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天福宫建筑,第1张

民间奉祀的诸神,最普通的要算"天妃"(妈祖)了。民间俗称"妈祖娘娘",妈祖以"护国庇民,宏仁善济,知人祸,救难扶危"无所不能的神力倍受民间-特别是沿海百姓的崇拜和信仰。在十三世纪末。华人纷纷漂洋过海移居海外,为求消灾避难,航海平安,他们都拜祀海上保护神"妈祖"庇护,因而源自"唐山"的妈祖信仰,就被当作具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如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马六甲"青云亭"和清道光年间新加坡"天福宫"至今依旧香火鼎盛,并受世界人民所重视,而激发起"妈祖文化"的热潮。这始续不衰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妈祖这一历史人物在民间传神的丰富内涵。千百年来,妈祖信仰所留下大量的文化遗迹,是研究世界各国的经济史、航海史、艺术史、科技史和华人史的宝贵资料,为旅居海外的华商后代了解自己文化渊源,提高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感情。都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一、历史沿革

"天福宫"位于新加坡的直律亚逸街,历史记载:直律亚逸(巫语水湾之意)系石叻坡(今称新加坡)的一个避风港口,三围群山连绵,面临汪洋大龈十四世纪;华人移居南洋群岛,直律亚逸成为移民渔船出海停泊的安全港口。他们靠海业为生,在海山护龙之地设坛奉祀海神"妈祖";每当出海之前和丰载安归。无不拜谢"妈祖"的恩伯。"妈祖"源于福建莆田循州岛。福建移民更为亲切俗 称"姑妈"、"妈祖婆婆"。因此福建人走到那里,妈祖信仰就带到那里,各地"天后富"大都是福建南邦的会馆。道光元年(公元 1821),以"福帮"为主的信众建起了一座只能避风雨而简陋的妈祖庙。随着直律亚逸免受灾害,风调雨顺,人民祥瑞丰年,海上贸易日益昌盛,来往船只增多。小小的神庙不够满足使用。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福帮"捐资在原址建起了南洋群岛第一座具有规模的妈祖庙-一"天福宫"。"天福官"靠山面海,"山门殿"和"天妃殿"于道光壬寅年( 1840)落成。天妃殿中间奉把"妈祖"神像也是从福建循州岛祖庙分灵到天福宫。天福宫建筑的名师巧匠和材料都来自福建。由于海上交通运输的困难,后殿续建的"观音殿"至道光廿二年(1842)才告落成。"天福官"以中轴线前后三进院落,后又于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在天福官的左右两侧兴建了"崇德楼"(现为庆德会)和"崇文阁"。东楼西阁左右对称,朝案并立,丰富了天福官的建筑形制和群体规模。总体施工于道光戍年(公元1850年)才告段落并立碑为祀。几十年后,数历沧桑的"天福宫"饱受风吹雨打,许多要构架梁遭受严重腐蚀与糟泊。于光绪丙午年(公元1906年)"福帮"领导机构"福建会馆"众志士捐资对"天福宫"进行大面积的修复,使"天福宫"恢复如初,香火随之更为鼎旺。宫中的妈祖也"昭灵显佑,广济明著,大振神威"。光绪丁未年(公元1907)光绪皇帝御笔褒封"天福宫"的妈祖"波靖南溟"的九龙金匾一方,至今还完美地高悬天妃殿中央。

中国历代皇帝对妈褒奖册封不足为奇,对海外如"天福宫"妈祖所褒封之例子尚属罕见。为了使天福宫建筑布局更为完整,1940年福建会馆又在宫两侧建起了两厢配殿与堂舍,满足了人们膜拜使用的需要。天福宫-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福建地馆热心与正确的保护下得到完整的保存。1973年新加坡政府宪法宣布"天福宫"列为重点古迹保护单位。这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华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视,也是福建会馆有识之士保护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尊严做出重大努力之结果。今天的"天福宫"是华人重要文化遗产,是福建人在南洋的史艺见证。


二、建筑结构与风格

"天福宫"系福建人所建,建筑的工艺手法和材料都来源于福建,是一座正统闽南风格的宫观建筑。今天,宫周围的群山岗阜已消失无存,高厦洋宅星布,宫前的一片大海已成为繁华商业中心,山门产大街车民行人往来如梭。街两侧摊商密集。宫中红墙绿瓦,殿阁巍峨,古树掩映,古雅幽静。山门前石狮一对,分峙左右。廊产蟠龙抱柱,峥嵘威武。山门悬挂"天福宫"竖匾一方。屋顶飞檐舒展,屋脊雕有雄浑多姿的龙,神态飘逸,令人叹为观止。在四周洋宅相较的"天福宫",古刹之势,格外醒目。

1、平面布局:
"天福宫"以产后三进院落均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妃殿"、"观音殿",两丰配殿左右对称,左边有"加蓝殿""圣人殿"和"功德堂",右边有"城隍殿""德盛祠"和"西归堂",大殿产天井两侧回廊绕院,井然有序,"方正端肃,气象豪雄,藏风得水,聚气迎神"的富贵格局,既符合道观建筑形制之要求,并和阴阳五行的前后左右,主次尊卑的哲学观念和伦理礼制的思想相吻合。"天妃殿"台基面积334平方米,"山门殿"为160平方米,"观音殿"为140平方米,回廊为60平方米,两厢配殿为474平方米,庭院则门娄15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1183平方米,天井和内庭院面积为770平方米,加宫前路阶总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

2、柱与柱础:
"天福宫"大殿系十四根直径46m,净高8米的圆型金柱,直径为42cm八角型封柱。这十六根大柱以宋代风格的梭型艺术手法(梭型柱,不但使柱体优秀美观,而在轴芯受压的力学上中间径大,增强了柱的抗弯扭强度)古代匠师具有科学性艺术工艺,依然在是清宫殿普遍应用。大殿金柱矗立,空间之大,气势雄伟,既有清时期的华丽又有宋代的风韵。山门殿、天妃殿的明间前廊系青石雕刻蟠龙抱柱,次间廊柱为六角型花岗石。柱础以绿辉岩(青石)雕刻,形式丰富,有花蓝式,鼓墩式,须弥座式,并刻有八宝、八仙等吉祥饰物。

3、梁架:
殿同由大通梁通平两金柱,与前面的大楣组成明间庞大的空间,下梁与上通梁之间以骑通拱和瓜童柱榫接牢固,上下传递屋顶上的荷载,上牌架以五弯枋楣引和连拱组成,梁头两端多采用钱尾岔。天妃殿桁条多采用梭型。步架之间多用束木榫卯结合,扦角、托木更是形态多姿。

4、斗拱:
天妃殿内外檐下设庞大雄健的斗拱,斗拱分柱头、补间和转角三种,梁枋之间多用于骑通拱、连拱、丁头拱和一斗三升。外檐挑拱设吊筒,吊筒花样有花蓝式、垂莲式、牡丹式、如意式。山门殿前檐多采用飞天、乐伎天、飞同雕拱,梁角采用鸡舌短引,组成丰富多姿的斗拱装饰之艺术。

5、屋顶:
屋顶木基层,施扁方橡和薄望板(爷板)组成,屋顶采用闽南的传统手法,两端平稳长起,具有轻巧多姿的美感。天妃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山门殿为单檐歇山三叠脊屋面,观音殿为单檐硬山三叠脊屋面。两厢配殿为硬山平脊屋面,"庆德会"与"崇文阁"系八角重檐攒尖顶屋面。瓦顶以布瓦(灰色筒板瓦)铺盖,四周绿琉璃瓦剪边。天妃殿正脊雕塑降龙。屋顶飞檐翘角以闽南独特的龙纹卷草和凤尾卷草装饰艺术。垂脊头塑有"风、调、雨、顺"和"旗、球笔、印",的吉祥神将和护法金刚,所说从明清以后的闽南艺匠将这些神将金刚装饰搬上了屋顶,从上望下注视行人出入,以观善恶,降麽伏鬼,并取象征性意义,?quot;风调雨顺" 象征"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之意,"旗、球、笔、印"与"祈求必应"同音。屋脊的龙雕塑更是一种皇权帝德和超自然神力的象征,这些丰富的装饰风格体现了福建匠师艺术魁力之杰作。

6、墙体:
天福宫墙体均用中国福建产的红青砖(小砖)砌筑。墙面粉土朱色,勒脚墙裙,后来改为花瓷砖贴面。山门殿为花岗石墙面,斩凿精细,与两侧石雕青龙白虎,龙纹景窗,组成了丰富壮观的山门墙面。

7、地面:
"天福宫"地面按闽南建筑传统手法,殿内用红方砖,天井庭院墁匍花岗石,由于海上运输的困难,庞大的石地面是没有可能,只能达到青方砖铺砌和"三合灰"捶炼而成之条件,由于海边盐水份侵蚀而腐蚀,后期维修时全部改为洋式水泥花地砖。地面的排水沟畅通四达,可满足需要。

8、装修:
天福宫不但屋顶龙脊飞檐翘角具有独特之处,内部装修更是引人注目,大殿梁袱的垫托雕刻各种仙人瑞兽,鱼龙花卉,梁下的挂楣,玲珑剔透,梁角的鳌龙插角,生动活现。步通梁面的浮雕艺术更是鬼斧神工。妈祖神龛两侧的隔扇护屏,棂花剔透,纤巧精致。更有情趣在各翘角的戗梁下都有一尊顶着大梁的洋金刚(据说当时华人遭受洋人欺凌,艺人为了发泄气愤竟将所有拱垫都雕一个洋金刚,在在下面这些网址的在南洋皆有特色)。这些奇谲富丽的装饰艺术,也是福建艺人的高超技艺和民族气节,给天福宫留下造诣极高的艺术瑰宝。

9、油漆彩画:
天福宫油彩以闽南地区的传统手法,以桐油、大漆为主颜料,颜色基调以土朱色(红土色油),后来维修改为大朱红色,木雕构件,纹饰图案均以沥粉贴金。还有前檐的步通梁等采用历史戏剧为题材的人物镏金画,整修格调富丽古雅。山门殿的门神金画更有特色,正门以双龙护珠,两侧皇宫护法太监把门。两旁次间的将军门,四尊戴盔披甲,手执金钺,神姿威武的护法将军具有降妖伏魔之势。前山门的石墙楣规人物壁画,虽然剥损模糊,但从遗留的部分看出,画面平涂淡彩,着色疏朗,笔力友邻健。犹存着明清手法的风韵。


三、传统材料应用分析

为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之价值的古建筑,必须对它建筑的传统材料之来源、产地、性质与使用方法要深刻的了解,这样对维修才能对症下药,达到复原保护之目的。

1、木材:
天福宫用的木材有三种,其中二种系针叶树。第一种木材,顺直,力学性强,多用于梁柱部分,如大殿的梭柱,相似中国南方的楠木(楠木坚实耐用,优点很多)明清宫殿多用于楠木,是一种高贵的木材。第二种殿中的檩木、椽子、望板等木材,相似南方的黄花松和杉木。第三种为阔叶树,如福建的樟木(桦木和柯木),殿中的束木、束随、通随、扦角、吊筒、花牙等均用这种木材、这种木材纹理美观,木质较硬,大部份用于木雕构件上。

2、灰浆材料:
天福宫用的灰系壳灰(又叫蛎壳灰,蛎壳灰分为三等。一等为幼白灰,二等为中灰,三等为次灰)。墙体砌筑灰浆系桃花浆(南方又称三合灰),内粉刷用的麻芹灰,外墙抹面为月白灰,屋面用的系素灰(也叫节子灰),做筒瓦用的又叫熊子灰,更重要的一种灰用于宫殿的屋脊线条,雕塑的龙钱花卉人物的灰浆叫江米灰,由糯米和灰煮熟提炼而成。还有江米灰渗白矾,渗醋灰,渗盐灰,渗糖灰,这都是闽南民间做法的一种特技方法。因此有的灰浆钙化后跟陶瓷一样坚硬光滑,这是古代匠师用传统西文经验的伟大成就。

3、砖石材料:
天福宫台斟及廊沿踏步均采用中国福建特产花岗石。蟠龙廊柱,墩狮,抱鼓,青龙白虎,墙堵花窗均采用福建的优质辉绿岩(青石)雕刻而成,青石比花岗石质地好。一般用于雕刻用材。砖有三种、建筑用的红砖与青砖,规格为4.5cm*10.5cm*23cm;另一种为地面用砖,这种砖是福建闽南传统的建材特产,由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耐热、防腐、抗压的特点。

4、瓦件:
天福宫的布瓦(南方又叫青瓦、灰瓦)。后来经维修改为红瓦,系福建一带用泥烧成的,不怕水、火、冷、热的特点。弯凹扳型为扳瓦。丰圆筒型为筒瓦(古代建筑形制规定一般民宅只能用扳瓦。宫殿、寺观、衙署、王府屋面才能用筒扳瓦)。"天福宫"屋顶檐口采用绿琉璃瓦剪边,剪边视殿的主次分别为三节边,二节边和一节边;大殿用三节边,其他展用二节边,回廊用一节边。

5、油漆、彩画颜料:
天福宫的油漆系传统桐油和生漆为主要原料。配方有苏子油、土籽、樟丹、陀僧(黄丹粉发)配制,经过高温煮炼而成。彩画颜料有二种,一种矿物质颜料,有银朱、樟丹、腊石、石黄、朱膘、雄黄等。在外墙壁画、墙头线、屋脊花纹都用此颜料。另一种是植物质颜料,有藤黄、胭脂、墨等。

"天福宫"材料多源于福建闽南。这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材料及传统使用方法,对"天福宫"的史艺价值显然是相当重要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新加坡天福宫建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