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松草书作品大家谈
沈水松
砚耕数十载,醉心于晋唐。先登山谷道,后入草圣房。笔墨多素味,型追鲁直状。问学颐斋师,受益新思想。融汇期美意,格高自芬芳。
水松学兄草书从怀素入手,上溯到东晋二王一脉的今草,使转以王献之破体书为形质,参用米芾的行楷点画为性情,形成了典雅而流畅的个人书风。用笔瘦硬劲挺,结字舒展开张,整体布局自然和谐。
多年来,水松能够一以贯之地坚守传统,遵循晋唐草书的脉络,结合宋元以来草书流派的多样性,始终沉浸在古典书法传统中,难能可贵。敬佩敬佩!
——汪永江
▲ 梁能伟【评】:沈水松此幅《贺伟军诗》草书作品,笔墨酣畅、行云流 水,给人畅快淋漓之感;章法上大小错落、疏密有致,浓淡之间收放自如、得心应手;挥毫成竹在胸、沉着果敢,无拖泥带水纤弱之态;惟觉牵丝萦带过多影响了整幅作品的节奏。
▲ 李 锐【评】:古语有云“字如其人”。水松大兄为人谦和亦有守,书亦然也。今创作的陶潜诗《饮酒二十首》(其五)草书作品,笔画遒劲朴茂,拟怀素心法;体势一束一放,存山谷遗风。通篇开合有度,不事乖张,求其不激不励,风规致远,直追晋人之格,使愚浊睫一清。惟大作第五行中“飞”“此”两字体势稍显牵强,但瑕不掩瑜。
▲ 张洁明【评】:水松草书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拟怀素自叙帖,中锋行笔,线条凝练柔韧,圆厚而通畅。章法纵横捭阖,轻松自如。可谓得素草三昧。水松似乎已经找到了一种最合适表达自己内心哀乐情绪的一种途径,水松复何求焉!
▲ 胡宗江【评】 : 观 水松 兄草书王冕《墨梅》诗,给人轻松畅达,一挥而就,时见妙处。骨气清健,用笔果敢,随性情而发,颇得素师三昧。米南 宫云:“得笔则细若丝发亦佳,不得笔虽大逾寻丈终无骨气。”水松兄以为然否?
▲俞 治【评】:水松兄这幅《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草书作品,写得厚重沉着,灵动洒脱,一如其人。此作以怀素为体,以自我为魂,既有《自叙帖》之连绵不绝,又有《千字文》之萧散,随遇而安。字形、墨色、空间有强烈的对比而不觉得突兀,既有大开大合之变化,又有细腻感人之细节,通篇自然流畅,似已达到人书渐合之境。
▲刘勋勇【评】: 沈水松先生草书《扇面组合》简谈,扇面书法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由来已久。然而,因其形制独特等因素影响,使得在扇面上书写、创作变得并不容易。水松兄创作的这组扇面,较好地借鉴和把握了扇面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点。作品以怀素、山谷书风为主基调,笔墨自然,线条圆实,结字多姿,气息通畅,并通过疏密、虚实变化等手段克服形制不规则带来的困扰,使作品整体上呈现出和协统一、动静有致、神采焕发的和谐与跳动之美。当然,作品中个別字的使用上也有欠推敲之处,如“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留”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松”,尽管这些对作品本身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影响不大,但如能更谨慎一点,作品整体质量的把控会更好。
▲曾惠平【评】:沈水松创作的白居易诗《岁晚》,草书,三条屏。乍看,会觉得平淡无奇,是随意之作,细细研读,方觉得“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字字珠玑可爱,笔笔灵动飘逸,这叫厚积薄发。是沈君长期钻研、学习经典的的写照。概述起来,一是通篇浑然天成,其熟练程度可算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二是如幻如梦,亦古亦新。观其书,既有怀素风雅,圆行方止,又有山谷骨力,如溶金出冶,随地流走。三是其最可贵之处集中体现了一个“静”字。古云:楷书贵动,草书贵静,难就难在一个“静”字了得。遍观今人写草书,多有浮躁,狂妄,不安,不晓何处起,何处终,一任放纵,难以收敛。
此是学书的楷模。
▲ 李 杰【评】:水松这幅草书《廿四节气歌》,是写得不错的作品。其纵横开合的气势、潇洒灵动的用笔、简便舒缓的结字颇有唐怀素狂草一路的气象。近人高二适对怀素曾有诗评:“醉僧狂来轻世界,欲求此伎谁能外”。点出“狂”是草书的要旨,而狂来自于酒。水松能得之乎?化之乎?
▲赵 玄【评】:近几年,堪称水松书法的爆发期,尤其是草书,日益精进。他似乎从黄山谷的大草里寻摸到了草书的精义所在,但并不拘泥于黄山谷的纵横奇崛的面貌,其间还参入了怀素小草的恬淡虚靜与怀素大草的连绵生辣。故水松的草书,线质圆转坚挺,结字飘逸俊秀,章法纵横恣肆,节奏跌宕流畅。成功的草书创作,要求自如地起承转合、要求相悖相辅而相成,外在自由飘洒又不乏内在的秩序。对如此苛刻的要求,水松都提供了高水平的展示。
▲彭正勇【评】:沈水松草书《云没风随》联,写得纵逸潇洒,收放自如,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较强。在空间布白上,作者彰显了“对立统一”法则,表现出对笔墨驾驭较为熟练的控制力,不失为一件吸引眼球的作品。此作流畅性甚佳,但作品稍显流滑,在线条表现上,如能加强篆隶书的线质训练和融合,尤其是长线条的圆厚质感、节奏韧劲的更多表达和呈现,作品则更佳。
▲胡立伟【评】:水松兄是位对书法的执着者,这种态度纯而简,不含杂质。他谙乐理,时操琴,将音的节奏带入书法线条的律动中是他的追求。其创作的黄庭坚《东林寺二首·其一》诗句草书小品,将怀素、山谷书风结合己意相融其中。整体上,重心上移,中锋控笔稳妥,行气摆动有致,空间留白自如。从局部看,第四行更有玩味处。书法小品的难度在于要有大气象,观此作未现局促之感。倘若微调之,顶部贴边稍加变化,点状用笔布置再多样些,或许更佳。
▲吴鸿发【评】:水松这幅王昌龄诗《从军行七首·其四》草书横幅作品,取法于怀素草书《自叙帖》。作品首要入人于眼帘的是其高古。章法大开大合,自然舒展。通篇布局有蔬密虚实、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谒。线条力量弥满,圆健得势,有万毫齐力,锥子画沙之感。笔墨运用畅快、充分。结字布白、偏旁组合、进退参差有致,张驰迎让有情。若能迎合当下的笔墨浓淡、块面组合的创作理念,或许作品有更高水平。
书法评论家:
汪永江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梁能伟
中国书协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书协副主席、乌兰察布市书协主席
李 锐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深圳市书协副秘书长
张洁明
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兼行书委员会副主任、金山区书协主席
胡宗江
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理事兼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济南市书协主席团成员
俞 治
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武威市书协副主席
刘勋勇
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书协理事、深圳市书协副主席兼行书委员会主任
曾惠平
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书协理事、惠州市书协主席
李 杰
中国书协会员、原古循书画院院长、原惠州市书协副主席
赵 玄
中国书协会员、原惠州市机关书画院院长、原惠州市书协副主席
彭正勇
中国书协会员、新疆书法院执行院长、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胡立伟
中国书协会员、古循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原惠州市书协副主席
吴鸿发
中国书协会员、惠州市硬协主席、古循书院副院长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