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泣告,第1张

不孝男克明等侍奉无状,祸延显妣任均,痛于2022年12月17日寿终于北京,距生于1920年1月16日,享寿102岁。谊哀此讣。

   接着是悼文——

   哀启者,显妣任均,外王父任芝铭之六女也,耐苦习劳,深明大义,1942年来归。时居高山窑洞,食不果腹,身怀六甲,欲尝一黄瓜而不得。越明年生大兄延风,困苦中乡人欲抱离婴幼,显妣不舍骨肉,繁难养育。后生大姊乔乔,寒窑冰水,求人烘砖一块,暖婴热脚。适天津后生女津津、男克明,虽运动牵缠,不减关爱。后随显考离乡任职,于索菲亚生小弟克林。常年家事之操劳,悉显妣任之。对儿辈之教育,不稍懈怠,亦不加约束,任由兴趣。乱世间外王父去世,显妣被管束不能往送,成为终生憾事,念念在兹。彼时显妣劳作干校,家人离散,所入减大半,不孝克明远离膝下,劳显妣记挂,略疏于禀,即发电报:“何故久无信?”每电仅五字,盖因语意明而费铢最低者也,拳拳母心,尽在电文纸上。显妣夙娴乡食曰“排叉麻叶”者,平日仔细积攒供应食油,每春节儿女团圆,辄喜上眉梢,擀面炸制。适不孝克明于过年前被驱返陕北,显妣提前炸制,装盒捆扎,年三十夜,不孝克明得于窑洞中品咂,泪滴炕头。乱世毕,显妣愁怀稍解,儿辈渐次有成,得使显妣慈颜快乐。2003年显考弃养,显妣衷心至痛,心绪稍平,即命不孝克明记录口述平生,所遇所闻,据实记述,娓娓道来,成书《我这九十年》。显妣坚持做操锻炼,生活自理至百岁,待人热肠,每遇家乡故里之困乏者,辄解囊相助。九十寿辰,百岁寿诞,不孝等都共同称觞庆祝,致显妣甚大欢颜。然显妣年事甚高,不幸于2022年12月17日弃不孝等而长逝矣,呜呼痛哉!显妣养育不孝等茹苦一生,归真时刻,宁不恸哭!不孝克明泣血奉陈,伏维矜鉴。

                            棘人王克明泣述

   悼文用文言书写,时下并不常见。行文直追古人,极为简约,不追求全面的盖棺定论,而是以儿子的真情,回忆母亲一生最为铭心刻骨的点点滴滴。诸多细节令人震惊。文革期间,王克明插队延安近十载,某年回家探母,竟在春节前被驱返陕北。母亲只好提前给他炸制食品。当时社会控制如此伤情悖理,后人可能不可思议。我和王克明是同龄人,插队期间回京探母,也遇到过街道居委登门催返之事。完全可以体会到他母亲当时的辛酸与无奈!

  王克明的母亲任均,是我们尊敬的长辈。十二年前,我为中国工人出版社编《此生此情》,蒙她支持,选入她一篇怀念丈夫的文章。此书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

沉重的泣告,第2张

   2018年8月,我们夫妇、王端阳、孔继华夫妇和郭娟一起拜访了老人。她当时98岁,精神很好。

沉重的泣告,第3张

   老人亲笔签字赠送我们大著《我这九十年》。

沉重的泣告,第4张

   我们回家后认真捧读,了解到她的不凡经历。父亲任芝铭是清末举人、老同盟会员,历经共和、讨逆、举义、兴兵、民主、办学,抗日、参政,一生忧国。大姐夫是民国有名的矿业家黄志烜。二姐夫孙炳文是中共早期革命家、朱德挚友,1927年殉难。孙炳文与二姐任锐的女儿是名导演孙维世,惨死于文革。三姐夫是哲学家冯友兰。任均年轻时喜欢戏曲,得到名家指点。延安鲁艺毕业后,去延安平剧院成为主演。丈夫王一达则是导演、编剧。《逼上梁山》就是他们创作的剧目。

  以下仅列举本书部分章节的标题——   

  我的父亲任芝铭
1.苦读诗书、改换门庭的清末举人
2.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家长
3.劫救革命党人而亡命天涯的“乱臣贼子
4.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的老同盟会员
5.捐产办学、为国育人的老教育家
6.向毛泽东请教游击战术的“国军”老兵
7.豫南“共党首要分子”,汤恩伯的“高级参议”
我们六姐妹
1.“五四”时,四姐任焕坤写道:“尔辈欲作亡国奴乎?”
2.捧读《红楼》的五姐任叙坤,忧郁早逝了
3.二姐任锐的一生:发孙炳文未竟之志
4.大姐任馥坤嫁给了中国最早期的华人矿长黄志炬
5.跟冯友兰在一起.三姐任载坤一直心很安静
我与外甥女孙维世
1.我和维世一起逃学,一块儿跪着挨训
2.我俩化名姐妹去上海学表演,江青也来讲过课
3.维世让我考鲁艺,在延安大家都不喜欢江青
4.我跟维世一块儿解馋,她的来信我保存了七十年
5.维世感情专一,保了金山
6.三姐说:“维世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学话剧演京剧的经历
1.在鲁艺戏剧系学话剧,却老去演京剧
2.曾进鲁艺旧剧研究班,看到毛主席最爱古装戏
3.分配到鲁艺平剧团,毛主席请我们听京剧唱片
4.在延安平剧研究院,演出后江青给我提意见
5.调晋绥军区平剧院,在杨家沟听周恩来讲“窦尔敦性格”
6.没老师和同志们的帮助、鼓励和教导,我哪敢演?
7.一离开延安,我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延安生活记忆
1.被冼星海动员参加了《黄河大合唱》
2.上趟厕所回窑洞,炕上就挤不进去了
3.窑洞塌了,我一家三口被埋在里边
4.驴失前蹄,我和孩子都摔出去了
5.马背上,一边筐里是行李,一边筐里是儿子
6.黄河上的艄公保住了我们的命
我在延安生孩子
1.在我俩结婚的这一天
2.我差点儿把孩子送给老乡,那时很多同志都送
3.求人帮我烧了块热砖,我的腿脚才暖和起来
4.几十年后,宗璞戏称延风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

   由此,便可大致看出老人晚年口述,儿子王克明整理的大著,如何浓缩中国的百年风云。

   老人以102岁高寿远行,如果在平常,可算圆满。但在奥密克戎席卷京城之际,老人的辞世还是让人感到分外沉重。老人的遗体放在医院的太平间里,经家属前往八宝山联系,总算排到第七天火化。其他相关后事,只好从简了。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沉重的泣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