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张

       明王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经国务院批准,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1993年3月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2年12月8日,三水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

“老街的历史是属于佛山人的,是几代人的记忆。河口街有500年历史。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张

居民走在三水河口察院街上。

在三水北、西、绥三江汇流之处,矗立着一座拥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小镇——河口。自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三水建县至1945年,河口一直是县治所在地。人们先后修了城墙、县衙、学宫等。但是随着历史变迁和战火洗礼,现在老城范围内老建筑基本上被拆除,旧城的建筑只留下仁寿坊和南门直街、察院街、西门街、风港街、县前街等几条街道。时移世易,曾经繁华的县城如今已成了三水的老城区,绿树成荫的街道与静谧安详的院落无不透着英雄迟暮的落寞。

文塔矗立400年

见证河口历史最多的莫过于魁岗文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魁岗文塔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犹如一支巨笔倒插于河口城区东南,北江畔,擎天屹立。此塔为平面八角型、九层仿楼阁式砖石塔,高40余米,面西背东。坊间流传当时三水建县初期,县内“文无翰林,武无侍卫,财无十万。”而在魁岗兴建文塔,正是为了倡文运,兴文风。自文塔建成后,三水果真文人辈出。明清两代,三水文风日盛,中进士、举人者比比皆是,到了近代更是出了大名鼎鼎的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二总统”梁仕诒。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张

1920年代,魁岗文塔旁还是一片农田。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4张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5张

如今,魁岗文塔周边已建成环境优美的文塔公园。魁岗文塔一层和三层各有一个神龛。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6张

透过文塔的窗户可以望见公园的湖水和河口建筑。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7张

文塔每层每个角都悬挂着铃铛,微风吹来叮叮当当十分悦耳。

百年火车站

三水百年火车站前的铁路轨边,小草青青,春风吹拂随风摇曳。就连很多三水人都不知道,目前广东省保留下来的最早的火车站,就位于三水城区西6公里的河口。据说,上世纪70年代铁路工人在给铁路换轨时,还发现一些钢轨上清楚地刻着“1901”字样。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8张

1920年代,广三铁路,三水河口火车站。(资料图片)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9张

1940年代,侵华日军正在修复广三铁路,以便侵入三水。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0张

2013年,河口火车站站场一度成为废铁堆场。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1张

2016年,河口火车站堆放的废铁已被清理,西南街道与铁路部门初步达成意向,购买广三铁路河口段,该段铁路全长约4.9公里,除大部分拆除外,将规划保留原河口货场路火车站段,建设铁路博物馆。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2张

河口火车站站房建筑保存较好。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3张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4张

火车站的百年铁轨、锈迹斑斑的通行灯具讲述着历史。

半江烟雨半江桥

1936年,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拨款20万元,建河口军桥(原计划是作军运之用,后成为商旅交通之用)。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江岸向南伸出至江心。江心终端建成三层,水涨时可从桥面上落,水浅时可在下层上落。建成后抗日战争烽火延及华南,河口失陷,此桥一直未作军运,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船舶码头。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5张

半江桥旁泊满渔船。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6张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7张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8张

向江中延伸的半江桥。

百年海关见证历史

三水旧海关大楼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东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此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归英国所有。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该楼。百年海关大楼见证了清末半封建半殖民地那段屈辱的历史。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19张

三水旧海关大楼坐北向南,主楼高4层,大楼后有宿舍,为洋房式钢筋混凝土和青砖建筑。总占地面积445平方米。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0张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1张

底层为红砖结构,采用进口红砖梁柱支撑大楼,上层为中式青砖结构。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2张

海关大楼内部。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3张

海关大楼内部铺设小方砖。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4张

不时有文化爱好者前来拍照。

老县城的中轴线

察院街宽不过2米,长仅300米左右,这里却是三水老县城的“中轴线”。翻开《三水县志》,一张“民国三水地图”清楚显示县城呈圆形,察院街恰好位于圆心位置,其左为“三水县政府”,其右为“学宫”等,皆为当时行政、教育等重要机构,这里还是民国名人汪精卫的出生地。但如今,历经历史变迁和战火,学宫、考棚、“县政府”等早已不见踪迹,察院街和位于其北段的仁寿坊成为旧城中尚存不多的建筑物之一。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5张

居民从察院街口仁寿坊下走过。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6张

居民走过察院街。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7张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8张

察院街的三水老粮仓仍在使用。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29张

居民拿着一把青菜喂鸡。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0张

一位居民还在“透煤炉”,现在已很少人用煤炉做饭了。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1张

一户居民把葱挂在家门口祈求好运。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2张

河口的林荫大道静谧、悠闲。

 1982年,全国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三县白坭镇周村乡银洲村豆兵岗,有了重大古迹发现,这处发现被命名为银洲贝丘遗址。考古人员由此推断,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水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活动。  三水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因西江、北江、绥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总面积827.69平方千米。  据旧志记载如下: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1993年5月28日,撤销三水县,建置三水市(县级市),直隶属广东省,委托佛山市代管。由此,三水县在历史上共有467年。县治河口,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三水正式设县,县治设于白塔村龙凤岗(现河口城内村)。1527年,首任知县程儒督建县城城墙,分东、西、南、北四门,建县署于龙岗,建学宫于凤岗。据说明代的三水一带,常有盗匪前来抢劫,筑城后可以更好地防守,县城四周由城墙包围,东南西北四个门口有专人把守,到了夜晚就会城门紧闭。那时也有规定,外国人不得进城,只能在城外搭帐篷席地休息。三水建县至1945年,河口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旧城的建筑目前尚有仁寿坊、南门直街、察院街、西门街、风港街、县前街等几条街道,曾经繁华的县城如今已成了三水的老城区。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3张

百年前三水城楼。

  魁岗文塔

  据说当时三水建县初期,县内“文无翰林,武无侍卫,财无十万。”而在魁岗兴建文塔,正是为了倡文运,兴文风。  魁岗文塔在三水河口镇魁岗。位于河口镇外东南约1公里许,东距西南镇1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三水遗留下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此塔为平面八角型、九层仿楼阁式砖石塔,高40余米,擎天屹立于河口城区东北江畔。  文塔建成后,三水文人辈出。明清两代,三水文风日盛,中进士、举人者比比皆是。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4张

  三水魁岗文塔

  三水河口火车站

  这是广东省保留下来的最早的火车站,在三水城区西6公里的河口镇。  据《三水县志》记载,广三铁路三水站位于三水西南偏北的河口,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也即系1898年筹建,清光绪二十九年建成,是广三铁路终点站,兴建时有两股道,站台长500米,宽5米。火车站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其建成使三水成为重要的集散中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三水火车站曾盛极一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演变,这座百年火车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历史老县:三水县,第35张

有百年历史的三水火车站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历史老县:三水县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