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第1张

  //  

海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其下游平原主要由黄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滦河等河流洪积冲积形成,是京津冀城市群所在区域。海河平原是我国城水关系紧张的典型区域,了解历史时期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对改善区域城水关系、延续流域地方性景观及促进宜居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河平原为例,研究历史时期平原城镇分布演变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

该成果由北京大学团队与中国水科院杜龙江教授级高工合作完成,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2130804)、中德合作研究小组项目(编号GZ1457)的支持,并在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SCI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在线刊发。

全球许多大都市和城市群分布于大江大河下游平原上。中国东部沿海的河流入海口平原也是人口、经济最集中的区域。强人工干预导致流域水环境衰退,河流下游平原普遍面临水资源匮乏、洪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严重等城水关系危机。河流奠定了城镇聚落的生存水源、生产条件、交通区位,城镇聚落时空分布受到河流地貌环境的影响;人类适应城镇发展需要对河流水系进行改造与重塑。城镇格局与河流地貌的大尺度长时序耦合互动关系,而大时空尺度下的平原城镇布局演变与河流地貌环境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还有待完善。

海河平原是我国城水关系问题尤为突出的区域,山前拦蓄与平原地下水超采导致水环境衰退严重,影响城乡空间的宜居性与可持续发展。历史时期,海河平原河流地貌环境演变与以黄河为主的河流变迁关系密切,又深刻地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本文以海河平原为例,研究历史时期平原城镇分布演变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对改善区域城水关系、延续流域地方性景观及促进宜居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

本文从流域城水互动演化的视角出发,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历史时期海河平原城镇分布对河流地貌环境具有怎样的适应机制?

(2)河流地貌环境下的城镇分布格局怎样受到气候周期波动的影响?

(3)人类如何根据城镇发展需要对自然水系结构进行改造与重塑?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2张图 研究区域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3张图 分析框架

本文基于对邵时雄先生的中国黄淮海平原地貌图、吴忱先生的华北平原地面古河道带图和华北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图的数字化,结合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历史城镇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统计学检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尝试揭示自221B.C.至今的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与河流水系互动演化的过程与机制。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4张
 海河平原各朝代城镇分布核密度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5张
 不同等级城镇分布变化统计
研究结果表明:1)公元前221年至今2200多年来,海河平原不同等级城镇对河流地貌环境具有选择适应机制;2)气候波动影响城镇布局由山前倾斜平原向中部冲积平原的扩张与收缩;3)人类通过流域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水系进行改造与重建,以适应区域及城镇不断扩大的发展需要。

城水关系长时序演化规律对宜居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总结来说,河流地貌环境影响城镇的选址布局与发展延续,不同等级城镇对河流地貌环境具有选择适应机制山前倾斜平原的洪冲积扇和浅部埋藏古河道带是成为海河平原历史时期最适宜县级以上城镇发展的区域。同时,县级以上城镇由山前向冲积平原的扩展和收缩收到气候波动影响;而县级城镇分布则更具随机性和稳定性。城镇体系因发展需求对自然水系进行改造与重建,为了串联各个重要城市节点,将东西向的自然河流通过南北向的人工运河相互连通,也促进了不同时期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例如早期的邺城、中期的大名、后期的天津等。

城镇获取生态环境资源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凭借自然禀赋,如历史时期以来始终稳定发展山前城市带;二是借助人工设计,如北宋塘泺水系统和进行中的雄安新区。然而,人工营建并非城镇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建立以尊重流域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并合理利用流域城水关系规律,有助于使城乡空间宜居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韧性和较低维护成本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6张

图 水系结构变化与城镇布局演变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7张

文章信息:

Longjiang Du, Fang Wang*, Qixuan Zhang, Yuanyang Fang. Adap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tribution to the river fluvial geomorphic environmen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iver system structure by urban distribution in Haihe Plain in the past 2200 years.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22: 1-13, Doi: 10.1002/rra.3935

文章链接:
/10.1002/rra.3935

关键词
Adaptation of Urban Layout; Reconstruction of Nature; River Geomorphic Environment; Urban Distribution; Haihe Plain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8张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9张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10张

张启璇(21级硕士生)
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图片,第11张

方远炀(20级硕士生)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宜居城乡地方性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及方法”(编号52130804):对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度项目指南》中的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9)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和绿色建筑设计”,所属研究方向为“(10)宜居城乡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执行期为2022年1月-2026年12月。项目负责人为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合作单位负责人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

为实现城乡宜居目标,以景观生态规划方法途径,解决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以及城乡协同发展的问题。地方性景观作为实现目标、方法途径、解决问题三者的核心纽带,正成为研究的关键和突破口。为此,该研究面向并选取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高密高强极化地区、环境约束的快速发展地区等三类典型地区,从城乡地方性景观生态的类型多样性、结构整体性,以及演化适应性等三方面来构建“地方性景观理论”,并进行技术方法整合集成,提出规划设计实践策略,从而创立服务人地协调和城乡协同的宜居城乡地方性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

供稿:张启璇

供图:张启璇

方远炀

编辑:章佳茵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论文 | 近2200年来海河平原城镇布局对河流地貌环境的适应与重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