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第1张

本篇接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3)保健品”故事,介绍第4篇,新发展故事(共4068字,阅读需 13分钟)


01
万科断臂
1993年,多元化是一种常态,当时万科旗下有55家附属公司。有次王石把万科1984年到1994年的贸易亏盈相加,结果居然是负数。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2张
深圳最大证券公司君安证券总经理张国庆告知王石,准备对万科经营战略投不信任票,并建议改组董事会。
1993年,君安承销万科B股,成本每股12元,结果股票上市每股只有9元,他手中压了1000万股。张国庆此次袭击万科,就是为了炒作改组新闻,拉抬股价,然后乘机出货减亏。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3张
这是企业史上股东与董事会的一次直接对抗,王石自然不肯束手就擒,他先稳住一部分参与倡议的股东,然后向深交所提出停牌万科,同时查出君安高层在暗中建“老鼠仓”,总计购买了2000万元的万科股票,想通过炒作套利,这一发现让君安“发难”正当性受到了质疑。最终证监会站到了王石一边。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4张
万科逃过一劫,也迫使王石下决心走专业化的道路。以后几年,他先后卖掉了饮料公司、扬声器厂、供电服务公司,将全部心思放到了房地产上。

02

科龙悲剧
在广东顺德,作为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品牌力最强的冰箱企业,潘宁的珠江冰箱厂四处攻城略地。此时潘宁已年届60,按惯例到了退休的年纪,不过没人提这个敏感问题。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5张
在当时,有个潘宁相当关注的问题,企业产权归属权。珠江冰箱厂尽管由潘宁创办,但产权归属镇政府。客观地说,企业的壮大与地方政府的竭力支持分不开的。
由于地方政府倾力支持,当时全国家电产量的1∕3在广东,而顺德占据半壁江山。它是全国最大的冰箱、空调、热水器、消毒碗柜生产基地,还是全球最大电风扇、微波炉、电饭煲制造中心,容声、美的、万家乐、格兰仕并称家电四朵金花,这一年评选的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中,顺德竟占有5席。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6张
当时,地方政府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当时,珠江三角洲的不少企业家,在创业时期都有半官半商的身份,潘宁是顺德容桂镇工交办副主任,乐百氏的何伯权创业前是中山小榄镇的团委书记。
乐百氏的产权设计是一个很奇特的案例。1988年,何伯权自筹资金创办企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第二年春天,他将40%的股权赠送小榄镇政府,其余股权则全部清晰到人。日后,乐百氏在土地、用工、公用配套、税收方面受到政府的倾斜和保护,而另一方面,创业者的权益也得到了清晰地保证。正因此,这家公司没有陷入产权纠纷。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7张
到2006年,顺德家电群已不复当年,除了美的集团完成产权清晰化改造,成为全国最大小家电制造商之外,其余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衰落,产权改造的滞后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8张
潘宁当时处境十分典型,珠江冰箱厂日渐壮大,而经营团队无任何股权。潘宁多次提出,希望镇政府能够给予考虑,可得到答复都含糊其词。另一个让他头痛的事,容声冰箱畅销国内后,由于品牌归镇政府所有,一些镇属企业也乘机用“容声”生产其他小家电,严重影响了母厂声誉,对此潘宁无可奈何。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9张
在1994年,潘宁决定另辟蹊径。他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宣布新创科龙品牌,进军空调行业。在他的谋划中,科龙品牌归企业所有,可逐渐摆脱政府强控。
潘宁这种“独立倾向”引起了镇政府的注意。从这时起,创始人、企业、镇政府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并为最终的失败埋下种子。

03

联想的选择
创业的第十个年头,已经50岁的柳传志陷入了职业生涯低谷,联想成长乏力,并肩多年的亲密战友反目成仇
联想正陷入电脑业的寒冬,国际品牌猛烈地冲击市场,而受宏观调控影响,国内各单位采购能力却不见起色。作为政府、国企主要电脑供应商,业务滞销让公司很受打击,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也让联想的进口零部件成本大大提高。
在1988年前后,国产电脑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7%,而到1993年猛降到了22%,几乎溃不成军。作为国内品牌的龙头,联想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0张
困难和机遇相伴而生,最终1994也成为低谷中联想的转折年。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形中,联想完成了股权的清晰化。
从几年前开始,柳传志就一直为联想的股权清晰而努力。他深知清晰股权是烫嘴的山芋,既诱人又毁人。1988年,他对香港公司的股份设计便很耐人寻味。1992年,他又申请将公司脱离计算所的管辖,直接纳入中国科学院。
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柳传志乘机提出了一个“股份制改造的方案”。按此方案,55%归国家、45%归员工。对于这个方案,中国科学院没有异议,但是被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打回,在当时谁也不敢担当“国有资产流失”罪名。
柳传志退而求其次,提出红利分配方案: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中科院有否决权,开明的院长周光召同意了这个方案。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1张
柳传志进而又将35%的分红权进行了明确的分割:1984年的开创者占35%,1986年之前加入公司的占25%,1986年之后的占40%。
当时,联想身陷重围,未来黯淡,这些数字都是遥远的未来。因此,从中科院领导到企业员工,都没有把分红当回事
10年后,柳传志说:“我们做了一件重要而又聪明的事。当时大家分的是一张空饼,谁也不会计较,如果在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张“真”饼,再来讨论方案就会困难100倍了。”
2000年,正是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35%的分红权又变成了股权,联想的资产清晰水到渠成。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2张
回到1994年,联想最重要的事,是到底该往何处去。
当时,中关村几乎所有公司都放弃自主品牌,退而做代理,长城做IBM方正做DEC、四通做康柏。在自主研发还是代理这个问题上,公司两大灵魂,柳传志、倪光南发生了致命分歧。
倪光南一直是联想高科技的象征。1994年前后,由于软件系统的升级,汉卡对公司贡献率已经微不足道。倪光南决心为联想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他选中的方向是“芯片”。
当时国际上,芯片技术日新月异,英特尔等公司把持着技术方向。如果联想能够在这一领域突破,将确立其在全球电脑产业中地位。倪光南奔波于上海、香港等地,广揽人才,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建设“中国芯”工程。
当时得到中科院、电子工业部热情支持,承诺由联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企业一起参与,制订国家投资计划。
在柳传志看来,芯片项目风险巨大,非联想实力可支撑,中国公司在技术背景、工业基础、资本实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无法改变世界电脑行业格局。
柳传志明确“不同意仓促上马”。按他的想法,联想应该加大自主品牌打造,发挥成本优势,实施产业突围。因此,他任命杨元庆担任新组建的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把个微机业务都交给这位30出头的年轻人。在他看来,产品只有先卖出去,才能活下来。
柳倪关系迅速恶化,联想走到了一个动荡岔路口。两个人都对自己的判断十分自信,很快,联想的每一次工作会议都成了争吵会。柳传志认为倪光南在“胡搅蛮缠”,而倪则控告柳传志作风霸道,进而控告其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这对“双子星座”走到了决裂悬崖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3张
媒体将柳倪风波定义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争吵一直持续了整个下半年,中科院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工作组的报告称,“没有发现证明柳传志同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为了避嫌,香港商人吕谭平也被劝退所持股份。
到1995年初,此次争论以联想董事会同意“免去倪光南同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而终结。
对于任何企业战略决策评估,都让人陷入两难。日后柳传志把联想带到了一个新高峰,然而一直有争论:如果沿着倪光南的方向走下去,联想乃至中国电脑产业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4张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所有知名的企业家都选择了柳式道路。而这次走捷径,将来会以另一种方式去弥补。
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电子产业一直在“贸易”“制造”“技术”的发展次序上摇摆徘徊。联想跟中关村所有公司一样,都是靠贸易起家,逐渐形成工业制造能力,进而在技术上寻求进步
家电业的海尔、长虹、科龙等公司都是从引进生产线起家,在市场营销上获得了成功。“贸工技”和“工贸技”是两大成长模式,技术都是核心能力中最薄弱和滞后的一环。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5张
而当这些企业逐渐壮大,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时,技术落后便非常致命地显现出来。在中国企业史上,“柳倪”之争带有很强寓意。它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面临国际化竞争、技术发展瓶颈的时候,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04

联想市场派获胜
联想内部,“市场派”占了上风,“贸工技模式”最终成为战略。
柳传志决心打造自主品牌,充分利用民族企业这张牌,在政府和市场上大捞好处。联想在很多政策采购中,屡屡挫败跨国公司。在产品制造上,他要求“必须把成本降下一半”。同等性能的前提下,比跨国品牌便宜40%-50%。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6张
就是凭借着惊人的廉价优势及民族品牌助推,联想电脑席卷全国,市场份额节节攀升。面对联想的进击,跨国公司似乎没有反应过来,价格仍然高高在上,最后节节败退。
联想的故事以后仍然会在家电行业不断重演,中国企业利用低廉的人力成本,不断榨取着每条生产线的极致,利用价格优势抵消国外企业技术领先,逐步蚕食整个市场。

05

四通故事
四通集团,作为当时中关村知名度最高的IT企业,董事长段永基宣称四通进入资本经营阶段,收购兼并企业,然后包装卖掉,这样比干企业更能赚钱。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7张
1992年前后,四通集团的纯利3亿元,销售额的70%,主要依靠销售打字机系列产品。自此之后,四通对科技开发的投入明显不足,不到公司总营业额的0.3%。但当时公司请人吃顿饭、唱歌等招待性支出,动辄千金。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8张
这种浮躁现象在家电产业尤为突出。1996年前后,本土企业靠价格战获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但当时国产家电企业,还是一些装配工厂,关键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公司所掌控。
在通过价格优势打垮了跨国公司后,国内企业陷入了更为惨烈的“内战”,武器还是价格。一方面能过媒体炒作“重大突破”,一方面进行低价销售,概念炒作成为盛况。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19张
大家宁愿在营销上绞尽脑汁,也没有踏踏实实去开发技术。而缺失核心技术将成为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06

房地产企业
“万通六兄弟”的潘石屹“单飞”,他买下位于北京东三环口的红星二锅头厂老厂址,想出了一个SOHO的新地产概念,开发“小型办公,居家办公”。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20张
但当时楼市清淡,SOHO现代城销售萎靡。公司想尽办法,也没有卖出多少。从12月开始,现代城的销售嗖嗖地上去了,最高的一天,卖了17套,成交额一下子就是3000万元。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21张
房地产商的好日子来了。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图片,第22张

预告下一篇,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5)地域经济图谱。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1991-1999】第九次波动之民企进步(4)新发展故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