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第1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2张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节选自横森周信著「海軍陸上攻撃機」(Land based Naval Attack-Bomber)全文略有删节,2022年12月19日首次发表于“战史编译”公众号,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不代表译者认同其原文观点

提到一九三零年,恐怕有许多人都会想到在这一年的一月至四月召开的伦敦裁军会议。

然后,就有了正是因为这个不平等的条约,导致旧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建造受到了限制,直接促使旧日本海军航空兵力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这样的说法—可是,我希望大家在此之前,能够将目光投向在这一年的前后发生的一些不太显眼,但是却很重要的事实上去。

美国海军在一九二二年的竞标试飞中选择了道格拉斯的DT鱼雷机之后,并没有放弃双发陆基鱼雷轰炸机的研制计划,于一九二五年又基于相同的设计规范,分别与海军工厂和道格拉斯公司两家签订了双发双翼水陆两用式鱼雷轰炸机的样机订货合同。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3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4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5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6张

道格拉斯T2D-1陆基/水上两用鱼雷轰炸/海上巡逻机

这两架飞机,即海军工厂的XTN-1和道格拉斯的XT2D-1分别于一九二六年夏相继完工,基本上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设计,动力装置为两台五百二十五马力的莱特直列液冷活塞发动机,翼展十七点三七米,翼面积八十二点三平方米、总重量四千五百三十二千克,机组成员包括前方射击手兼投弹手、飞行员、后方射击手在内共计三人,可挂载一枚七百四十千克的鱼雷,或同等重量的炸弹,为了能够作为舰载机使用主翼采用了可折叠式的设计。

继原型样机之后的量产型号T2D-1鱼雷轰炸机共计生产了九架,虽然于一九二八年开始陆续交付使用,但最终被判定为不适于作为舰载机服役而被部署到了沿岸基地部队。

虽然到了一九三零年,又订购了十八架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功率、完善了机体各部设计、增加了燃料搭载量的改良型号,但此时该机已经被重新命名为P2D-1了。

这里的P是Patrol(巡逻)一词的略称,是给予那些部署在沿岸基地,执行海上船舶搜索、攻击等任务的飞机的专用代号,以往执行此类任务的通常都是比较大型的飞上飞机,不过从该机服役开始陆基飞机也开始执行此类任务了。

陆基型号虽然在续航力方面不如水上飞机,但胜在机动性能更好,具有更为优异的鱼雷攻击和轰炸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具备了与水上飞机相当的使用价值。

美国海军的P系列海上巡逻机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从现在仍在海上自卫队中服役的洛克希德P-2“海王星”、到最近开始装备的P-3“猎户座”一直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可以说是美国海军之中扮演着相当于“陆地攻击机”角色的机种。

只是基于当时的美国海军战略,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在美本土沿岸和加勒比海域作战的敌潜艇实施搜索·攻击,因此在设计上与日本的“陆攻”有所不同。

美国海军当局在寻求成功之作TD-1的后继型号之际,为何要向道格拉斯公司提出研制一款大型双发的舰载鱼雷轰炸机呢?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对于以往的单发鱼雷轰炸机的载弹量和续航距离等方面的性能存在不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便决定以“萨拉托加”级大型航空母舰的服役为契机,开展大型双发鱼雷轰炸机的舰上试验试飞工作。

可是,最终还是发现该机到底不适合作为舰载机使用,所以才决定将其转作为陆基型号服役的吧。

而在大海的另一端,旧日本海军也在几乎同一时间,开启了一个设计思路几乎与之完全相同的新型大型舰上攻击机的研制计划。

九三式“陆攻”的诞生

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十二月二十日,旧海军向三菱(航空机株式会社)方面下达指示,要求设计一款配备四百至五百马力级发动机两台、可挂载鱼雷或一吨重炸弹的新型大型舰上攻击机。

旧海军此时寻求装备双发舰攻的可能性,其意图主要是想让新机拥有远超以往单发舰攻的高性能,以便供新近加入现役的“赤城”、“加贺”两艘最新型的大型航空母舰使用。

虽然对于当时的旧日本海军当局而言,这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划时代的大胆计划,但正如之前章节中所写的那样,美国海军早在一九二五年就已经启动了类似的计划,并于一九二六年夏就制造出了原型样机XT2D,而美国海军的试飞结果也早已经证实,这种飞机并不能取代传统单发机所扮演的角色。

那为什么还非要重蹈覆辙尝试去走前人走不通的老路,去研制一款这样的飞机呢?其原因至今不甚明了。

虽然如果把美国海军一九二五的设计要求与旧日本海军一九二九年提出的设计要求放到一起进行对比研究的话,或许会寻觅到一些旧海军自己独到的设想也不一定,但遗憾的是由于并没有相关的资料留下,所以本文也无法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7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8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9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0张

所谓的新舰攻 即后来的三菱B2M 八九式舰上攻击机,昭和三年二月接收研制任务,同年十二月通过审查。

当时,三菱方面正在全力研制十三式舰攻的换代机型新舰攻,而这个新舰攻(内部名称:カ三/Ka-3)实际上是三菱方面为了确保自己自一零式、一三式舰攻列装以来的垄断地位不被其他厂商夺走—按照日本语的说法就是“死守”,为此专门委托英国布莱克本公司的工程师佩蒂设计的,其一号原型样机首先由布莱克本公司在英国制造完成,经试飞测试之后,便于昭和五年随设计师佩蒂一道早早抵达了日本。(注:当时三菱为了赢得军方的合同,除布莱克本公司外,还分别委托了汉德利·佩季、以及一零式和一三式的设计师史密斯按照同一设计要求进行了设计,也就是说把设计工作转包给了三个英国公司)。

于是,三菱方面也就理所当然的,决定以这个单发新舰攻带来的新技术为基础研制双发舰攻,其具体的设计工作在佩蒂工程师的指导下,由松原、由比两名日方工程师负责,于昭和五年(一九三零)初正式开始。

这个双发舰攻(内部名称:カ四/Ka-4)由于在设计阶段军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变更·追加设计要求,导致三菱方面亦需要不断地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等到最终的设计方案定稿进入样机试制阶段,已经是昭和七年(一九三二)的事情了。

这就是该机被称为“七试双发舰攻”的原因。

这样史无前例的新机种,采用上面这样的方法去进行研制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何况是双发双翼鱼雷轰炸机这种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被美国海军证实不适合作为舰载机改作为陆基巡逻机使用的机型,这种复杂的技术难题,让此前从来没有研制出过令人满意的军用双翼机的布莱克本公司来解决,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1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2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3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4张

九三式陆上攻击机(七试双发舰上攻击机 カ四)

翼展:19.20米  

长:12.8米 

全高:4.83米

主翼面积:92.40平方米 

自重3,600千克

总重:6,350千克  

燃料搭载量:2,024公升

发动机:三菱A-4星型气冷14缸活塞发动机 650马力X2

最大飞行速度:130节

着陆速度:50节

爬升能力:上升至3,000米高度需耗时13分45秒

续航距离:执行攻击任务时为768海里、执行侦察任务时为1,175海里

机组人员:3至5人

武装:7.7毫米口径机枪3挺  1,000千克炸弹或800千克鱼雷1条

顺便在这里说一些题外话,这个新舰攻(即九八式舰攻)在实际列装部队服役以后获得的评价也非常差,由于性能还不如十三式舰攻的改良型号,因此遭到了强烈的批评。虽然自昭和七年开始批量生产了约二百架装备部队服役,但在实战中(以中国战场为主),损失很大却又难以维护修补,表现十分惨淡。

不过,由于该机在构造上采用了全金属设计,机翼的主翼梁和肋板都是由薄钢板制成,机身为钢管桁架构造,虽然在设计上略显复杂,但对于此前并没有金属飞机制造经验的日本航空技术界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资料。

自那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在三菱设计的飞机上,观察到布莱克本式构造设计风格的影响。

而七试双发舰攻当然也同样采用了这种全金属的骨架外加帆布蒙皮的构造,可是,于昭和七年九月末完成的一号原型样机却好像要把屡遭延误的研发周期与混乱的研制方针全部如实地表现出来一样,被设计成了落后于时代的怪物,看上去与人们心目中所谓“新锐双发舰攻”的印象相距甚远。

虽然首飞于十月十九日,在各务原机场三菱方面一名叫梶间的试飞员的操纵下顺利完成,但样机的表现并不出彩,各操纵面(特别是辅助翼)的响应也十分沉重迟缓,在地面滑跑时机首多次出现摆动、振动的现象,虽然是双发机但无法做到单发飞行(也就是说因发动机故障导致迫降的概率是一般单发机的两倍)诸如此类各种的技术问题不断频出。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5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6张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图片,第17张

七试双发舰攻从5号样机开始在设计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和完善但性能仍不足以担任舰载机服役使用。

即便如此,在一至四号样机大体制造完毕之后,又于昭和八年追加制造了经全面修改设计的五号机至十一号机,进行了反复的测试,但最终还是于昭和九年被判定为不适合作为舰载机使用。

于是,便决定将其改作为陆基飞机使用,授予了“九三式陆上攻击机”的制式名称。

该机既是旧海军最早装备的制式双发陆基作战飞机,也是被最早冠以“陆上攻击机”这一名称的机型。

为什么旧海军会选择装备这样一款落后于时代的失败作品呢?

这里面其实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未完待续— 


由于读者互动功能已经下架,留言小程序出现故障,本号暂无法留言,如有建议可后台私信本人


好消息

由本人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让历史感同身受”丛书策划人、著名译者章和言老师、上海飞珥文化合作出品的有声读物《口述历史:太平洋海空战》在喜马拉雅APP-有声集结号栏目上线了,目前限时免费中,请大家敬请收听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