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时代的高考,第1张

当前高考作文越来越规避“二元对立”的命题模式,走向“多元有序”(孙绍振语)。这就要求考生对具体的材料作具体分析,不能含糊其辞。要着力训练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的思辨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评价体系的一个热词就是对热点事件的“思辨”。“思辨”是高考作文的刚性要求。这类思辨题有一个特点,材料中往往呈现或隐含两种对立的观点、做法与主张,最鲜明的标志是“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或者“人们对此有争议”。

如2015年新课标1卷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开车不系安全带一事这道题的要求是根据材料写一封书信,这让很多同学备考的同学眼前一片茫然,就材料而言,这道题是不能直接看出思辨性的,但在材料的结尾,“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这是思辨题型的标志:将两种主张与不同态度融入到叙述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做法当中。

而在2017年高考作文的思辨水平出现了一个梯度上升,直接提供十二个当代中国关键词,让考生自由组合,向外国友人“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要实现辩证分析,就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谨防“一根筋”。十二个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孤立的看是不全面的,看问题要懂得全面分析,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而造成通常所说的“一根筋”。

第二、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2017年高考作文所提供十二个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谨防“近视眼”。

另外,平时多读报,心存天下,这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思维,拓宽写作视野。

◣现场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杭州交警面向外卖平台送餐人员发放《外卖小哥交通安全手册》,通过专项考试免费获得手册后,送餐人员若因交通违章需要接受,现场处理,警方可根据“赶时间送餐”的实际情况,允许送餐员在一周时间内自行选择时间。“弹性受罚”,这一措施引发了热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只能告诉你:高考前 我们提前一周一放假 我在睡觉 OK

思辨时代的高考,第2张

思辨时代的高考,第3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思辨时代的高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