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

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第1张

交卷: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

岁末,我省生产交出最终答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2022年,湖北食种植面积7033.43万亩,总产548.23亿斤,连续十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夏粮、早稻、秋粮接连丰收,来之不易。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在罕见旱情、疫情反复等“大考”之下,湖北稳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迸发出澎湃动能,一个个大招实招支撑起又一个荆楚丰收年。

党政同责,粮食面积增加4.46万亩

“从今年5月起,我陆续收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12元、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4107元、稻谷补贴7061元……种粮划得来,明年再多流转点田!”广水市骆店镇杨楼村村民李华荣逢人便说种粮政策好。

粮食逆境夺丰收,与重耕稳粮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面积是产量的先决条件。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连续3年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连续3年将粮食稳产保供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在春季田管、春耕备耕、“三夏”等重要农时,我省及时召开农业生产现场会,深入实施夏粮生产百日攻坚、虫口夺粮保丰收等系列行动,组派9个督导组和4个科技服务组开展巡回指导,环环紧扣、季季紧抓,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落实惠农政策,今年省政府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0.08亿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5.96亿元、稻谷补贴12.89亿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9.66亿元,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实现55个产粮大县全覆盖。

真金白银的政策给力,老百姓愿意多种粮、种好粮。今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达7033.43万亩,同比增加4.46万亩。

大旱之年,“藏粮于技”降损保粮

荆楚农田丰收戏一波三折。

上半程,晴多雨少,人勤机欢,小麦油菜实现适期播种、一播全苗,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充分肯定,“今年湖北的小麦是近几年长势最好的一年”。

人努力天帮忙。紧随其后,早稻丰收到手。夏粮、早稻合计增产2.6亿斤,双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不料,进入七月底,我省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秋粮,是我省粮食生产的大头,正值水稻生长孕穗关键期,秋粮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危急关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定领导下,省农业农村、水利、财政、气象、应急等部门迎难而上,建立会商联动机制,每日调度、综合研判、科学调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省农业农村厅把抗旱保秋粮作为头等大事,组建7个专家团队,派出近百名水稻专家,会同农业农村部“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智夺”丰收。

焦渴的稻田里,全省2757个抗灾小分队、6.36万名农技人员“把脉开方”,因田因苗精准施策,确保深水勤灌、以水调温、追肥壮苗等关键技术到田。同时,实施“一喷多促”2820万亩次,开展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控等多种减灾措施,全力减损保增收。“实施'一喷多促’的虾稻田比未实施田块单产高出110斤/亩,稻谷千粒重增加0.08%,结实率提高约10%。”田间测产后,监利“女粮王”毕利霞笑言。

事实证明,当天公不作美时,“事在人为”才是真正的丰收密码。在各方努力下,全省中稻主产区实现应灌尽灌,平均亩产仅比去年减少2.36公斤,下降0.42%,整体好于预期。全年粮食总产站稳500亿斤台阶!

攥紧“要害”,夯实粮安根基

耕地和种子,一个“命根子”,一个“芯片”,是粮食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

9月底,中国丰收节前后,天门市小板镇徐岭、车范、永兴等村水稻陆续成熟,收割机往来穿梭。去年小板镇集中连片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大旱之年不见旱,迎来丰收。据天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孝贤介绍,高标准农田大大增强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每亩综合节本增效150元以上。

我省积极落实“藏粮于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建设同步谋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68万亩,为抗大旱保丰产奠定坚实基础。围绕提升粮食产能,我省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022-2030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1329万亩,改造提升1264万亩。

好种出好粮。“我种的'隆稻3号’优质稻品种,分蘖力强,抗旱性能好。”黄梅县家志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尤家志介绍,该社种植虾稻1500亩,往年选用“隆稻3号”和另一品种,产量不相上下。今年高温干旱,在同样灌溉、同样施肥的情况下,另一品种亩产只有800至1000斤,而“隆稻3号”亩产达到1300至1500斤。

今年一批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成为我省抗旱保丰收的“秘密武器”。我省自然灾害多发,一直发展避灾农业。从2004年起,我省水稻品种审定区试,在全国率先对抗逆性较差、高温敏感等缺陷品种实行“一票否决”,规避风险品种进入市场。近两年,我省审定耐高低温中稻品种149个、耐高温夏玉米品种6个,主产区开展“看禾选种”,打造“种粮一体化”核心基地,为粮食丰收增添底气。

广袤的田野,庄稼一茬接一茬,丰收一季连一季。冬日暖阳下,一垄垄排列整齐的麦苗破土而出,那是新一季丰收的希望。(崔逾瑜)

相关阅读:

众志成城降旱魔

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第2张

9月15日,麻城市铁门岗乡稻穗飘香,喜获丰收,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稻谷。

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第3张

9月15日,麻城市铁门岗乡,种粮大户正在忙碌。

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第4张

8月16日,赤壁市新店镇雨亭岭村,驻村干部和村民协力改造熊家桥泵站,从皤河引水抗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22年,我省发生了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农业农村、气象、应急等部门提早谋划、精心调度、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保障了夏粮丰收、秋粮稳产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蓄水保水,夯实丰收基础

充足的水源,是丰收的底气。

今年,我省发生了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水文干旱,农田喊“渴”,各地告急!

一滴水就是一粒粮。汛前,根据长江中游降雨偏少的形势预判,各地充分挖掘水利工程调蓄潜力,全省各类水库有效蓄水较多年同期偏多37%,为抗旱储备坚实水源基础。

据介绍,今年抗旱期间,高峰时段有5006座水库放水灌溉,日供水1亿立方米,全省水库累计提供抗旱用水59.3亿立方米,同时开启850多座涵闸泵站引提水;398处大中型灌区累计配水10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761万亩,为粮食丰收提供坚强支撑。

立足抗大旱、抗久旱,省水利厅要求全省各地加强蓄水抗旱,水库采用拦、引、提等多种方式,将水蓄在“盆里”,保障到春节后的生活用水,预留春耕春播农业用水,兼顾生态用水。截至11月30日,全省水库总蓄水量106.52亿方,蓄水量与上月底基本持平,偏少量相比抗旱结束时缩窄2个百分点。

12月20日,省富水水库管理局局长李凯介绍,利用近期两场有效降雨,富水水库水位上涨16厘米,水量增加800万立方米,为春节用水储备有效水源。

抢修水利,补齐抗旱短板

12月1日,在150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现场,车来人往,机械轰鸣。眼下,全省各地正抢抓冬春农闲时机,加快灌区、供水工程建设,夯实“抗大旱、抗长旱”底板。在今年抗旱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引江济汉工程和鄂北工程,正趁调水结束抓紧“体检”:维护保养涵闸设备、明渠清淤……

位于京山市的高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进行到关键节点——拆除重建溢洪道,105名工人奋战在一线,确保溢洪道在明年4月底前完工。溢洪道重建竣工后,能增加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

12月13日,看着吴岭水库东干渠新修的渠道,天门市九真镇明庙村村支书付新军说,渠道改造好了,明年抗旱灌溉更有保障!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工程,全省各地加快灌区建设、防止跑冒滴漏,让每一滴水都尽其用。截至11月底,我省大中型灌区2022年度项目已完成投资16.83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据省减灾委员会预计,全省发生秋冬连旱的几率较高。坚持底线思维、极值思维,立足最严重冬春连旱,全省上下正从思想上、物资上、队伍上、行动上做好充足准备,慎终如始抗旱保丰收保民生。

“女粮王”毕利霞:

带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冬闲人更忙。12月20日,监利市精华水稻合作社负责人、“女粮王”毕利霞指导农户播种绿肥后,又钻进育秧大棚查看羊肚菌长势,“明年春天出菇后,正好赶上育秧!”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水稻2260亩,其中双季稻1500亩,中稻760亩。毕利霞坦言,今年双季稻轮作享受国家补贴,从育秧到收割,各环节补贴加起来一亩田不少于300元,当地农民种粮热情高涨。

多种粮,更要种好粮。为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合作社在“油稻轮作”基础上,改变了种常规稻的习惯,全部选种杂交稻。成熟后,田间测产,亩产537公斤,比常规稻增加45公斤。

合作社还在周老嘴、红城乡等地创建了“水稻绿色防控”“优质水稻示范”等多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民种植优质稻。她耗资600万元购买科技装备,育秧大棚取代传统中拱棚,让秧苗成活率提升10%;无人驾驶系统,让1个人能同时控制5台机器,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8月中旬,恰逢中稻抽穗扬花,不料大旱,毕利霞心急如焚。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协调,两天为千亩基地打通新的取水点,汩汩清水流进稻田!

随后,农技专家隔三岔五过来,帮助合作社开展“一喷多促”、肥水调控等稳产措施。在黄歇口镇,3179.4亩次稻田通过喷施高隆、G型叶面肥等,测产较未实施田块单产高出110斤/亩,每亩减少损失140元。

丰收时节,合作社收获了1956吨优质水稻。“收购价1.6元/斤,比普通稻1.35元/斤高出不少。他们都说,明年还要跟着合作社种优质稻!”毕利霞说。

专家点评

盘点今年丰收的成色

省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 羿国香

山河锦绣,又一个丰收年。

湖北克服旱情、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荆楚担当”,连续十年粮食生产达500亿斤以上。“十连丰”,是全省各级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成果。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回过头看,今年的丰收首先得益于各级党政领导守牢国之大者,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紧压实,保质超量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其次,夏粮丰收争得主动。夏粮是我省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产潜力大。今年我省夏粮实现“开门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为秋粮生产鼓舞了信心,赢得了主动。

再者,科技增产潜能发挥。通过推广抗倒抗病耐高温的高产稳产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我省粮食作物品种抗高温能力增强,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我省水稻通过优化种植模式,播种从3月中旬到7月中旬,收获期从7月下旬到11月初,分散的种植和收获,化解和避免了重大集中灾害风险,使灾害只发生在局部地区、有限时段和少数农户。

最后,抗灾减损见实效。面对灾情,全省上下万众一心,狠抓抗灾措施落实落地,保证了秋粮收成稳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极端天气将给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放眼长远,我们要加快构建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全省累计参加抗旱干部群众348.59万人次、投入抗旱泵站6.73万座、机电井3.02万眼、机动抗旱设备50.89万台套。

高峰时,全省5006座水库累计提供灌溉用水59亿立方米;开启850多座涵闸泵站引提水,其中长江、汉江沿线77处重点涵闸泵站取水29亿立方米,满足了沿江11市25县1411万亩农作物用水需求;398处大中型灌区累计配水10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761万亩。

全省22.9万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正常,保障4321万城乡群众生活用水。

编辑:刘  卫

责编:胡芳华

审核:敬  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548.23亿斤! 面对罕见旱情,湖北打赢粮食丰收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