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带领人马顺利攻下南京城,下令处死夏原吉,不料夏原
1402年,朱棣带领人马顺利攻下南京城,下令处死夏原吉,不料夏原吉神色自若,道:“我自知必死,但可否宽限三天,让我把手头上的工作整理好。”
朱棣听后愣在原地,心道:我要杀他,他竟然不求饶命,还想着工作?
夏元吉相较于许多明朝的大臣来说并不出名,但这不意味着这个人没有能力,相反,他从朱元璋时期就入朝为官,历经五朝,干到了朱瞻基时代。
而且,夏原吉的工作内容多是跟金钱打交道,素有明初“大管家“之称”,这在明朝严苛的经济政策下,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夏原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夏原吉1366年出生于长沙府湘阴,父亲是当地的教谕官,但夏父陪伴他的时间非常有限,没过几年,夏父便因为劳累过度去世。
自此照顾一家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夏原吉的身上,他一边继续致力于学问,一边开始兼职教导蒙学,以赡养母亲和弟弟们。
夏原吉23岁那年,获得了乡里的推荐到京城国子监学习。
学习的内容,说得简单点就是抄写东西,因此引起了很多读书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朱元璋不识货,学习起来极其不认真,动不动就有事请假。
一日,朱元璋闲来无事,想去看看这批学生怎么样,结果朱元璋到了国子监之后,发现里面冷冷清清的,他脸色发沉地绕了两圈,只有一个人在里面认真的抄写文章。
朱元璋对着身边的太监问道:“这个人是谁?”
太监赶忙说道:“这人是湘阴推荐的夏原吉。”
朱元璋又看了夏原吉一眼,虽然没再说话,但回去之后立即钦点他入宫担任制诰官,不久之后,便破格将其升到了户部主事。
要知道,户部可以说是明朝最高危的职业,一旦贪污被查就是杀无赦,而明朝贪污的标准创了历朝最低,只有六十两。
可见在户部当差既危险还没有油水,这也导致明朝时期的户部尚书往往任职一两年就被撤职或者处死,但夏原吉进了户部之后,始终尽职尽责,无论自己的上司是朱元璋还是朱允炆,他都永远站在自己的岗位之上。
1402年,朱棣带领人马攻进了南京城,宫里的人能跑的都已悉数逃跑,但夏原吉却留了下来。
对于建文帝的旧臣,朱棣自然不会心慈手软,他直接下令将夏原吉处死,但是奉命而去的人并没有下手,反而忐忑的回来说道:“陛下,夏原吉说他自知死期将至,希望皇上给他三天的时间,他将手里的工作完成再赴死。”
朱棣眉头一皱,哪有人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于是偷偷去看了夏原吉,只见夏原吉正争分夺秒地计算此次战争的损失以及防御等诸多费用。
朱棣见此,对夏原吉起了惜才之心,不仅下令将夏原吉释放,而且还让他继续留在了户部,担任户部尚书。
不少臣子以夏原吉为建文旧臣而抨击他,希望朱棣不要将这一“危险分子”留下来,朱棣听了各位大臣的劝言,摇摇头,坚定道:“夏原吉此人非同一般,他不仅是建文的旧臣,还是太祖的臣子,将来也会成为我的忠臣。”
夏原吉没有辜负朱棣的信任,很快将大明朝的国库充实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朱棣的北征以及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令人无奈的是,朱棣是一个马背上的皇帝,在他多次亲征的情况下,夏原吉就算再有能力也拦不住国库里的钱不断往外流。
等到朱棣人生中最后一一亲征时,夏原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直白的表示道:“国库里的钱已经无法支持陛下亲征,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棣可不管这么多,心道国库里哪会说没钱就没钱了,一定是你给贪了。遂将夏原吉关进了大牢中,并且下令抄了夏原吉的家。
结果锦衣卫去了夏原吉的家后,发现夏原吉的府上真是寒碜到了极点,不仅没有丫鬟奴才,就连一件能拿得出手的家具都没有,如果说这是户部尚书的家,估计没人会相信。
锦衣卫将情况报告给了朱棣之后,朱棣心知冤枉了夏原吉,但此时他亲征心情急切,怕此时将夏原吉放出来,阻挠他亲征,便继续将夏原吉关在牢中,命人好好照顾夏原吉的起居,等他亲征回来再放出来。
谁料朱棣此次亲征直接病死在了途中,弥留之际,他想起来夏原吉,突然喊道:“夏原吉是真的忠诚于我啊...”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他将夏原吉从牢中放出,继续重用他,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朱高炽也因病去世,太子朱瞻基登上皇位,他对于夏原吉的态度也如先前的皇帝们一样信任有加。
之后,朱瞻基为是否亲征朱高熙犹豫不决时,夏原吉果断地站在了“同意”的一面,让朱瞻基下定决心亲征,清扫了朱高熙这一障碍。
1430年,夏原吉逝世,终年六十五岁,朱瞻基为表示对夏原吉的认可,追赠其为太师,谥号“忠靖”,为夏原吉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明史》
作者:z
编辑:一一
#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朱棣听后愣在原地,心道:我要杀他,他竟然不求饶命,还想着工作?
夏元吉相较于许多明朝的大臣来说并不出名,但这不意味着这个人没有能力,相反,他从朱元璋时期就入朝为官,历经五朝,干到了朱瞻基时代。
而且,夏原吉的工作内容多是跟金钱打交道,素有明初“大管家“之称”,这在明朝严苛的经济政策下,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夏原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夏原吉1366年出生于长沙府湘阴,父亲是当地的教谕官,但夏父陪伴他的时间非常有限,没过几年,夏父便因为劳累过度去世。
自此照顾一家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夏原吉的身上,他一边继续致力于学问,一边开始兼职教导蒙学,以赡养母亲和弟弟们。
夏原吉23岁那年,获得了乡里的推荐到京城国子监学习。
学习的内容,说得简单点就是抄写东西,因此引起了很多读书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朱元璋不识货,学习起来极其不认真,动不动就有事请假。
一日,朱元璋闲来无事,想去看看这批学生怎么样,结果朱元璋到了国子监之后,发现里面冷冷清清的,他脸色发沉地绕了两圈,只有一个人在里面认真的抄写文章。
朱元璋对着身边的太监问道:“这个人是谁?”
太监赶忙说道:“这人是湘阴推荐的夏原吉。”
朱元璋又看了夏原吉一眼,虽然没再说话,但回去之后立即钦点他入宫担任制诰官,不久之后,便破格将其升到了户部主事。
要知道,户部可以说是明朝最高危的职业,一旦贪污被查就是杀无赦,而明朝贪污的标准创了历朝最低,只有六十两。
可见在户部当差既危险还没有油水,这也导致明朝时期的户部尚书往往任职一两年就被撤职或者处死,但夏原吉进了户部之后,始终尽职尽责,无论自己的上司是朱元璋还是朱允炆,他都永远站在自己的岗位之上。
1402年,朱棣带领人马攻进了南京城,宫里的人能跑的都已悉数逃跑,但夏原吉却留了下来。
对于建文帝的旧臣,朱棣自然不会心慈手软,他直接下令将夏原吉处死,但是奉命而去的人并没有下手,反而忐忑的回来说道:“陛下,夏原吉说他自知死期将至,希望皇上给他三天的时间,他将手里的工作完成再赴死。”
朱棣眉头一皱,哪有人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于是偷偷去看了夏原吉,只见夏原吉正争分夺秒地计算此次战争的损失以及防御等诸多费用。
朱棣见此,对夏原吉起了惜才之心,不仅下令将夏原吉释放,而且还让他继续留在了户部,担任户部尚书。
不少臣子以夏原吉为建文旧臣而抨击他,希望朱棣不要将这一“危险分子”留下来,朱棣听了各位大臣的劝言,摇摇头,坚定道:“夏原吉此人非同一般,他不仅是建文的旧臣,还是太祖的臣子,将来也会成为我的忠臣。”
夏原吉没有辜负朱棣的信任,很快将大明朝的国库充实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朱棣的北征以及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令人无奈的是,朱棣是一个马背上的皇帝,在他多次亲征的情况下,夏原吉就算再有能力也拦不住国库里的钱不断往外流。
等到朱棣人生中最后一一亲征时,夏原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直白的表示道:“国库里的钱已经无法支持陛下亲征,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棣可不管这么多,心道国库里哪会说没钱就没钱了,一定是你给贪了。遂将夏原吉关进了大牢中,并且下令抄了夏原吉的家。
结果锦衣卫去了夏原吉的家后,发现夏原吉的府上真是寒碜到了极点,不仅没有丫鬟奴才,就连一件能拿得出手的家具都没有,如果说这是户部尚书的家,估计没人会相信。
锦衣卫将情况报告给了朱棣之后,朱棣心知冤枉了夏原吉,但此时他亲征心情急切,怕此时将夏原吉放出来,阻挠他亲征,便继续将夏原吉关在牢中,命人好好照顾夏原吉的起居,等他亲征回来再放出来。
谁料朱棣此次亲征直接病死在了途中,弥留之际,他想起来夏原吉,突然喊道:“夏原吉是真的忠诚于我啊...”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他将夏原吉从牢中放出,继续重用他,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朱高炽也因病去世,太子朱瞻基登上皇位,他对于夏原吉的态度也如先前的皇帝们一样信任有加。
之后,朱瞻基为是否亲征朱高熙犹豫不决时,夏原吉果断地站在了“同意”的一面,让朱瞻基下定决心亲征,清扫了朱高熙这一障碍。
1430年,夏原吉逝世,终年六十五岁,朱瞻基为表示对夏原吉的认可,追赠其为太师,谥号“忠靖”,为夏原吉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明史》
作者:z
编辑:一一
#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