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第1张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2张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3张

土默特之声欢迎您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4张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5张

村供销社的变迁

村供销社,成立初期应该通称叫做“合作社”或也称“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承担的任务是为“三农”生产工作服务,外加保障供应村里农户人口生活日用品,性质为集体所有。建社筹资投入时,村民人人投资,好像称之为买“公债”。为此,记得儿时村里老人们闲聊时,嘴里经常唠叨,流传下个顺口溜:“村里人人买公债,吃不起水烟就安个大烟袋”。直到现在,有的家庭还存有买公债、兑公债的原始投资证件。这投资到后来大概就叫农村最原始的股票了。叫股票也好,称公债也罢,却只按人头投进去了,再没听说过兑出多少公债,更没有入股分红、利息兑现一说,再往后来,连本钱返回也不存在了。“文革”结束,再到后来可能就是改革转制,承包给售货员,直到售货员买断工龄时,以物折价顶了工龄,村民的原始投资也就不翼而飞了。供销社体制解体后,又提出过重新收回恢复,但这一举动从眼前看来,急需实实地深化大大地强化。

里素供销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座落在大里素村学校后面村中心,是由大里素村东头陈国英老宅大院迁往正街中段,北通”韩家圪蛋”后东行北上出村可达安民、兵州该村;门前对正往南,一条南北二里地,是直通小里素的大路;供销社门前东西街与通往小里素南北路汇合处东南方位大院里,南面是老爷庙、戏台、戏场、里素学校操场,北面便是学校校园教室与教学办公区;出供销社门右转西去出村后,北上六里是召上村;里素进召上村的三岔路口,左转向西再走二里地,就是“腊月二十三,有钱没钱上善岱”,土默川上过年打纸杂、办年货的历史老镇善岱村。算来,里素供销社通往善岱老镇相间八里地。里素供销社与善岱镇供销社有缘,正月十五、庙会、秋季物资交流大会,民间乡村在历史上一直是货货相通,品种相济,互通有无,共事方便,互惠互利。

里素供销社位置绝妙,东南西北出有出路,进有进道,占据村里中心,加上计划经济年代的政策做主,村民日用品的需求,便有了逢年过节、门前庙会、交流会、正月十五闹红火、村里时不时地唱大戏的商品交易;方便了红男绿女出出进进,家家户户商品采购,便生构出热闹成一颗蛋的人气。享尽政策支持,占据风水宝地,得道村大人多需求投入日增,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供销社时代的繁华欣荣。

供销社的建筑,是村里划时代的唯一砖木结构高、大、上的建筑物,“里素供销社”,五个水泥雕刻,红色油漆涂描的门楣大字,漂亮、美观、大气。

供销社的整体造型设计中,还有就是造就了根基高、根基宽的优势,便无形中提供了聚人气的气场圣地和汇聚人缘的吸引磁场。农闲、冬闲、老人闲时,便是晒阳阳,抬杠,打塌嘴,说书,讲今比古,钉鞋,打扑克,下象棋,甚至正月十五耍龙、舞狮、耍猴的闹红火与看热闹、商贩与村民买卖交易的集散地。集散地也要在供销社消费,便有了或许投资供销社的诱因生成。

供销社里记忆多,多在儿时;多在逢年过节;多在三年困难时期;多在农业学大寨的年月里。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6张

上小学,教室后墙隔条街就是供销社。开学了,五毛钱买个书包,几毛钱买买铅笔、作业本。

那时的娃娃也有嘴馋的“毛病”。嘴馋,手里无钱,就忍着,忍到哪天唱大戏闹红火,逼的母亲没办法,就给拿个鸡蛋,跑到供销社卖五分钱,换上五六个洋糖,一个接一个含在嘴里慢慢呡,慢慢品,慢慢享受,偷着乐。

年年过大年,从过腊八开始就有了年味,腊八过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这一天要打扫家,糊窗户,糊灯笼,洗灯盏,煮猪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祈祷“回宫降吉祥”。小年的前一两天,娃娃的差事,要去供销社买麻纸、窗花、香火蜡烛、年画、炮仗爆竹、煤油、灯泡、粉土,等等各样年货。那时的供销社是没有什么太多种类的水果、干果的,就连最普通的大路干果花生都没有,少量种类里往往只有珍贵的冻柿子、黑枣、柿饼子、洋糖几个品种比较常见,所以就要见样买些,备作年货,年下拼上一大盘,招待客人的同时,就是满足了娃娃们的过年零食。

每到过年,供销社主任心细多虑,心存预期灵感,工作目标提前量实实地超前,对能有尽有、能备尽备、能抢尽抢的年货花色品种司空见惯,耳熟能详,施展人缘,早早进货。为的是追求年节供应的样样不差,件件俱全,人人满足。年年如此,保证村民不会误了过年,不会在年节里缺东少西。

土默川自一九五八年起,到一九六零年,经过大黑河泛滥造成三年洪涝自然灾害后,便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困难时期的民间生活显现在村民对日用品的需求方面。这时的农村供销社就出现有劲使不上,处于尴尬境地,也被困在干滩上了。民间生活,除去人人定量发放使用布票、棉花票,量体裁衣,缝缝补补度年景外,就是洋火要按户定量供应,煤油也要按户定量供应。也就是进入那个耕地不用牛一一人拉了;点灯不用油一一黑坐的了,这一特殊时期。

于是人们又回归到远古时代的生活方式。点灯没煤油,大人要做针线,娃娃要做作业,那就搜寻出早已“”刀枪入库,马牧南山“的老式磁烧灯盏,点起麻油灯,在昏暗的麻油灯前渡过夜晚;洋火不够用,就把硫磺烧化开来,用麻杆破成条沾硫磺备下,用时,取一支在无烟煤炉上就火点燃将就点灯照明,点火做饭。

过大年要喝点酒,买不到粮食烧酒。兑年限,有时可以打上一斤半斤薯干酒。到六零年之后,土默川大种糖菜,上边出政策,种糖菜返销糖菜渣和糖菜酒精勾总酒,于是供销社逢年过节又能卖酒,但量不大,供应。糖菜酒喝上头疼,但也是供销社的正路货,虽然头疼却喝上放心。

腊月里的一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到小里素村后,路遇同学双手抱的个能装三斤酒的绿色玻璃大洋瓶,瓶里装的刚刚打上的满满一洋瓶糖菜酒精勾兑酒。见我走来,揭开盖,递到我手我就嘴吹酒瓶喝了三口。这是人生第一次喝酒,喝上从供销社买到的糖菜酒,三口下肚,不一会儿,天旋地转,急忙回家倒头便睡,睡了一觉醒来,头脑生疼。虽然头疼,但喝的是供销社里在那个特定年代特殊年份里的供应酒。

记忆犹新的还有,学大寨时期,为了供应市民吃上肉,村里农户便有了养猪卖猪的上交任务。家家户户每年要完成卖给供销社一口猪的任务,卖猪后可以返还十斤肉的肉票,去定点的公社供销社再去买上肉过大年。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7张

庄户人饿着肚子,熬牛打马,辛辛苦苦喂上一口猪,就这样卖出去,换回十斤肉票。

尽管那时人的生活不尽如意,但好歹还有个供销社日用商品“保险柜”,承担着民间经济来往的支承周转尽力调济义务。那个时代,民间生活,民间人与人交往,民间社会活动,是计划经济体制,是不能没有供销社,反而只有依靠供销社的。

那时的供销社,物价稳定,交易公平,货真价实,给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在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种不可或缺感;留下一种无名却有名,无由又生由的深情时代里,真实的留恋不舍与漫忆的怀念过去的深情感。记住感谢供销社时期的生活过渡期,才有了今天的“灯红酒绿”,“肠肥肚满”的舒展与幸运。

天地日月循环转,万物更新次第来。供销社的性质与主要任务就是为“三农”服务。供销社自出世以来,曾经几十年如一日,收获和度过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殊荣盛世与艰难困苦。多年来,已经消失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里素供销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伴随着包产到户的脚步声,基本同期在包产到户,农村体制改革开始后,供销社随之肢解消失在茫茫改革大潮里了。与大集体生产队同时期解体、消失,推进助力了农村的深化改革。此后便是市场化的私营个体经营由一村一个大而多的供销社,派生出一村多个小而杂的门市部、小超市。这就是农村三农服务机构从供销社年代一路走来的前世今生。

建设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强国梦,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期盼新型的现代化中国式农村供销社应运而生,解放供销生产力,提升供销现代科技含量,展现供销新姿新态,助力利国利民,这应该是做好三农工作,甚至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的一大工作课题和工作努力方向。

云高怀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图片,第8张

【作者简介】云高怀,蒙古族,一九四九年九月出生,土默特左旗小里素人,政协乌海市原主席。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云高怀先生随笔:村供销社的变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