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

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第1张

这组照片是1869年在厦门拍摄的,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拍摄。汤姆森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地理学家,探险家,生于苏格兰。汤姆森先后两次访问中国,1869年汤姆森再次访问中国,他在中国腹地进行了长达5000多英里的旅行,拍摄了大量的各地照片。今天我们选择的是1869年汤姆森在厦门拍的一张照片。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汤姆森的镜头,一睹厦门在一个半世纪前的面貌。

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第2张

厦门,又称鹭岛,位于福建东南部,相传古代厦门是一片白鹭的聚居地,所以被称为“鹭岛”。明朝时,厦门属泉州府,1387年建“厦门城”,意为“国家之门”,从此“厦门”被载入史册。清代,福建东南沿海的厦门成了重要的城市。

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第3张

图为厦门一八六九年打石字摩崖,可见当时的“打石”摩崖巍峨雄伟,耸立于海边。“打石”字刻于明末清初天启年间,石碑上刻有“百字临江”两个大字。

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第4张

一八六九年在厦门海域航行的一只轮船和一只木船,它们既是传统又是现代的象征。轮船是近代西方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而木帆船则是一种传统的水上交通工具,两种交通工具在海上并驾齐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厦门是一座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气息的城市。

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第5张

一八六九年在厦门的白鹿洞。玉屏山南侧的白鹿洞寺,与虎溪岩山遥遥相对。白鹿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4年),始祖为苇江老僧。明万历年间,厦门著名学者林懋时在石窟开辟后,在洞旁修建了一座供奉朱熹的文昌殿,并以朱熹在庐山修建了白鹿书院,因此得名“白鹿洞”。后人在洞中雕刻了一头白鹿,把它的传说加以美化,因此得名“白鹿衔烟”,是厦门八大名胜之一。

一八六九年在厦门的鼓浪屿。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又名“圆洲仔”,南宋时改名为“五龙屿”,明朝时改为“鼓浪屿”,后又被称为“五龙屿”,后来又被称为“五龙屿”,后来又被称为“圆洲仔”。鼓浪屿曾是一座荒岛,人迹罕至,到了明末清初,鼓浪屿建筑开始改变,清末成为商业港口,鼓浪屿逐渐发展成一座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岛城市。

1869年,厦门水仙宫重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又被称为“禹庙”。水仙宫以前叫“沙坡头”,现在已经不在了,只有沙坡尾还在。在水仙宫的一块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上面写着:“水天一色”。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1869年的福建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鹭岛旧影!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