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证论治的几个方剂,第1张

痿,即痿䗪,肢体痿废。是指四肢痰软无力、肌肉萎缩、舌木难语、吞咽障碍,甚则呼吸困难,出现功能丧失的疾病。《治准绳》说:“痿者手足痿软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在古代文献中,《内经》称“痿躄”。痿是指肢体痿弱而不用,躄指下肢软弱无力,并指出“皮痿”、“肉痿”、“筋痿”、 “脉痿”、“骨瘘" 和五脏痿等不同名称。《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名日“枯”。后世医家则均称“痿”。本病初期中期多为湿热,后期或久病不愈多转为虚或虚热。

西医的多发性神经根炎、肌萎缩、重证肌无力等,在疾病的某些过程中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不同脉证分为如下证型:

肺阴不足:热邪为患,咳嗽口渴,咯痰不利,喘呼不已,腿脚痿软,行步艰难;热伤肺津,津液不足以敷布,衢脉失其润养。脉浮大而数、舌质红、苔黄。

心脾亏损:心主神志,主运化,心虛则神不内守,脾虚则运化失司。症见食少倦怠、四肢痿软、肌肤不仁,或自汗短气、心悸键忘、头眩耳鸣、失眠多梦、脉细无力、舌谈苔白。

肝肾阴亏:头晕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脚软无力,步履艰难;或背屈腰弯,不能直伸,男子遗精滑泄,女子月经不调,脉细涩而弱,舌质淡少苔。

湿热内蕴:湿性粘腻,重着停滯,故症见身体沉重、两足痿软无力,且浮肿。热易伤津液,所以口干、烦闷,时见小便热涩作痛,脉象濡数,舌苔黄腻。

【治法】因本病属阴液亏虚为主,据此治疗原则,以滋养清润为主,故辛燥药物应当慎用。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

肺阴不足:宜养阴清肺、润燥,方用“泻白散”合“二冬二母汤”或清燥救燥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沙参、知母、天冬、麦冬、贝母)。

心脾亏损:宜补益心脾,方用“五瘘汤"或“归脾汤”。

心阴虚,加生地、麦冬、百合;脾虚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大枣、炙甘草。

肝肾不足:宜滋补肾,方用“虎潜丸”。常用滋肝药:枸杞、山萸、首乌、女贞子、熟地;补肝血药有:当归、阿胶、生地、白芍、鸡血藤;平肝一般用:明天麻、钩藤、僵蚕、菊花。

湿热内蕴:宜清热化湿,方用“加味二妙丸"。常以芳香化湿、燥湿通络药藿香、苍术、茯苓、苡仁、萆等。

【附方】:

泻白散合二陈二母汤(脉因症治方)

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知母9克、川贝母9克、麦冬12克、甘草3克、粳米100克 

五痿汤(医学心悟方)或归脾汤

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9克、甘草6克、当归12克、苡仁12克、麦冬9克、黄柏9克、知母9克、木香9克、生姜9克、大枣 5枚

归脾汤

人参6克、白术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炒枣仁9克、龙眼肉9克、木香3克、甘草3克、炙远志8克

虎潜丸(丹溪方)

制龟板12克、黄柏12克、熟地100克、知母100克、川牛膝150克、锁阳30克、虎骨30克、当归30克、白芍50克、干姜15克、陈皮10克, 共研细末,羊肉1公斤,酒煮制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1日2次,,淡盐水送下。

【加减】若久病痿软而厥冷少气者,可酌加龟板胶、党参、菟丝子、杜仲、补骨脂、大枣之类。

加味二妙丸(类证治裁方}

黄柏60克、苍术120克、当归30克、牛滕80克、防已30克、萆薢30克、龟板30克、秦艽15克 。共研细末为丸,每服8克,1日3次,白开水送下。

痿躄一症,虚证为多,虽有实证,但亦为本虚标实。历代医家论痿,多主阴虚,治重滋阴为主。然据临床所见,阳虑者亦有之,故治痿不能固执一端。《景岳全书●痿证》论指出:“ 痿证之义,内经言之详矣。观所列五脏之证,皆言为热。而五脏之证又总于肺热叶焦,以致金燥水亏,乃成痿证。....则又非尽为火证,此其有余不尽之意,犹有可知,故因此而生火者亦有之,因此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元气败伤则精虛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故当酌寒热之浅深,审虛实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全矣。”

(马润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瘘证论治的几个方剂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