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印象,第1张

2008年,因工作原因去了一趟莫斯科,实则工作是借口,而真实的想法就是到那边看看。

小时候,老母亲有一本手抄歌本,里面都是《红莓花儿开》,《喀秋莎》这些歌,老母曾经有志去苏联留学,若真去成,这世界上未必有我了。

在冷战时期,觉得最接近西方的就是苏联,因为他们吃土豆加牛肉,碧眼白肤。其实,读了历史后,发现他们的血统很杂。在13世纪的时候,蒙古汗国铁骑踏进欧亚大陆,带去了亚洲血统。我们老早叫的“二毛子”应该很大概率是这种情况。

在意识形态上,他们主要信仰东正教,虽然大革命前,贵族崇尚巴黎,并以说法语为荣,可是之后却和西方分道扬镳,虽在期间一度看见曙光,最终还是折戟沉沙。

因为和另一朋友一起,所以我们去莫斯科没有跟团,觉得自己既能说英语,又有旅行经验,应该没有问题。

哪知飞机落地,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海关女警让我们打开箱子检查,见是两箱样品,便立即扣留,叽叽咕咕说了几句听不懂的话,就把我们扔在那里。

我们顿时傻眼,也没人听我们解释,并且没有人说英语。

这时一起下飞机的男同胞走过来说:他们是这样的,给100美金一个箱子可以走人。

我们见到希望,迫不及待掏钱,和女警示意。

女警木着个脸,指指我们头顶的摄像头。

我们不是笨的人,立刻走到画面盲区,女警跟过来,悄悄塞了200美金后,她挥挥手放行了。

到了酒店,已经很晚,登记入住时,收走了护照,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又碰上敲诈。工作人员勉勉强强的英语只能听懂一些单词,再三确认,说是暂时押者,等KGB登记了会还。

我们在忐忑不安中睡去,直到第三天护照回到手中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莫斯科印象,第2张
莫斯科印象,第3张
莫斯科印象,第4张
莫斯科印象,第5张

初春的莫斯科街道上,寥落萧索,人行道上的积雪已经化成坚硬的黑冰,马路上的车大多是拉达,脏脏的,好像从来不洗。

公共交通非常不发达,街上少有出租车,问酒店,说可以帮着叫,但不知什么时候会来,而且贵得要怀疑人生。

朋友聪明,马路边开始招手拦私家车,果然有停下来,谈好价格,便宜得惊掉了下巴,安全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我们为这个发现欢呼雀跃。

在美国,我们习惯于和对面走过来的陌生人友好微笑,但在那里完全行不通,所有人脸上挂着冷漠,无论是进商店的玻璃门,或着地铁口挡风的厚帘子,前面的人进去后便一甩手,你在后面若不小心,门便会反弹过来。

在那里,语言完全不通,很少有人说流利的英语,公共设施只有一种语言标识,而俄语和英语,西语不同体系,也无法连蒙带猜。

不过克林姆林宫外的大街两旁林立着世界上所有的名牌,夜晚降临,便灯火通明,豪华瑰丽,才体会到世界的大同。同样,白天,在广场上老兵示威,也没有人来赶他们走。

莫斯科印象,第6张
莫斯科印象,第7张
莫斯科印象,第8张

虽然我们去参观了莫斯科大学和一些东正教教堂,但是却没有去圣彼得堡,也算是一种遗憾。

在我们回程去机场时,同样也拦了一部小破的私家车,司机是一位身穿军装的现役军人,年纪不过20多岁,190cm的个子,修长笔挺,脸如希腊雕塑一样精致美丽,深蓝色的眼珠如一潭见不到底的湖水,奶白色的皮肤上看得到细细的淡金色汗毛。他神情羞涩而礼貌,我们赞叹造物主的神奇。

若在和平年代,这样美好的生命不知会如何绽放光芒。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极少承平很久。

国与国的博弈我们信息太少,我们不懂,但是哪怕他们如何纵横捭阖,也不应该把美好的青年推向战场,要去,他们自己去好了。

正好看到《阿房宫赋》里面最后一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历史何其重复,即使重复,后人也不鉴之,悲夫!

谢谢支持,你若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下面:赞“和“在看”,并分享!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莫斯科印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