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永利:结缘光华

散文王永利:结缘光华,第1张

散文王永利:结缘光华,第2张文/ 王永利 图/网络其实我参加工作,不是一开始就到光华(光华染织厂)的,记得高中毕业后闲了一段时间,然后先到街道办的一个加工厂上班。那家街道工厂也就十几个人,一水儿的岁数大的女同志,都是我们街道的大妈,有的与我的父母熟悉。当时在小厂还有一个我的同学“大扁儿“,他也是还没找到工作,临时在这儿先干着。小厂负责加工机器用的橡皮垫。将碎原料放进模具里,推入槽中,慢慢旋下冲压转轮,待到轮头完全咬入模具内时,在用力转动动转轮上的手柄,“吭”“吭”“吭”,一下、两下、三下,直到完全上了劲儿,这时可以坐下歇会儿,模具是有温度的,碎原料在温度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大概是几分钟吧(具体忘了),就成型了。旋开转轮,取出模具,用改锥挑出产品,放进成品筐,再进行下一轮的操作。加工这东西也有技巧,不用力不行,时间短不行,时间短“不熟”就是次品。我和“大扁”都是男的,年轻、有劲,这一点那些大妈特别满意。也有出次品的时候,记得一次为了图快,多出东西,就缩短了时间,结果都”不熟”,成废品了,组长指出原因,自己感到很惭愧,有了这次教训,再不敢马虎了。上夜班的印象很深,每天晚上十点上,早上6点下。每天老妈给我准备夜宵,装在铝制的饭盒里带着。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吃一口,俗称“夜宵”。记得清清楚楚,每月十六元工资。记得当第一次拿到工资交给老妈时,心里真是挺自豪的,终于能帮家里分担点了。那时候一包“鱼皮豆儿”五分钱,一盒“农耕”香烟八分钱,半簸萁西红柿才一角钱。十六元虽然不多,但也能给家里贴补一大块呢。散文王永利:结缘光华,第3张干了差不多有半年吧,直到赶上父亲的单位光华(光华染织厂)招工,才结束小厂的工作经历。那是在某天在家里听父亲说单位准备招一批家属工,我心动了。父亲的单位是全民所有制大厂,有两千人多人的职工。那时候全民所有制单位,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父亲在染布车间,算是一个“头儿”,我想应该没问题。于是,先由父亲给报了名,从那时起就盼着那一天的到来。过了一段时间的某一天,父亲下班回到家说,这次所有报名人员要进行文化考试,择优录取。气氛陡然紧张了,先前的那种踏实,没问题的心情一扫而光,与之而来的是忐忑与翻书本的复习。考试地点在日坛公园北门,朝鲜大使馆的西边一所学校,好像是一所中学,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考的是什么,也都忘了。只记得事后得知有一百六七人参加,我考了第五十几名,这是后来父亲告诉我的,不算优秀也不算最次。这一来算踏实了,总算有了着落,心算定了下来。记得到厂报道那天,是在光华的大礼堂,已经忘了当时开会说的是什么,最关注的是分配部门,我还有其他近二十人,被分到了食堂。说实话,当听到时,心里这个别扭,为什么是食堂?为什么不是车间?那时候都愿意被分到车间,还有保全,就是维修机器的部门,挎着个电工的维修皮带,上面插着些钳子、改锥等工具,满处转转,神气十足。这是让我们特别向往的工种。但这些已不属于我,我不得不接受被分到食堂的现实。回家也曾跟父亲说了,想让他想想办法,调到其他部门,父亲说:“先干着吧,过段时间再说。”没办法,于是打消了胡思乱想的念头,踏实了下来。开始了光华的工作和生活。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有了变化,到了别的部门,我的人生轨迹恐怕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散文王永利:结缘光华,第4张回首看来,一个人的人生仿佛上天规划好了,冥冥中有什么东西在指引你,在什么阶段,做什么选择,遇到哪些人,都是一种安排,不可更改。我想我与光华就属于这种安排,一份注定的缘份吧。感谢这份缘份,它带给了我许多美好的经历与回忆,并且有缘结识了那些一路走过,相识、相知、相伴的同事、朋友,且一同成为“光华人”。

 作者:王永利北京人,微信名-流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散文王永利:结缘光华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