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

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第1张

导读:中医和西医,哪个学习起来更简单容易些?恐怕很多人的答案是西医,因为西医学习有清晰脉络可循,如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脾胃系统、呼吸系统等,中医则是千头百绪,无分类要点,争议不断。本章节,我们来了解一种快速学习中医,使中医诊疗变简单的方法,即人体脏腑的一分为三法。


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第2张

医圣张仲景

一位中医学习者非常迷茫,这个迷茫也是我曾经的困惑,他讲到:“我学习中医这么多年,看的中医书籍不说上千,上百总是有的,家里书柜都摆不下了,但内容总是记不住,好多中药方用不了”。

看的书多,学习的中医病案也很多,了解的中医方剂更多,但却无法转化吸收,这是中医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探其根源,乃是没有找到学习中医的根本方法,没有建立起中医的分类仓库,故而学习的知识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更不可能转化为自己的中医知识体系。

要把学习到的零散知识分类系统保存起来,并且可以运用起来,我们要认识一种中医脏腑三分法。医圣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讲到:“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及”。医圣仲景在这段话中,把人体结构以五脏为核心,分为了脏腑、经络、俞部三个部分,即脏腑三分法,以此为根基,著成《伤寒杂病论》,成为不朽之经典。

俞部,人体脏腑精气通过经络输送至体表特定区域,谓之俞部!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第3张

经方三十六讲,脏腑三分法

英雄所见略同,英雄一脉传承,医圣仲景的脏腑三分法,非是医圣仲景之首创,但却被其进一步发展。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皮部论”也讲到,人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或者层次,经络居中,内连脏腑,外通体表皮部,而人体生病,则是外邪先侵袭皮部,然后通过对应经络内传,最终到达脏腑。《黄帝内经》的“金匮真言论”篇更是明确的提出,人体五脏六腑在体表有对应的精气外输区域,谓之俞部,如肝脏精气的俞部在颈项、肾脏精气的俞部在腰股、心脏精气的俞部在胸胁、肺脏精气的俞部在肩背、脾脏精气的俞部在脊背。我们平时讲肾虚会出现腰痛,肩背受凉会导致感冒咳嗽,就是俞部理论、脏腑三分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作者有感于医圣仲景及《黄帝内经》脏腑三分法的重要性,于是把其引入《经方三十六讲》一书中,以此来把人体脏腑系统一分为三,并制定对应的方剂,从而把中医诊病简单化。如治疗肺部疾病,首先把肺系统疾病一分为三,肺脏疾病如咳嗽、气喘等,使用止咳效方加减;肺经疾病如发热汗出,恶风等,使用桂枝汤加减;肺俞疾病如肩背酸痛、酸麻等,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其它疾病,若是与肺脏、肺经、肺俞相关,也可以直接选用这三个方子,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第4张

医圣仲景六经三十六方体系

医圣仲景和《黄帝内经》的脏腑三分法,使中医疾病可以有效系统分类,使中医诊病简单化,在此基础上成书的《经方三十六讲》,则使简单化的中医诊病模式系统化、规范化,从而把历代医家的知识有效纳入该系统,解决看书多收获少的问题,并可以把现代医学的知识不断吸收融入,从而逐步提升脏腑三分法诊病的精准性。

中医诊病的脏腑三分法,源于内经及医圣仲景的诊病之法,希望在新的时代,能够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为中医学习者及爱好者提供便捷的中医登堂入室之门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脏腑三分法,为何使治病变得简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