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1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老伯是一名退休公务员,他的妻子也从事业单位退休了,两个人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有一万多块钱。

其实,邵老伯夫妇的退休金已经比很多退休老人要高了,按理说,邵老伯和妻子的生活应该比较宽裕。

可是邵老伯却表示,自己和老伴的工资也就刚刚够用,甚至很多时候还过得捉襟见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2张

原来,邵老伯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儿子每天好吃懒做,没有正式工作,每天就在家里抽烟喝酒,用的还是邵老伯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就这样,儿媳妇实在无法忍耐,就和儿子离了婚。

不过,儿媳妇也算是非常有情有义的女人。儿子离婚后,房子判给儿媳和孙子居住,儿媳补贴了十万块给儿子,平时还会带孙子来看望老两口。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10万块钱也很快被儿子败光了。不仅如此,儿子还偷了邵老伯给侄子结婚准备的分子钱。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3张

这样算来,邵老伯除了每个月要负担家里的生活费、他和老伴两个人的医药费之外,还要补贴孙子2000块的生活费。

虽然他们也偷偷存了20万给儿子,但是却不敢交到他手中。儿子也觉得自己过得很窝囊,却不想改变,打算一直“躺平”下去。

邵老伯的故事真是一把辛酸泪。其实,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父母补贴孩子,在孩子还未稳定下来之前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是非常正常的,绝大多数父母也表示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年轻人,“啃老”是万万不能的。

有的年轻人不仅没有意识到“啃老”给父母带来的伤害和压力,还将“啃老”美其名曰“躺平”,这才是最可怕的。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4张

首先,躺平不是堕落的借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亲人之间的关系在人情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传统美德要求孩子要“孝顺父母”,这一点和西方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中国式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长久、更加亲密。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的自我通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中国人在面对利益时永远把自己放在最后面。父母习惯性地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即使他们已经自身难保。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5张

所以,有很多中国父母心甘情愿地成为孩子的“啃老”对象,他们无法看到子女受苦,宁愿自己苦一点也要让子女过得好一些。

因此中国的“啃老族”会比西方要多。以前有些“啃老”的年轻人还会产生内疚心理,可是在“躺平”这个词出现后,“啃老”似乎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这些年轻人不仅要靠父母的积蓄买房买车,还要辞掉工作,公然在家“躺平”,还说自己已经看破红尘,无欲无求。

其实,这并不是“躺平”的真正含义,只是这些“啃老族”给自己不努力找的借口而已。在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看来,将“啃老”合理成“躺平”的心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6张

这些人在躺平时会面临来自父母及社会道德各方带来的压力,他们无法承受这些压力和焦虑,就只好在潜意识中将“啃老”的行为合理化,并给自己找一些“看破红尘”之类的借口。

在我国,“啃老”行为已经被写入《民法典》。《民法典》规定,对于那些已经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不用再进行抚养义务。

父母自愿提供经济支持是父母对自己财产处置的权力,但如果子女违背父母意愿“啃老”,那么父母将有权利拒绝子女的要求。

这一条规定保证了父母对自己财产的处置权以及父母安享晚年的权力。“啃老”是不合法的,即使被美化成“躺平”,子女也依然侵犯了父母的民事权利。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7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放任子女“躺平”只会让他变本加厉,想要改变子女“躺平”的行为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思想。

在心理学领域中,“躺平”的真正内涵其实不是动作上的躺平,而是一种放平心态的行为,是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理活动。“躺平”的关键不在于“躺”,而在于“谋”,“谋”过之后才能适当“躺平”。

心理学家认为,子女选择过度“躺平”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他们无法适应现实中的生活,也无法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第8张

因此,面对“躺平”的子女,父母应该放手。只有放手才能让他们真正懂得父母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从而肩负起生活的责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七旬老父亲的辛酸: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管不顾的“躺平”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