夕照,在微风中烟云如洁白的哈达,冉冉升起,给人油画般的美感;如果细雨霏霏,烟柱的缓缓飘移,又恰如玉龙升腾,让人过目不忘,常作无尽的遐想。

桥的北边的云安二校是在我读书的时候的七所学校中(五所小学两所中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

说来我与云安二校有过两次亲密接触。

一次是我读高中时,云安开全镇大会,镇政府把会场设在二校,会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我作为学生代表在那个主席台上的麦克风前发过言。

二次是七七年的冬天,恢复高考时云安的考场设在二校內。我在湖北沙市打工,被父亲的电报喚回来参加高考。记得那个冬日坐在云安二校的一间教室里做高考的卷子。寒冬稀薄的阳光在窗户外,窗户内做数学题的我却满头大汗,那卷子上的题太难了,除了第一题用十字相乘法做起了,余下的题都让我伤脑筋。从而心头着急地使我浑身躁热。

不过,感谢二校这块福地,终究还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站在“斜张桥”的南端俯看,汤溪河水在这一河段最为温婉。顺着二校门外的堡坎不急不慢地缓缓地漾着向下流去。这堡坎是汤溪河北岸唯一的一段挡墙,南岸的堡坎则多矣。

从飞机洞下的蔡家桥绵延至叶家埠再到石咀上的渡船码头,骄傲的汤溪河水被堡坎的挡墙束缚而急促不安,经沙湾河坝柴湾河坝的调节,下紫荆桥的门前之后,穿过“斜张桥”,再流到二校外边的地段,河水就舒缓多了。

叙说云阳50:云安的地标“斜张桥”(下),图片,第3张

王明

站在桥的栏杆边,在冬春季节,看得见油绿的藻草在枯水里逍遥地浮动;在洪水的季节,暴涨的汤溪河个性分明,猖狂的河水嚣张地奔“斜张桥”而来,咆哮着穿桥而过。

全镇南北两岸的工人学生居民看着“斜张桥”在中流里如砥柱般魏魏然,踏实地走在“斜张桥”上,尽管桥下河水一川浩浩,但过河的人们,早把以前那些年,涨水打渡船过河的惊险全抛到九霄云外。

“斜张桥”是云安镇那时的地标。其在云安人心中的地位,用现在的话说,一定担得起“高大上”的赞誉。

如果“云安镇志”里设一栏“地标史”的话,从“文峰塔、大院坝、祖师庙、梓童宫、箭楼、俱乐部、江西街、大会馆、石咀上、滴水寺、文昌宫……”一路走来,“斜张桥”与之并肩毫不逊色。

“斜张桥”上留有每一个云安人的足印。

云安的每一个人在“斜张桥”的生命中都捐献有自身的血液。

设如让每一个云安人来摆一则关于“斜张桥”的农门阵,肯定的都一定有关联自己的素材,这恰如“斜张桥”下汤溪河的流水,从不枯竭,永不干涸。因此,我想可不可以这样说,凡是当代云安人的回忆里都抹不去“斜张桥”。

“斜张桥”不仅是云安镇的地理标志,也是云安人的心理标志。

2022.2.10.在万州名亨。

编辑熊道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叙说云阳50:云安的地标“斜张桥”(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