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长津湖》┃新中国的第一个春天(02)

《铁血长津湖》┃新中国的第一个春天(02),第1张

【1950年的朝鲜长津湖地区,车辚辚,马萧萧,人列列,风在吹,雪在飘,枪在响,弹在飞,血在流——中朝美韩官兵命悬长津,生死碰撞,上演了一场震惊世界也改变了世界的意志与钢铁的较量。】

两天后的1950年2月17日,是中国农历庚寅年的春节。

这天的傍晚,访问苏联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行,离开莫斯科,乘专列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早在1947年,毛泽东就有了访问苏联的想法,但双方已经谈到了苏联派飞机来哈尔滨迎接的程度,斯大林却以毛泽东的离开对作战不利为借口,谢绝了毛泽东的来访

1948年4月26日,因确实有建国前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问题请教,毛泽东在河北城南庄再次致电斯大林,又提出了访问苏联的请求。

三天后,斯大林回电同意来访,但几天后,却又找借口,将时间推到了11月底。

到了11月底,因为三大战役已经开始,毛泽东发电将访问时间延后到了12月底,而斯大林又一次找借口拒绝了。

斯大林接连拒绝毛泽东访问苏联,其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他一时还看不清中国内战最后的结局。

当时,国共军队隔着长江对峙,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有一些划江而治的论调。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虽然写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盖世气魄,早在淮海战役时就盈满了胸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仅两个小时,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电传到了中南海。

此时,毛泽东还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声呼喊:“人民万岁!”

斯大林第一时间承认新中国,这令带领中国人民艰难站起来的毛泽东,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

已经看清了新中国曙光的斯大林,不会再找什么借口了,于是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时间,定在了中方主导的12月6日。

这一次访问苏联,名义上是庆祝斯大林70大寿。为此,毛泽东亲自选定了足有两火车皮的礼品。

除了湘绣斯大林像,江西景德镇陶瓷,上海红双喜香烟,浙江西湖龙井,贵州茅台,毛泽东还挑选了产自山东的胶东大白菜、章丘大葱和莱阳梨。

所有的礼品清单中,只有章丘大葱和莱阳梨令人费解,但这两样特产,一个生阳,一个败火,历来都是民间的良方。

苏联的列宁时代对中国革命多有帮助,但斯大林时代也做了许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双方都有一肚子气。由此看来,山东的章丘大葱和莱阳梨的寓意就不言而喻了。

而毛泽东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访问不仅仅是去祝寿送礼,也要为新中国送上一份礼物:废除苏联过去与国民党旧政权签订的条约,订立新的中苏友好条约。

《铁血长津湖》┃新中国的第一个春天(02),第2张

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

傍晚时分离开丰泽园的毛泽东,虽然戴着高腰的皮帽子,裹着厚厚的棉衣,但心里已是春意盎然了。

晚上8时30分,毛泽东由中南海丰泽园出发,从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了远赴苏联的专列。

这辆专列是解放军的胜利品。当年美国送给了蒋介石,而蒋介石从没坐过,虽然车内设施十分豪华,但过山海关以后暖气管就冻坏了,一路经停沈阳、长春、哈尔滨、博克图,直至到了国内的最后一站满洲里也没有修好。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还说胜利品呢,还是美国出的。美国的东西就那么灵?我历来不相信,有些人迷信洋货,怎么样,结果害了自己。”

而这并没有影响毛泽东原本十分活跃的思绪,思考解放台湾和海南岛,思考进军西藏,思考大西南和大西北剿匪,思考侦破潜伏敌台,思考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车到山海关车站,毛泽东走下专列,说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我们就要出关了,到此岂有不下之理。

于是,毛泽东开始找沿途党政负责人谈话。在绥中县了解土地改革、农民的收成,在锦州了解市民过冬物资。到了沈阳、哈尔滨,专门找铁路负责人了解铁路运输生产、管理、职工生活。

一路走下来,问下来,毛泽东的心情有喜悦,也有沉重,尤其是自沈阳开始走的长春铁路,令他心里格外沉重。

长春铁路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起初,沙俄强行修建的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南迄大连,全长2400余千米。日俄战争后,日本又霸占了长春至大连段,改叫南满铁路。1935年,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单方面将全路卖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才有了中国长春铁路的名称。

但打败了日本关东军的苏联,依据出卖中国的《雅尔塔协议》,不仅接管了中国长春铁路,而且凭借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派军队进驻了旅顺口和大连湾,并对旅大实行了军事管制。

一个刚刚向全世界宣布已经独立的国家,其最长也最具军事和经济地位的铁路权还在别人的手里,最优良的深水不冻港也驻扎着别国的军队,你说新中国站起来了,谁信?

不说那些探脑窥视新中国利益的西方列强,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也没有几个真正地相信。

接近零下温度的车厢里,心潮起伏毛泽东对访问苏联有了大体的构想:既好看,又好吃。

好看,是要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中苏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好吃,不仅是取得苏联的经济援助,更要拿回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其大连原本就属于中国的权益。

《铁血长津湖》┃新中国的第一个春天(02),第3张

12月16日,毛泽东到达莫斯科的当晚6时,只带了翻译师哲去克林姆林宫,在小会客厅见到了斯大林。

斯大林握着毛泽东的手热情地说:“你很年轻,很了不起。”

毛泽东也十分真诚地说:“见到了斯大林同志十分高兴!”

斯大林继续赞赏着毛泽东:“伟大,真伟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我们祝你健康!”

这天的斯大林,一身笔挺的军服,神采奕奕。他不仅破格地站在了客厅门口迎接毛泽东,而且让苏共所有的政治局委员也列队欢迎,更十分罕见是,斯大林竟然没带苏联翻译,只让师哲一个人全程翻译。

接下来的正式会谈,斯大林与毛泽东海阔天空,由中苏关系到国际形势,从军事战争到经济建设,再由土地改革到群众工作,以及新条约的可能性、中方借款和台湾等问题,无不情意恳切,但在涉及中苏旧约问题上,斯大林却有意避开了话题。

斯大林问毛泽东:“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

毛泽东表示:“这次来,一是为祝贺斯大林同志的70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都想看一看。”

斯大林又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这充满了哲理和幽默的话,师哲考虑如果直译出来,斯大林肯定不明白,所以翻译时加了一些解释:“好看就是形式上好看,要做给世界上的人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有内容,有味道,实实在在。”

斯大林不理解东方人的智慧,但依旧沉着而婉转地询问毛泽东说的“既好看又好吃”。

见斯大林再三询问,毛泽东只好说:“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惊讶地问:“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要叫他来,他来干什么?”

显然,斯大林不但不想还给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和大连,而且还高高在上,这失去了两国领袖之间应有的礼节。

毛泽东没有再回答,与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见也随之结束。

五天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应邀出席苏方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祝大会。

苏方特意安排毛泽东坐在斯大林的旁边,并在外国领导人中第一个发言。毛泽东热情洋溢的祝寿词受到了盛大欢迎,三次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

祝寿活动后,斯大林又同毛泽东举行会谈。毛泽东趁机又提出中苏旧约问题,但斯大林考虑到雅尔塔协定,一旦改变会给美英借口,动摇苏联战后从日本手中取得的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合法性,从而不愿意废除旧的中苏条约。

《铁血长津湖》┃新中国的第一个春天(02),第4张

此后,斯大林一直避而不见毛泽东,毛泽东压抑在心底的火气,终于爆发了。

一天,前苏联驻华代表科瓦廖夫来驻地,询问毛泽东有什么希望和要求,休息得如何。

毛泽东不客气地说:“我能休息好吗?你们把我叫到这里来,什么事也不办,什么事情也不谈,难道我是来这里天天吃饭,天天来拉屎、睡觉?”

毛泽东的火气,远远胜过了送给斯大林的山东大葱。

几天后,英国路透社发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说访问苏联的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

斯大林顿时紧张起来,急忙派人来与中方商量,怎样对待这条哗众取宠的消息。

这时,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出主意说,以毛泽东个人的名义发表一个答记者问,这样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毛泽东欣然同意,自己的火气出了,又让已经火冒三丈的斯大林,吃了一个败火的山东莱阳梨。

领教了毛泽东性格的斯大林,这才同意周恩来赴莫斯科,也同意签订中苏新约,废除了中苏旧约。

为区分1945年与国民党签订的旧条约,周恩来特地在新条约名称上增加了“互助”二字,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了象征中苏友好的新条约,拿回了中国在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权益,毛泽东也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必须尽快恢复新中国的经济。

而尽快恢复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裁减经费开支巨大的军队。

当时,新中国敌对势力,主要集中在西藏、海南岛和台湾。

新中国对西藏的策略,是和平解放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解放海南岛,仅第4野战军的15兵团已经足够。

台湾虽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但有了苏联答应的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支援,用全军最强悍的第3野战军9兵团攻击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何况美国已经公开发表了弃台声明。

恰恰这时,国内的总参谋部转来了42军请求去东北垦荒的电报。

为人民流血牺牲打下了江山的军队,不与人民争土地、争口粮,自愿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开荒生产,自足自给的同时还能支援国家经济,这让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欣然批示同意,并说42军在全军带了个好头。

作者简介:王安民,笔名戈未央,山东青岛莱西人,毕业于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中石化基层党务工作者,曾荣立石油会战个人三等功两次非虚构领域作家,代表作《踏不灭的薪火》,由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据此拍摄的纪录片《将军校长——李仙洲》和《山东流亡学生记》,列入大陆对台湾文化交流项目。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铁血长津湖》┃新中国的第一个春天(0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