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张

我们继续阅读M61简。

关于“名”字的草化

名,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在本简中,名的草化都不很彻底,但能从中发现其草化的轨迹。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张

这三个名字,都出自马简。上部夕基本没有变化。下部口,由带底三点向三点过度。但到稍后时期的居延汉简时期,两点出现并被运用,且上下借用相连,完成草化。下图左为汉简中的名字,右为皇象章草名。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6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7张
关于“曰”字的草化

关于曰,说文解字认为:曰: 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这是个指事字。从甲骨文字形发展过来,到金文也是这样,其意是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

偏旁口是这个字的主体,但上面一横或者一点不可少。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8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9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0张

在到走马楼前汉简的居延汉简中,则表现为下象口形上含二点。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1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2张 

比起上面二简,马简中的表现呆板,构字与书写都算不上生动,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字形就少了些神采。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3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4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5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6张

到了今草也中人是书写圆润了许多,左为智永,右为大王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7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18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7张
关于“译”字的草化

从言睪聲。

偏旁言的化前文有述,但是如何演绎到“竖画右挑”的符号,还是走了一段路的。我们先看在马简中偏旁言比较完整的例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0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1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2张

上面几个例字偏旁言相对比较完整,尤其中间记字的书写,虽然下部的部件口用两点的符号,但与右部的连接,牵丝萦带清晰可见。下面的例字中,偏旁言就开始减省,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开始缺胳膊少腿了。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3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4张

从上面左面两个例字中可以看出,笔划的减少是从独立性比较强的横划开始的。少了两个横划。

上面二字中,部件口还是相对完整的,下面的例字中就开始用其符号了。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5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6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7张

左面两个例字中的言旁在章草中还在应用,并且成为记字书写的特殊方式 。第三个例字的意义非凡:在完成点、横之后,顺势连带至下面的口旁符号,作为符号的两点也连带起来,在笔速加快的情况下,形成了撇挑。如果将其再与上部仅存的一横划连带起来,便成现今简化字的言谤。这样的言旁在汉简中是存在的。

但在马简书写时代的书手们,没有最简,只有更简。他们这样的简化还没有停止。看下面的例字: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8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29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0张

左一的书写当然是个案,但能够看到言旁草化的轨迹。这个书手还是心存幻想,创新的步子还是不大。但有书手思想却是解放得很,索性来个竖画右挑,便成言字的符号。

但是遗憾的很,在记字的体系下,言旁展现了其草化的轨迹,且走到了最顶点,然而在后来的章草和今草的定型中,却另有所爱,遗失了它们在峰之上的风光。

回过头来说譯。譯的左旁選擇了最簡要、最標準的草書符號。

而譯的右旁睪,上四下幸,都是使用“存字之梗概”的方式,將其簡化,然後上下相連。四旁的簡化,保留了其包圍結構的框架,右上弧保存比較長的線條並與左旁相連,左下弧僅保存為點狀的形式,然後與下部幸相連。簡化的程度不一,連接的方式也就不一樣,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還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最終達到約定俗成,這已經是到了今草時期的事了。

而幸旁的簡化是保存其主要部件豎,然後對其繁多的橫及其他筆劃,皆以橫表現,上一橫下一橫,兩橫足矣。但幸的簡化,橫和個數灰飛煙滅書寫風格的表現方式,我們在以後的幸的草化中再作介紹。,

我們選擇了馬簡中帶睪旁的字,進行比較認識。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1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2张 

上面的兩個驛字,其右旁睪的簡化過程表現得很清晰。四保留了左右兩個半弧,幸保留一豎兩橫。關鍵是連的方式——幸的豎畫都上行穿透四的地域。安全感了相連的界限—企圖分擔四內部的內容,雖然說沒有必要,但這是一種表現的慾望。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3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4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5张

這三個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放棄四旁在簡化時左弧的表現方式,挑。可以連,也可以不連,但一定要表現出來。在今草中,這一挑被忽視,當然是可以的,但是通過這一挑所表現的書法的內涵與內容就顯得單薄了。正如幸旁草化過程中二橫還是三橫,這表現的是書手的性情,要說三與二有什麼意義,恐怕就在這裏。

補充一點左字為澤,三點表現完全,草化後不可這樣。前人總結時就說過: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還說過,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如右圖中的譯字。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7张

关于“部 ”字的草化

部是从邑咅聲。

從馬簡所出現的部字觀察,部字的草化堅定的原則是左右相連。公管左右兩旁的草化程度不一,也沒有定形,書手堅持的原則就是將它們先連起來再說。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7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8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39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0张

部來看,其草化基本定型。無非就是最後一筆是以點或是以豎的形式表現,用崔瑗的話說,可以“几微要妙,临时从宜。”

而偏旁的草化,很是讓書手們糾結。或繁或簡,一直沒有找到一種大家最終的方法,但還是找到了一個大家普遍認同的方法。那就是:保持立部的一點一橫,然後立部的下半部與口部皆以豎挑簡化,並在此處完成左右的相連。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1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2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3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4张

從左上圖的部字來看,書手似乎還想在“”的下部表現一下,但終究還是放棄了。從章草和今草的草法來看,馬簡的書手們走得太超前了些,更有如此者,可以看一下: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5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6张

類似於今 草中卿的草法。

由是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馬簡的書手們是漢初締造草書世界的先行者。比起其他地域出土的簡牘來年地,他們不但走在前面,而且是獨樹一幟(其他簡目前還沒有找到像樣的草法。)。

欣喜的是,皇象及後來的今草書家們交沒有按照馬簡的路子走下去,而是另辟蹊徑,找到了他們的方法。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7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8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49张

依次是皇象、趙子昴、鄧文原關於部的草法。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7张
关于“長”字的草化

長,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

兀下匕,草化分下下進行,上部在減少筆劃,下部在筆勢相連。然後,上下貫通,改變筆勢,完成簡化。

依次觀察下面四字的變化,就可以發現其草化路徑: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1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2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3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4张

左上雖然上下相連,但上部筆劃沒有減少,右上簡化了筆劃,但上下沒有打通相連。左下由於中橫沒有向左貫通,感覺字的構成成為了左右結構,且結構鬆散。只有到了右下,方才上下左右貫通,且筆勢過渡自然。

我們不得不佩服馬簡的書手們豐富的想像力與旺盛的創造力。下面的草化路徑是不是有些劍走偏鋒?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5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6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7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8张

可以從左到右來進行觀察。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59张


臨簡作業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60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61张

   

扫二维码

谢谢关注

流沙缀简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62张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第63张

日讀一簡

樂為天下草書探源流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被遗失的峰顶​之上的风光——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阅读笔记之25:M61简(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